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越來越重視國際化人才的培養。而發達國家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無疑能夠給我們有益啟示。為適應國家經濟社會對外開放的要求,我們需要培養大批有創新意識的人才,這種國際化人才要有一定的國際視野,還要通曉國際旅游相關規則,能夠在參與國際事務管理過程中凸顯優勢競爭力的高端創新型技能人才。
關鍵詞:人才模式改革;創新人才;國際化素質
一、國際化人才概念
我們從字典中了解到的人才是指:在某一個方面有一定才能或者本事的人。那么什么是國際化人才,就是在國際市場能夠流利外語溝通,熟悉國外環境并且對國外市場有一定掌控力的人。
這個掌控力來源于這種人才有國際化的視野和通曉國際化規則的知識及心態。當捕捉到某種國際訊息,把這種訊息中的先進知識理念引進,擴寬知識水平和視野結構,最終這種人才能迅速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快速抓住機會和主動獲取有利資訊。我們要培養具備以下素質的人才來適應國際化市場的需求: 1)具有廣闊的國際化視野和強烈的創新意識;2)應該深入了解本專業的相關國際知識;3)針對國際慣例慣用知識應該掌握其規范;4)輻射較廣的跨文化交際能力;5)國際活動和溝通能力一定要完備;6)信息系統處理及運用分析能力;7)最基本的愛國敬業能力,政治覺悟和健康心理素質引導,能夠在多國文化交流過程中,正能量傳播中國文化,做好中國外交家。
二、國際化人才素質儲備
首先,具有國際化的知識和市場觀念。國際市場動向是進入市場的要點,我們應該非常熟悉相關國際規則,并遵循這些必要的規則;有些知識結構會觸及一些當今世界最有用的經濟數據,通過這些數據客觀的分析世界經濟發展現狀,還可以預測出未來我國及世界經濟格局的發展走向。知識布局上既要有國際化觀念與本土觀念的高度融合,又要擁有多種知識系統的復合型人才,這樣才更能適應全球化背景下激烈競爭的步伐。
其次,具有良好創新意識和較強的創新能力。創新是推陳出新的膽量,創新能力更是一種與眾不同、優勢體現的實力。在現今國際激烈競爭中,具有國際素質的人才必須要有能快速適應外界變幻的環境能力,并且能在適應中找到關鍵點適時創新。
最后,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與人溝通的能力。經濟全球一體化,擺在我們面前的環境越來越復雜,越來越多挑戰,市場更加廣闊。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利益驅使使得關系更加錯綜復雜,故我們的人必須要有非常優秀的溝通和人際交往能力,情商高,能較好處理各種復雜問題及關系,可以提高合作效率。
三、國際化人才培養重點
1.國際化人才并不就是外語人才。我們都知道國際化人才組成的基本要素離不開外語能力,所以所有人都會關注外語能力的重要作用。對于我們培養的國際化人才,外語是我們國際化人才的基礎衡量標準,我們不會否認外語的重要性,但是不是衡量國際人才的唯一和最終標準。對于國際化人才來講,外語絕對不是萬能的,但如果沒有外語基礎是萬萬不行的。
外語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我們絕不能以此為目標,只培養外語人才,國際化人才不僅僅是外語人才,并不是懂外語的人才就能適應國際化的市場需求。實際上,我們一直追求的是一些有外語基本交流素質,學習并掌握了相關工作的高端國際業務(管理或專業)人才,我們通常簡稱為“懂技術、會外語、能交流”專門人才。
2.我們在培養的時候不能只把視野定格在外語及涉外專業知識是否掌握問題上,更不能僅僅只要求其對當地政策法規層面涉獵。能了解當地環境,還一定要熟悉國外的文化對異國文化要能接受,能融入。在我們課程改革中,我們以跨文化交際課程來打開學生展望國際之門。
3.情商為有力保障
從根本上來說,要有主動意愿愿意與人交往、及隨機應變的處事風格,這些都是國際人才基本要素。然而,有一部分人天生沒有服務意識,不具備國際化素質,對這些人下功夫屬于事倍功半。有些人從心里就不愿意與人溝通,與人交流,覺得放不下架子,我們不難想象這些人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很好與老外交流,更別說提供服務了。想要做達標的國際化人才,必須要有開放的心態,時時刻刻能夠主動接受挑戰,并樂于接受挑戰。換種方式而言,就是一定要有一種對事務的敏感度,特別是對異國文化的理解非常敏感,我們應該在這類人里面挑選最合適的培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率。有敏銳基礎后就是要見機行事,要善于溝通,要有淡定寬容的心態,能夠換位思考,能站在對方國家角度來思考問題。如果這些基本素質不具備,培養再久也是白培養。
4.培養環境不容忽視
現在教學都講究實景實境,我們要選擇利于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土壤讓學生更加有優勢的去學習。分為國內和國外學習階段,國內的先期培訓過程,進行專業知識的基本模塊塑造,接著是跨出國門感受國外環境的學習氛圍,提高自身素質。真實感受和體會不同國家的語言及文化的差異,這些體會在國內是無法實現的,所以一定要走出國門,身臨其境,去感受去學習。
所以從我校建立國際項目以來,全體成員分工協作,課程以英語口語為主,鍛煉專業英語能力,還原國外工作場景。教師隊伍組建十分合理,有海外歸來異國文化經驗豐富的老師,有長期研究跨文化交際的教授,有英語專業豐富經驗的老教師,通過國內的教學,晉升到國際酒店的頂崗實習,學生在實境到實景在環境中不斷提升自己,為今后的成功搭建一條通途。
國際化人才的培養是現代社會人才培養的必然趨勢,我們首先應該從自身做起,培養國際化視野的教師團隊,通過教師團隊的不斷努力,為學生搭建國際化的平臺,提供國際化機會,讓學生能否順利走上國際化之路。
參考文獻:
[1]謝蘇.高等旅游教育國際化的歷史回顧與發展策略.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2)
[2]謝蘇.阿聯酋酒店業考察紀實.飯店世界,2008(2)
作者簡介:謝璐(1980- ),女,漢族,湖北武漢人,經濟學碩士,武昌職業學院旅游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旅游文化、酒店管理等現代服務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