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長江河勢多變,坍江事件時有發生,采用拋石施工是防治長江岸線坍塌的主要手段之一,而平順拋石護岸又是主要的施工工藝之一,施工質量的有效控制是治江工程成效的基本保障,文章就鎮揚河段整治工程施工質量控制做簡單探討。
關鍵詞:平順拋石;質量;控制
引言
護岸工程主要有三種形式:平順護岸、磯頭護岸和丁壩護岸。平順護岸主要為采用堅硬的塊石直接覆蓋在河岸岸坡上,以抵御水流的沖刷,因具有取材簡便、施工方法靈活,可以分期實施、逐步累計加固等優點而被廣泛采用。江蘇省長江護岸均采用此種形式。平順拋石護岸施工方法雖然簡便,但基本是水下隱蔽工程,其施工質量難以表觀反映。平順拋石護岸質量控制措施主要有:拋投位置、拋投數量、均勻程度三個方面。依據《江蘇省長江水下平順拋石護岸工程質量驗收辦法(試行)》,為使工程達到“拋足、拋準、拋勻”的質量標準,施工中采用的方法是“劃分小區、專船定位、合理掛檔、定量拋投、多次拋勻”的方法。根據施工圖紙確定的拋石護岸范圍將整個拋區劃分成若干個區域,然后將每個區域劃分成若干個單元。按圖紙上的拋石厚度,先計算并核查每個單元的設計拋石數量,然后對每個單元進行準確、定量、均勻拋投。
1 塊石質量控制
拋石護岸工程的施工材料主要是塊石,塊石的質量、規格直接影響工程的質量。護岸的塊石要滿足抗水流沖刷的能力,所以不得使用易水解石、風化石。同時塊石比重不小于2.4t/m3,石塊的含泥量不得超過1%,拋石粒徑應大于其抗沖刷粒徑,抗沖刷粒徑可按下式確定。
D=0.0173V2.7<、sup>8h-0.39<、sup>
式中:D-塊石粒徑(m);V-垂線平均流速(m/s);h-垂線水深(m)
拋石粒徑還應考慮較好級配及石源條件。根據長江平順拋石護岸工程的實踐經驗,塊石粒徑的范圍,中游取0.15~0.45m,下游取0.1~0.40m。塊石粒徑應在設計范圍內,具有良好級配,不宜過大或過小,不符合設計要求粒徑的石料不超過5-10%。
2 拋投位置準確度的控制
平順拋石護岸主要目的就是用設計工程厚度把坍塌部位覆蓋起來。所以,塊石拋擲位置的準確程度直接影響到工程質量。根據實踐經驗,準拋主要從幾個方面控制:
2.1 劃分施工小區,提高拋投準確性
把整個設計拋投區域按河段位置及坍塌程度劃分成幾個拋石厚度相對一致的幾個區域,然后再對每個區域進行單元劃分,每個單元面積按100平方米劃分,并對每個單元進行編號,施工時按區域進行編號施工。
2.2 確定拋石的提前量
拋投塊石自水面落水點落入水中,由于水流的作用會經過一段水平距離后才落到河底,這段順水流方向的距離(一般不計橫向位移)稱拋石漂距。
由于塊石在入水過程中要受到水流作用,將順水流方向(縱向)漂移(一般不計橫向位移)一定距離后,才能落到河床或岸坡上,塊石在水中漂移距離受流速V(m/s)、塊石自身重量W(kg)和水深H(m)等諸因素的影響,下落距離S按下式計算:
S=0.8VH/W1/6
施工時應適時進行水深和流速的測量,調整拋石提前量,塊石自身的重量按平均重量為30kg計算。拋石提前量除了落距還應加上裝載塊石的船身離定位船的距離,拋卸時一律要求塊石船順水流方向垂直掛靠于定位船。
2.3 測量、放樣、定位
提高拋石精度的關鍵,避免造成石材的浪費可以通過精確定位來實現。首先在岸邊引入控制點,然后設定一條控制基準線,依據拋石的提前量,放樣出固定的斷面樁和施工斷面樁,并對其進行編號,插上斷面旗并保證與定位船通視良好。當斷面樁確定后,將定位船拖至施工地點進行拋錨定位。這樣以來,定位船受到水流、風浪、潮汐影響最小并且能夠按要求進行靈活移動,完成規定動作。定位船定位后,石料船就可掛在定位船上定位拋石。定位船垂直于水流方向,石料船平行于水流方向。最后石料船從上游向下游依次對各區域各單元進行拋投。
3 拋投數量的控制
施工單位測量放樣時,沿拋石區域縱向每隔200m左右設一固定斷面,作為定點測量檢測斷面。以該施工斷面進行施工前、后測量得出的斷面平均厚度作為近似的拋石厚度,再根據每個單元的面積,計算出該單元拋石的體積,最后換算成重量。
3.1 核實噸位,劃定水線
石料船準確的荷載也是影響工程石料用量的重要計量手段,因此,準確的統計每艘石料船的實際荷載至關重要。不少石料船主為謀取最大利益,往往運輸船的裝載噸位和水線,與其實際裝載能力有一定的出入。鑒于此種情況,一般會在施工前對石料船的荷載進行逐一復核,重新劃定水線,確保石料的數量。施工結束后對石料船進行隨機抽取復核。
3.2 現場嚴把噸位、質量關,做到定量拋投
石料船到達指定位置后首先查水位線核實荷載。檢查石料的粒徑及材質,可以借助簡單的工具進行檢驗;并對石料的含泥量進行目測,確保不超過規定范圍的要求。每個施工單元根據設計要求的拋石數量,分次2到4次進行拋足,并將每次拋投數量分別填在相應單元圖內備查。要確保每個單元實際拋石量達到設計量的95-105%,總量控制在99-101%以內。
嚴格規范水下拋石的計量控制是搞好水下拋石工程質量的重要環節之一。拋投數量事關拋石工程的質量,主要是通過過程控制來進行嚴格把關。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3.2.1 加強供貨商的管理。施工前要對石料場進行全面細致的考察,并對石料船進行嚴格的篩選,對船只進行綜合評審,符合要求后方可進入量方區待命。然后對其進行統一的編號管理。
3.2.2 設置相對獨立的集中量方區。這樣做法的優勢有:一是便于統一計量尺度,減少糾紛;二是加快量方進度。
3.2.3 監理全過程參與量方過程,確保公開、公平、公正。現場記錄若有不一致處,則以監理記錄為準,在量方區及時開具“五聯單”,經計量的船統一調度到預定的定位船拋投點拋投,并由定位船上的施工員根據拋投情況酌情扣除不合格方量。
4 “拋勻”的質量控制
拋投的原則是平整均勻。塊石大都堆放在船只中間10米左右的船艙范圍內,當施工石料船串聯掛檔時,船頭和船尾搭接就會出現10米左右的空白區,必須用定位船順水流方向移位來進行適當調整,以彌補船頭和船尾搭接處的空白區;在垂直水流方向,船與船之間間隔5米掛檔拋投,第二次掛檔時要橫向移位2.5米,以彌補船底空白區。在施工過程中采取定位船縱向和石料船橫向多次移位,使每單元拋投達到2~4次,從而提高拋石的均勻度。
5 固定斷面拋前、拋后測量
在包含固定斷面的拋區,拋投工作開始前要做好固定斷面的拋前測量工作。拋前固定斷面的測量由專業的測量人員利用測深儀和測距儀完成。首先將石料船的一邊船舷與固定斷面相重合,然后在固定斷面線上每隔5m(較窄護岸,點距加密)測量一個點的水深及其至岸上斷面旗的距離,將測量成果整理并繪制成圖。
在本固定斷面所在的拋區拋投結束后,要及時進行拋后固定斷面的測量。測量方法同拋前測量同。將測量的成果與拋前固定斷面的測量成果進行對比分析,每個點的增厚率應在設計厚度的65%-135%之間。完全符合要求后則可進入下一位置的施工。不符合要求的則要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措施進行補拋,直到符合要求為止。
6 結束語
質量控制始終貫穿于項目建設全過程,在實際施工中嚴格按照規范執行,以保證工程的質量滿足設計要求。
參考文獻
[1]江蘇省長江水下平順拋石護岸工程質量驗收辦法(試行),2000(5)2-4.
[2]羅淦堂.護岸工程水下拋石數量和質量控制,人民長江,2001(1),24-26.
[3]李先炳.水下拋石施工質量及質量評定,人民長江,2002(8),35-36.
[4]長江中下游平順護岸設計技術要求(試行)[D].長江科學院,201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