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老子是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的最終歸宿,在歷史上一直是個謎。歷史記載,老子晚年乘青牛云游天下,以傳講道家學說經國濟世,開化西域。西行途中,老子在函谷關(今河南靈寶)被關令尹喜挽留著書,寫下了中國思想史上的千古名篇、洋洋五千言的《道德經》。
關于老子此后的行蹤,一種說法是老子點化了尹喜,尹喜托病辭官,隨老子一路西行至盩厔(今陜西省周至縣)。老子觀 依山傍水、峰巒起伏,風景異常優美,遂在此駐足,并結草為樓修行說經,遺址即今存的樓觀臺。老子羽化后葬于距樓觀臺8公里的西樓觀,故有學者將此地定為道教的發源地。
另一種說法是老子出關后騎著大青牛繼續西行,再往后就音信全無。
第三種說法認為,老子不是西去,而是東歸。《莊子·天道篇》中有一段記載,敘說了老子從周王朝離職后便“歸居”了。老子的故鄉,位于今天的河南省鹿邑縣,故稱“東歸”。
老子東歸的事在《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以及儒家著作《禮記·曾子問》中都有記載。從目前所掌握的史料來看,只有老子退隱后東歸的說法有文獻根據,其它的說法,還有待學術界提供新證據。
建文帝
朱元璋死后,由于皇太子朱標已于洪武二十五年先他而死,乃由皇太孫朱允炆即位,這就是建文帝,后世也稱為明惠帝。然而,在惠帝剛即位不久,燕王朱棣就發動了歷史上有名的“靖難之役”。1402年,朱棣攻陷了京師(今南京)并即位,是為成祖。就在朱棣攻入南京時,皇宮已是一片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
一種說法認為,建文帝是自焚而死的。正史記載,建文帝死于宮中的大火中。成為明成祖的朱棣,后來在給朝鮮國王的詔書中說:沒想到建文帝在奸臣的威逼下縱火自殺。但是,太監在火后余燼中多次查找,只找到了馬皇后與太子朱文奎的遺骸,建文帝是活是亡無從得知。朱棣為讓天下知建文帝已自焚,曾作有祭文,但其墳墓處于何處,無人可知。明末崇禎帝就曾說過:想給建文帝上墳,卻不知在何處。
另一種說法,認為在南京攻破之時,建文帝曾想自殺,但在其親信說服下,削發為僧,從地道逃出了皇宮,隱姓埋名,浪跡江湖。民間傳言中,在許多地方都有建文帝的蹤跡與傳說。有的說建文帝逃到云貴地區,而且輾轉到了南洋地區,直到現在,云南大理仍有人以惠帝(建文帝)為鼻祖。也有現代學者認為,當年建文帝潛逃后,曾藏于江蘇吳縣黿山普濟寺內,接著隱匿于穹窿山皇駕庵,于永樂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在此病亡,埋于庵后小山坡上。
至于建文帝的下落到底如何,以上兩種說法都無法提供更多令人滿意的證據。
順治帝
順治十八年正月初六,清宮突然傳出一個震驚朝野的消息:大清入關第一位皇帝,年僅24歲的順治,竟然于當日“子刻崩于養心殿”。3天后,不到8歲的康熙繼承父位。
然而,此后不久,民間就開始盛傳順治皇帝因愛妃去世,他已去了五臺山出家。后來又盛傳,孝莊皇祖母帶領孫兒康熙,千里迢迢去五臺山“禮佛”,是為了“勸順治回宮”。
另外,河南民權縣民間,也廣泛流傳康熙3次欽訪白云寺是為了“尋父”。白云寺附近村民保存有一幅“醒遲”老和尚穿袈裟、蹬朝靴、坐龍椅的彩色畫像,而“醒遲”正是順治出家法號。在不起眼的白云寺里,還有康熙皇帝御賜的一塊“當堂常賞”石碑,石碑題寫于康熙四十九年。民間傳言,那年醒遲圓寂,終年73歲,年齡和順治同歲。民權縣志記載,康熙二十六年,民權縣的善男信女于曾遠赴山西五臺山,請佛定活佛出山主持因黃河決口被沖毀的白云寺重建工作。研究者推測,順治就是那時跟隨佛定和尚來到了中原。
關于順治皇帝死亡有3種說法:其一是民間廣為流傳的,他出家五臺山,最后死在五臺山。其二是史學家比較傾向的觀點,即順治皇帝實際上是死于天花。這種說法的最早提出者是著名的清史研究專家、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孟森先生,他已于1937年去世。其三是10年前有媒體爆料說,順治皇帝是征戰廈門時被鄭成功的軍隊炮擊而亡。
西施
身為“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憑著自己的美色和才華周旋于吳國宮廷之內,為勾踐遞送情報,在勾踐滅吳的過程中,發揮了不下于一支軍隊的重要作用。但當吳王夫差遇難、勾踐重新執政之時,西施卻神秘地消失了。那么西施究竟去哪里了?
第一種說法是她隨范蠡歸隱于五湖。西施和范蠡本來是情侶,后來西施為了救國,兩人只能為國犧牲自己的愛情。待到西施功成歸國后,范蠡認為勾踐可以共患難而不可以共安樂,再待下去會有危險,建議西施隨他一起逃走,歸隱江湖,不知所終。唐朝的《吳地記》轉引東漢《越絕書》這樣記載:“吳之后,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第二種說法是西施被沉水而死。這種說法最早見于記載的是《墨子·親士》:“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殺,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這段話的意思是,把西施被沉于水中解釋為是因為她的美麗。持此觀點的人認為吳國滅亡后,越王把西施裝到皮囊里沉到江里去了。
此外,還有西施不慎落水而卒的說法。人們找出初唐詩人宋之問《浣紗》詩 “朝還舊都,靚妝尋若耶;鳥驚人松夢,魚沉畏荷花”為依據,認為吳國滅亡后,西施回到故鄉,在一次浣紗時,不慎落水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