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電子技能與訓練》課程特點,從它的綜合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出發,強調了這門課程對于電子技術應用、電氣技術應用等專業同學的重要性,學生學習這門課程,主要是提高實際操作能力,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為今后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礎。
關鍵詞:技工學校;教學環節;技能訓練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電子產品在我們生活中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生產電子產品的企業逐年增多,對電子技術人才需求增大。而我們技工院校的培養目標是具有中等技術水平或高級技術水平的操作工人,所以,實習是實現培養目標的有效途徑。實習,至關重要。為了讓學生通過電子實訓課的學習,盡快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成為電子專業教師的首要任務。值此,本人結合四五年電子實訓課的教學實踐,談一些自己的做法和體會。
1 分析本課程的特點
1.1 綜合性強
本課程從電子元器件的基礎知識到電子產品的組裝等都做了較詳細的說明和講解,這也是本課程綜合性強的突出表現。對于綜合性強的專業課程,對學生的基礎要求就比較高,但是就中專的學生而言,這恰巧就是弱點,應用的知識多了,不懂的也就多。
1.2 可操作性強
《電子技能與訓練》是門操作性很強的理論課程,它對學生電子方面知識體系的形成,尤其是對操作技能水平、動手能力的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和實習,既可以激發同學們對專業課程的興趣愛好,同時還提高了操作技能水平和動手能力。
1.3 形象性
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同學們可以認識具體的元器件的“模樣”,這有助于引起學生的認知矛盾激發學生的認知好奇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2 明確實訓教學環節,重視基本技能訓練
教師要想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技能,重要的是上好電子實訓課。學生在剛開始參加電子實訓課時,會學習一些常用電子元器件的識別與檢測,例如電阻器、電容器、電源變壓器、晶體二極管和晶體三極管等元器件。在這些常用元器件的教學過程中,我談談自己的做法:
2.1 色環電阻器的阻值計算
我在教學生讀色環電阻時,為了使學生能正確的計算出阻值,我的方法是教學生從電阻器的頭部或尾部找出誤差色環,若四色環電阻器應找出金色或銀色,五色環電阻器應找出棕色、紅色、綠色、藍色和紫色等色環,它們都是誤差色環的標志,然后再從誤差色環的另一端算起,依次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或第五色環。學生掌握了這種查找方法后,就能根據色環對照表正確地算出電阻器的阻值。
2.2 電源變壓器初、次級的判別
當難以從表面判斷電源變壓器的初、次級時,我在教學中著重教會學生使用萬用表的電阻擋來測量電源變壓器的初、次級阻值。具體的方法是:先采用萬用表測量電源變壓器初、次級繞組的阻值,再根據阻值的大小來判別。電源變壓器的功率越大,則初級繞組的阻值越小。而對于次級繞組來說,阻值一般為零點幾歐姆至幾歐姆。
2.3 晶體三極管極性的外觀判別
大多數學生在學習三極管極性的外觀判別時,面對眾多類型不同、極性排列不同的三極管,在進行電路實訓時經常發生因用錯極性而燒毀的現象。針對這種現象,我著重教會學生采用圖示和口訣的方法,快速判別出一些常用三極管的極性。學生學習了這些方法后,感到直觀、通俗、易懂、易學、易記。
3 加強實訓環節,鍛煉實用技能
在電子實訓課的教學中,不但要教授電子元器件的識別的方法,而且還要安排儀器儀表使用方法的教學。在學生掌握了識別元器件和判別極性的方法后,還要求他們掌握儀器儀表的使用,比如萬用表、直流穩壓電源及示波器等,要求他們能夠用萬用表測量電阻值、電流值、電壓值,能夠根據所學的知識,利用儀器儀表熟練地對元器件進行檢測,判斷元器件的優劣好壞,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再由教師進行啟發式的指導。
4 強化實訓環節,學會檢修技能
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技能,在電子實訓課的教學中,還要求他們學習并熟練掌握焊接的方法,在此過程中要求學生注意焊接工藝的練習,例如焊點要均勻、光滑、無毛刺、無虛焊,元器件的高低和布局要合理。此外,還要重點訓練學生正確的焊接方法,學會掌握焊接的溫度和時間,特別是在焊接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時,這方面的要求更高。接著要求學生學會閱讀電路圖,只有掌握了讀圖的一般步驟,熟練看懂電路原理圖中的結構和元器件之間的連接情況后,才能確定出各元器件的位置。最后要求學生能夠根據給定的原理圖設計出裝配圖,并能完成電路的焊接與調試。
總之,以上觀點是本人在教學過程中的點滴體會,總結下來和同行共同探討,以鞭策自己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當然有些方法還有待于進一步實施和檢驗,希望同事們能提出寶貴的建議以共勉之。教書育人是個復雜的、多變的、長期的過程,只有全體教育工作者全身心的投入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做好這項神圣的工作,讓我們一起努力為學生的美好將來共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