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在不斷地發展,人們對于居住房屋環境的需要越來越高。然而,在我國,人口增長與土地資源缺乏成為難以解決的矛盾,所以興建高層房屋建筑是非常有必要的。高層建筑是社會生產發展必需的,也豐富了人類的居住環境,而鋼筋混凝土結構正是高層建筑的靈魂所在。隨著高層房屋建筑層數增多,鋼筋混凝土也在飛速發展。文章將從高層房屋鋼筋工程技術和混凝土工程技術方面闡述國內鋼筋混凝土結構技術的發展前景及各種特性。
關鍵詞: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結構設計;耐久性;高強混凝土;概念設計
1 前言
高層建筑在我國具有比其他國家更大的重要性。高層建筑應該具有極強的穩定性,而實現這一特性的關鍵就在高層建筑采用的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在高層建筑中既是基礎又是核心,既是保證安全的關鍵所在,又是實現其功能的關鍵所在。這就賦予了鋼筋混凝土結構至高無上的地位,這也使得這一技術不斷地發展。在進行施工之前,設計尤為重要,作為一個設計者,要本著可實行性來進行設計工作,要吸前人的教訓,并且結合現代科技,這才能夠順應建筑業的發展。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要遵循設計者的最原始的意圖,不能隨意更改。在幾個具有高難度的關鍵性環節中,例如短支剪力墻、結構體系、高度控制,一定要請經驗豐富的工程師親自操作,這樣才能保證工程的成功率。進而達成建筑的目標。
2 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的靈魂
高質量的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能把設計者的才華展現的淋漓盡致,這也正是整個設計的核心所在。我們抓住他的要點,把它總結為以下幾點:
2.1 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安全性
高層建筑不同于傳統的低層建筑,高層建筑對結構的穩定性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在設計的時候,對于鋼筋混凝土的結構與強度的設計一定要嚴格把關,確保安全,同時考慮到使用壽命和突發事件的問題,保證安全性,穩定性與延續性。
2.2 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
因地制宜,仔細研究當地的氣候,例如在多風的地區需要抗風化的材料。嚴格遵循國家相關規定,確保規定的使用年限。
2.3 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適用性
保證通過使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高層建筑的適用性,也就是確保它的宜居性,需要實現其在一定的情況下能夠體現出抗壓,抗震等特性,以及抵抗一系列因素的影響。
3 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中關鍵問題
3.1 短肢剪力墻的設計
高層建筑設計短肢剪力墻具有功能性,但是,短肢剪力墻的設置需要遵照一定的規范,切不可在設計中頻繁采用,也不能布設過多,應該在確保高層建筑抗震目標達到的范圍內,盡量降低短肢剪力墻的設計數量,這樣的設計可以降低后續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和處理過程中的難度。
3.2 結構體系的選擇
高層建筑對外形的要求不及傳統建筑,但是要在滿足建筑強度,穩定性前提下,對外形結構進行優化,對內部結構進行優化,設計出色的結構體系,并嚴格的付諸于施工。
3.3 結構高度的控制
在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中常會出現超高的問題,這不利于高層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實現,由于不同高度會出現不同級別的設計規范形式,因此,當結構高度出現變化時,特別是出現超高問題時,要重新進行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設計工作。
4 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的要點
4.1 高層建筑的混凝土工程技術
高層建筑混凝土體量大,強度高。因此,混凝土工程技術需要加強重視。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對混凝土的溫度、凝固時間及其材料配比做精確的測試實驗,充分了解其性能與結構,這樣才能保證澆筑的實際效果。還應使用一定數量的機器。國內目前的高泵程混凝土一般采用摻粉煤灰與化學外加劑的雙摻技術。綜合反映了摻合料技術、混凝土外加劑技術、配合比設計技術、泵管布置鋪設技術、泵車操作技術和泵送設備,一次又一次突破混凝土泵送高度。
4.2 高強混凝土合理運用
高強高性能混凝土具有綜合優勢,較先前的混凝土強度大幅度提高,這樣在施工過程中能夠減少結構的尺寸,增大房屋的內部空間,同樣也減少了成本。高強高性能混凝土還具有高彈模、高耐久的特點,這樣對于長遠來向又能夠節省成本。
4.3 提高耐久性
與先前的適用性不同的是,耐久性要求的方面更加寬泛,不僅僅要求鋼筋混凝土的結構具有抗腐蝕,抗壓的特性,而且要求建筑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能夠在復雜的環境下依舊具有較高的可靠性。隨著經濟的發展,建筑材料成本降低,人們對建筑質量了解的也越來越多,這就要求鋼筋混凝土結構高層建筑適于人類居住,并且對環境危害小。這樣的建筑才能適應這個社會,才能在市場上取得一席之地。
4.4 加強概念設計
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中應該多選擇一些新穎的建筑樣式,同時又要注意其抗震設計、抗風設計等基礎要素。應該加強概念設計,在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彈性設計上,盡量要滿足延展性的需求,這是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發展的趨勢。
5 結束語
鋼筋混凝土結構需要有才能的建筑行業者努力將施工技術精益求精,在精確的基礎上,盡量減少地區差異,將我國建成城市化、國際化的國家。同時對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進行保護和傳承。在此,希望各位同行在建筑行業不斷的總結出更加科學的施工技術,并積極的吸取國外先進的施工技術,向其他同行傳播先進的技術,我們共同進步,為我國高層建筑的發展做出貢獻。另外,在學習先進技術的同時,創新為施工技術的發展增添活力,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立于世界高層房屋建筑技術的前沿。
參考文獻
[1]王小廣.住房體制改革[Z].1999.
[2]包宗華.城市化住房建設影響[Z].2000,2.
[3]楊濤.體育專業研究生就業問題的分析與思考[J].科技資訊,2009(14).
[4]陸雪梅.淺析建筑結構設計中的幾個問題[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09(05).
[5]孫立新,黃曙華.建筑結構設計過程中安全問題的控制與管理[J].價值工程,20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