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復合板設備成型時有其自身特點,對焊接工藝和坡口形式有特殊要求。在生產不銹鋼復合板筒體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裂紋等問題,直接影響到其質量。文章就針對這方面問題進行闡述,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不銹鋼復合板;坡口;過渡層;焊接
1 概況
因為不銹鋼復合板兼有不銹鋼的耐蝕性和碳鋼的價格及強度優勢,隨著它的制造技術日漸成熟,在容器器制造中的應用日益廣泛。某容器制造廠,制作了幾臺主材為16MnR+OCr18Ni9的不銹鋼復合板,規格有(25+3)mm,(28+3)mm的壓力容器。在首臺壓力容器制造中筒節既沒有留型遒,也沒預壓的情況下,筒節縱縫全部焊完后,校圓時發現在焊縫中及熱影響區有裂紋出現,裂紋方向沿著焊縫,有的在復層,有的在基層,有的甚至從基層裂到復層。為此技術人員分析原因,制定處理措施。
2 原因分析
筒節發生裂紋后,查看了原材料,基層、復層及復合板的化學成分,機械性能都符合相關標準要求。由于裂紋出現在筒節校圓后的焊縫和焊縫的熱影響區,故從以下方面進行分析。
2.1 16MnR和OCrI 8Ni9是兩種不同的材質,其化學成分、物理性能及晶體組織存在很大差異,導致在焊接中容易出現以下問題。
2.1.1 16MnR和OCrl 8Ni9在焊接過程中稀釋作用強烈,使過渡層、復層焊縫中含碳量增多,增大了結晶裂紋傾向;焊接熔合區則可能出現馬氏體組織而導致硬度和脆性增加;同時由于基層與復層的含鉻量差別較大,促使碳向復層遷移擴散,在其交界處的焊縫金屬區域形成增碳層和脫碳層,即在基層側(16MnR)形成脫碳層,而在復層側(OCrI 8Ni9形成增碳層,兩側性能相差懸殊,這一過渡層的存在往往使塑性性能局部惡化,該過度層導致筒節在校圓承受壓應力時容易出現裂紋。
2.1.2 由于復層和基層材料的導熱系數和線膨脹系數相差較大,不銹鋼的導熱系數約為碳鋼的1I3,線膨脹系數是碳鋼的1.5倍,隨著溫度的升高,膨脹的差值也相應地增加。因此復合板在焊接過程中,多次熱循環會使焊接接頭內部產生很大的內應力。同時由于在焊接過程中,加熱和冷卻的不均勻,使得沿基層厚度的方向上產生很大的殘余應力,這種殘余應力在復層表面上形成拉伸應力,造成了復合鋼板焊接后復層表面易產生裂紋,特別是微裂紋較為明顯。而這些微裂紋在筒節校圓過程中則使裂紋擴展,形成更大的裂紋。
2.1.3 焊縫熱影響區處性能薄弱,筒節校圓是一種加壓過程,在加壓過程中熱影響區易產生裂紋。
2.2 坡口形式及焊接工藝不合理
2.2.1 坡口形式及相應的焊接工藝不合理。以板材厚度規格為(28+3)mm為例,原來筒節的縱焊縫的坡口形式如圖1所示。
圖1
焊接工藝
①手工氮弧焊封底(TGFA-308L);②手工電焊(A302);③手工電焊(J507);④埋弧焊((H10MnSi+SJ 101)
2.2.2 坡口形式的不合理有以下幾個方面:(1)因為不銹鋼復合板的焊接關鍵是在基層與復層的交界處(即過渡層),通過前面的分析知道,此處易出現應力集中、馬氏體組織和熱裂紋等缺陷,此種坡口形式及焊接工藝雖然減小了清根的工作量,但對復層的焊接高度不好控制,加上錯邊量的影響,基層與復層交界處(即過渡層)的位置也不好確定,也就談不上對各種缺陷的控制。(2)焊接復層時合金元素很容易熔入基層母材中,造成對復層焊縫的稀釋,易出現馬氏體組織。
2.3 筒節制作工藝不合理
筒節在滾圓前應增加壓頭工序,但該廠在采購板材時,為了節約成本,按封頭實際周長展開尺寸采購板材,沒留帶頭板;也沒有進行壓頭,加上板材又比較厚,筒節直徑比較小(中1000mm),要想使己經焊接完畢的筒節上焊縫兩邊較短的直邊段變成圓形,就需要在筒節校圓過程中,施加很大的壓力;筒節校圓過程中筒節的受力情況就比較復雜,既有來自于上輥向下的壓力,也有輥子向兩側的切向力,此時焊縫內側處于受壓區,外側是受拉狀態,特別是由于筒體焊縫內外余高都沒有打磨導致受力不均勻,在焊縫經過上輥時,前進后退過程中沖擊力較大,導致基層外側焊縫熱影響區處容易產生裂紋。由于直邊段的存在,在筒節校圓過程中,施加在焊縫兩邊的直邊段的壓應力很大,相應地在焊縫兩側外表面產生很大的拉應力,當拉應力超過焊縫或熱影響區材料的強度極限時,裂紋就出現了。
3 采取的措施
3.1 在筒體卷圓前,增加壓頭工序,筒節焊縫處基本沒有直邊存在,曲率比不壓頭時的曲率要大,則校圓過程中的塑性變形較小,加載的壓力相對于不壓頭時要小得多,此時焊縫及熱影響區承受的壓力也較小,也就減小了出現裂紋的可能性。
3.2 在焊完基層后,不焊過渡層和復層就校圓。因為焊過渡層及復層時,對焊縫及熱影響區處基層的各種性能影響很大,還有可能出現馬氏體組織,在校圓過程中就很容易出現裂紋。
3.3 焊縫的坡口形式及焊接工藝需要修改。復合板一般較厚,所以焊接方法一般基層采用埋弧自動焊,復層采用手工焊。焊接坡口的選擇原則是基體熔合的焊縫金屬量愈少愈好,即熔合比越小越好,其目的是減少馬氏體組織,避免或減少出現冷裂紋。同時為了減少合金元素的稀釋,也應減小熔合比,采用小電流,快速進行焊接。需要指出的是,線能量不能過小,也不能過大。線能量過小,會增大熔合區的硬化程度,對韌性和防止裂紋不利,極易出現再熱裂紋;線能量過大,會促使馬氏體組織的形成,同時增大了奧氏體過熱,易使焊縫脆化。所以說,只有選擇適中的線能量,才能既保證熔合比較小,又能防止再熱裂紋及脆化。仍以板厚規格為(28+3)mm為例,坡口形式如圖2所示。此種坡口形式使基層與復層嚴格區分開,使基層與復層的交界處遠離焊接熱量集中區,避免了基層焊接時復層的分層,有利于防止復層被污染。
圖2
保證過渡層及復層的焊接質量。由于復層受基層的稀釋作用,過渡層易產生馬氏體組織。為避免出現馬氏體,過渡層的焊接采用小直徑,高鉻、猛鎳焊條,并采用合適的小線能量、短弧焊、快速焊,焊條不允許做橫向擺動,以降低對復層的稀釋,并控制過渡層和復合層的層間溫度不超過100℃,保證接頭的耐蝕性能,焊過渡層時要求打磨內側基層焊縫,使其余高為零,先焊基層與復層交界處焊縫:最后焊復層。
4 結束語
通過采取以上措施,效果非常明顯,該廠在后面的不銹鋼復合板設備制造中采取以上措施后,在筒節的焊縫及熱影響區處,沒有出現裂紋,焊接接頭作的晶間腐蝕試驗也符合有關標準的要求,提高和穩定了產品質量,并形成了成熟的制造工藝。
4.1 筒節卷制前,如果沒留帶頭板,應進行預壓。
4.2 坡口形式盡量選用剝離復層的方式,而且一定要將復層剝離干凈,使基層與復層的交界處遠離焊接時熱量集中區。
4.3 過渡層焊接時,先焊基層與復層的交界處,過渡層及復層的焊接應采用小直徑、快速、短弧焊,避免焊條的橫向擺動,并注意控制過渡層及復層的層間溫度,保證焊縫的耐蝕性能。
參考文獻
[1]李玉虎,等.904L復合板水合反應器的制造[J].壓力容器,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