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介紹了傳統建筑裝飾元素的類型,分析傳承建筑裝飾元素在現代設計中的運用以及存在的問題,通過分析現有的成功案例,提出在現代設計中傳承傳統建設裝飾元素的探索方向。
關鍵詞:傳統建筑裝飾元素;應用;傳承探索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胡同、小街坊等傳統建筑逐漸消失,傳統仿佛離我們越來越遠,而人又具有懷舊的情懷,當我們踏入酒店、茶樓、寫字樓甚至別墅時,滿眼充斥著傳統建筑裝飾構件的應用,但這些都是形式主義的拆分與重構。因此,越來越讓人思考:如何將傳統建筑裝飾元素與現代設計融合。
1 中國古典建筑裝飾元素的類型
“雕梁畫棟”是形容中國古建筑精美裝飾的代名詞,中國傳統建筑主要的材料是木材,因此裝飾的對象主要是依附木結構為載體,裝飾豐富多樣,主要通過木作,彩繪,雕飾,瓦飾等裝飾手法來實現。裝飾體現在建筑的各個部位,如屋頂,墻面,梁柱,門窗,臺基等。
1.1 木作
傳統建筑的木作分為大木作裝飾和小木作裝飾。大木作裝飾是對木結構為主要構件進行的藝術加工,如:柱、梁、枋、斗拱等.小木作裝飾則是對門窗、廊檐、天花等的藝術處理。在門窗的裝飾中.扇門和窗子的欞格是裝飾藝術的重點部位,因為門窗除了內外空間的聯系外,更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環境的向往,通過對其裝飾體現建筑整體的人文特點。
1.2 彩繪
彩繪是中國傳統建筑中的重要裝飾手法之一,受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影響.在北方的建筑.特別是宮殿及官府建筑中。一般在以藍.綠為主調的情況下,適當用朱紅、金色等暖色進行調配,亮麗的色彩在單調的自然環境中,使得建筑物顯得生動。而南方建筑的色彩比較淡雅。建筑多用白墻、灰瓦,在整體上形成簡潔、明快的對比。另外受封建社會等級制度的影響,除了顏色使用的等級規定外,內容的使用也受到了限制。可見中國古建筑眾彩繪不僅具有保護、裝飾作用,同時也具有標志和象征作用。
1.3 雕飾
雕飾是中國傳統建筑裝飾風格形成的重要成分,主要形式包括石雕、木雕、磚雕等。雕刻內容豐富,木雕主要用在柱子、檀條、梁坊以及一些附屬構架上,表現建筑的華麗富貴和古樸典雅。石雕和木雕的內容,主要表達人們美好的祝愿和愿望。
2 中國古典裝飾元素與現代融合的重要性
近年來,中國傳統元素在現在建筑裝飾設計中的應用成為關注點,傳統元素與現代建筑的成功融合是應該體現在,我們能夠自然的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氛圍,但目前在傳統建筑及裝飾元素的使用上只是形式上的簡單拆裝,曾經的傳統已無法復制,不過是傳統元素的“拿來”而已,忽略了元素所表達的傳統文化和歷史意義。
3 傳統裝飾元素在現代設計中的實際應用
3.1 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
他說“我們其實是想恢復一種帶有中國傳統書院氣息的大學校園”[1]。正如普利茲克獎的評審辭所言:王澍“在打開新的視野的同時,又與場所與記憶產生共鳴。他的建筑獨具匠心,能夠喚起往昔.卻又不直接參照歷史。具有強烈的文化延續性并使傳統煥發生命力。在這方面王澍的建筑就是典范。”[2]這就是王澍,他將民間的傳統建造工藝同簡單純樸的現代主義構造方式相結合,以傳統文化構架現代建筑。
色彩-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色調素雅,大面積的白墻黑瓦,一黑一白的色彩基調,顯示了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水墨寫意。黑是生命的具象流動,白是容納宇宙萬物的一切,二者相互輝映,建筑也在這律動中具有了詩畫的意境,映現出中國畫的意境和品格。
材料-整個校區的建筑運用四種類自然的原色,青瓦、鋼筋、水泥、原木,體現了中國的建筑營造觀,讓建筑充滿江南的靈氣。利用傳統灰色瓦片搭建屋檐,片片鱗瓦,鋪陳櫛比,重重密檐,詮釋了屋檐新的表現形式。在院落中,利用石頭基座等營造出地勢落差,面向院落的立面,使用一氣鋪滿的木門,很有氣勢,顯示了江南民居天井的氣質,門的整體開合,完全控制了廊與院落的內外空間關系。
屋頂-象山校區中的“大屋頂”簡潔大方又是傳統屋頂樣式的繼承。“我把屋頂坡度有意做得斜度很小,意在制造一種介于平屋頂和坡屋頂之間的在狀態。這種做法還隱含著另一種意圖,房子從一個面看去,完全像是平頂,從另一個面看去,則是坡頂。會使人產生一種恍惚,這是同一座房子嗎?”[3]
3.2 蘇州博物館新館
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新館,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頂和窗框被灰色的花崗巖替代,幾何形式的新屋頂,玻璃屋頂與石屋頂相互襯托將過去和現在聯系在一起,在空間體驗加入了一個歷史的維度。
色彩-貝聿銘在顏色上采用均勻的深灰色石材做屋面和墻體邊飾,協調白墻,整體色調仍然沿用傳統的粉墻黛瓦,但在設計的格局上大大的革新。在和忠王府古建筑群接壤的地方,色彩上有微妙差別,忠王府為白墻黑瓦,而新館為白墻灰瓦。如果說,新館中有顯眼的色彩跳出來,那就是竹林的自然色。
材料-石材,是新館建設中使用最多的材料。蘇州傳統屋頂鋪的是小青瓦,但是貝聿銘認為,小青瓦容易破碎漏雨,而且要經常更換,為此,貝聿銘選取了黑中帶灰的“中國黑”花崗石,這種石材淋了雨是黑的,太陽一照變成深灰色。采用傳統民居常用的坡屋頂形式,但屋頂又是一個全新的現代的結構,這樣的石片屋頂設計有效解決了傳統建筑的采光問題,將自然光線引入室內,創造了一個有著傳統民居獨特光影效果的灰調建筑[4]。
窗-蘇州園林的窗具有采光、取景的作用,又是流動空間的通道,窗上各種仿真圖案的花格,又讓人產生各種聯想,有著詩一樣的意境。新館中的窗規成幾個類型:正方形、六角形、三角形、花瓣形、長方形。觀者通過這些窗截取到室外的風景,以增加體驗的層次。
4 現代裝飾中運用古典裝飾元素的探索方向
傳統建筑的個性和魅力并非只在于其結構的本身和材質,內在的文化和思想才是民族性格的深層文化根源。設計的前提是了解傳統文化,對傳統文化內涵進行提煉。在設計的過程中還要學會運用現代觀念對傳統形式進行藝術加工提煉與抽象簡化,這種方法的原則是可失傳統之型而不失傳統之韻。另外,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新材料層出不窮,不同材料在實現不同作用的同時,也表現出不同的視覺、觸覺效果,注意現代裝飾材料與造型技術相結合,在豐富現代材料語言的同時,也體現傳統文化元素。還有,傳統元素的選擇也要與環境相適應。選擇得體,與環境融合。
參考文獻
[1]河西,王澍.建筑師首先要有思想、要有立場[Z].新浪地產網,2012(3).
[2]Jury Citation 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N].2012-02-27 http://WWW. PritzkerPrize.com/2012/Jury-citation
[3]王澍.那一天[J].時代建筑,2005(4).
[4]貝聿銘,林海.中而新蘇而新[J].室內設計與裝修,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