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近年來,數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斷增長和積累,這意味著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同時“大數據安全”問題不可避免的已經成了人們所共同關注的問題。斯諾登曝光美國“棱鏡”監控計劃,讓人們見識到大數據巨大潛力的同時,更喚起人們對數據安全的重視。現實中,現有的信息安全手段已經不能滿足大數據時代的發展速度;所以,我們有必要關注大數據時代下的信息安全問題。本文就是根據大數據時代下可能存在和產生的信息安全問題為研究目標。提出了個人的看法與見解。
關鍵詞:大數據;信息安全;問題研究
1 “大數據”相關知識概述
1.1 “大數據”的發展概述
美國人阿爾溫·托夫勒在1980年所著的《第三次浪潮》一書中就提出了“大數據”的概念。近幾年,一些國際頂級學術刊物也相繼出版專刊對“大數據”進行探討研究。最早提出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的是全球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其下屬機構的全球研究所。《華爾街日報》更是將大數據時代、智能化生產和無線網絡革命稱為引領未來繁榮的三大技術變革。
縱觀國際形勢,各國陸續出臺有關“大數據”的國家政策和戰略,各國政府部門高度重視對“大數據”的研究與應用。2011 年日本大地震后推出新的綜合戰略“活力ICT日本”,主要關注“大數據”所應用的各種智能技術開發,2012年,美國政府宣布將投資2億美元用于啟動“大數據研發倡議”,聯合國也推出了“全球脈動”項目,希望以此來促進全球經濟發展。
1.2 “大數據”的主要特征
第一,數據體量巨大。典型個人計算機硬盤的容量為TB量級,到目前為止,從TB級別,躍升到PB乃至ZB級別,而一些大企業的數據量已經接近EB量級,其容量和規模遠遠超過傳統數據。第二,數據類型繁多。“大數據”包括各種數據,現在世界各國所應用的各種傳感器都是數據來源者。第三,處理速度快。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在數據生成的處理速度方面發生了質的飛躍,這是“大數據”區分于傳統數據挖掘最顯著的特征,他可以以更快地方式來滿足實時性需求。
2 大數據時代信息安全存在的問題
2.1 公眾對大數據時代的認識不足
事實上,無論是通過什么社交平臺“曬”心情,還是郵件傳遞、安享網絡購物便利、坐等快遞將心儀物品送上門,你的這些信息隨時隨地都存在泄露個人信息的可能性。在對進入大數據時代后,大量的信息泄露事件接腫而至,大數據時代到來后,個人數據的權利邊界模糊了。下圖是對大數據到來時,人們最關注、最為看重的圖標比例。
通過上圖,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個人隱私被侵犯”被選率是最高的,顯而易見,人們非常關注自己的隱私權,但是。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隱私權還那么“隱私”嗎?顯而易見,答案是否定的。
2.2 “大數據”成為網絡攻擊的顯著目標
“大數據”是在網絡空間里更容易被“發現”的大目標。一方面,數據的大量匯集,使得黑客無形中降低了黑客的攻擊成本,所以,他們在攻擊時更傾向于攻擊大數據空間。一方面,“大數據”也意味著更復雜、更敏感的數據,所以黑客在選擇攻擊對象時,“大數據”就成了被攻擊的對象。
2.3 成為高級可持續攻擊的載體
高級可持續攻擊是一個實施過程,他們可以使傳統的防護策略難以被檢測出來。由于“大數據”的價值低密度特性,黑客可以將APT攻擊代碼隱藏在大數據中,所以在安全服務的鑒別過程中很難被分辨出來。在這種情況下,“大數據”很容易成為高級可持續攻擊的載體。
3 保障大數據信息安全的對策建議
3.1 提高安全意識
“大數據”是一種資源,在合法、尊重數據所有者權利的前提下,才是“大數據時代”真正的魅力。不論何種情況下,只要公眾將自身的任何信息發布上去的話就會成為“大數據”的一部分,也會造成你個人的信息被別人,甚至不法分子所利用。所以,公眾在利用互聯網發布個人信息的時候要格外小心,要提高公眾自身的保護意識,保護與個人信息相關的大數據,以免成為黑客的攻擊對象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防患于未然。
3.2 注重信息基礎設施的保護
信息基礎設施是保障公共機構、社會團體等各類信息資源的總稱。海量數據的匯集加大了敏感數據暴露的可能性,所以,我們有必要注重信息基礎設施的保護。在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層面上,建議要制定完善的數據庫管理和安全操作制度,明確數據庫的使用范圍和易被攻擊范圍,規范大數據的使用方法和流程。
3.3 完善相關立法,加快安全技術研發
傳統的信息安全技術不能完全照搬到新興的大數據領域,目前“大數據”的標準和產業格局尚未形成,我國和國際社會有必要加快“大數據”時代的相關制度的規定和安全技術研發,力爭實現跨越式發展。作者建議要加大對大數據安全保障關鍵技術研發的資金投入,完善相關立法與法律規定,建立并完善大數據信息安全體系。
[參考文獻]
[1]王文超,等.芻議大數據時代的國家信息安全[期刊論文].國防科技,2013年.
[2]李國杰,程學旗.大數據研究:未來科技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領域——大數據的研究現狀與科學思考[J].戰略與決策研究,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