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滿足天然氣長輸管道輸氣量和適應能力的要求,以某天然氣管道設計為例,利用TGNET仿真模擬軟件進行管道最大輸氣量模擬計算,地溫對輸氣量的影響的模擬計算和自救時間模擬計算,得出該管道的最大輸氣量是140×108m3/a;地溫對輸氣量成反比影響,管道的末端儲氣量越大,自救時間越長。通過合理控制壓力和溫度等參數,能夠增強管道的適應能力,同時也能減少項目投資。
關鍵詞:天然氣;壓力;地溫;自救;管道
引言
隨著我國石油天然氣工業的迅速發展,天然氣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在目前的能源結構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天然氣長輸管道的建設是國內發展的必然趨勢,將天然氣通過長輸管道從原產地輸送到各地用戶,由于距離遠、地形起伏大[1]、壓力波動大、輸氣量變化范圍大等特點,這就使得天然氣長輸管道在各種輸氣工況下所面臨的適應性的問題,文章以某輸氣管線為例進行對其適應能力進行了分析。
1 基礎參數
1.1 天然氣組分
四川境內某長輸管道輸送的商品天然氣組分包括:甲烷體積含量97.018%,乙烷體積含量0.152%,丙烷體積含量0.04%,氮氣體積含量0.756%,氦氣體積含量0.017%,氫氣體積含量0.027%,二氧化碳體積含量1.99%;硫化氫含量小于6mg/m3,總含硫量小于200mg/m3。
1.2 管線基礎參數
天然氣長輸管道示意圖見圖1。
長輸管道沿線各站場的距離和管徑見表1。
2 長輸管道適應性分析
輸氣工藝計算采用ENERGY SOLUTIONS INTERNATIONAL 公司開發的TGNET[2]、[3]軟件,該軟件主要用于氣體管網進行穩態和瞬態水力分析,包括管徑計算、最大輸氣量計算、管道自救時間計算、用戶用量的波動對整個管道系統的影響等方面,曾應用于西氣東輸、川氣東送管道工程等大型項目[3]。
2.1 最大輸氣量計算
該管道系統設計輸氣量為110×108m3/a,有2個氣源(輸氣首站1和輸氣首站2)和2個用戶(末站)。在計算管道系統最大輸氣量的限制條件有末站1的天然氣的進站壓力不小于8.0MPa,末站2天然氣的進站壓力不小于6.3MPa。輸氣首站1和輸氣首站2的最大外輸壓力是9.5MPa。
計算長輸管道系統最大輸氣量時,將末站(用戶)最小壓力需要和氣源最大供氣壓力設定后,由TGNET軟件算出末站流量,即為管道系統的最大輸氣量。通過計算,末站1最小壓力需要8.0MPa,下載氣量95×108m3/a,末站2最小壓力需要6.3PMa,下載氣量45×108m3/a,兩個末站合計下載氣量140×108m3/a,因此,模擬計算該管道的最大外輸氣量140×108m3/a。
2.2 地溫對管道最大輸氣量的影響
管道埋深為管頂距地面1m左右,所處地溫變化范圍在11℃~24℃之間。為了比較地溫對管道最大輸氣量的影響,在11℃、15℃、20℃、24℃不同地溫下,計算管道的最大輸氣量,計算結果見表2。
從表2中能夠看出,地溫對管道最大輸氣量有一定的影響。以11℃地溫的管道最大輸氣量142.1×108m3/a作比較:地溫為15℃時,管道最大輸氣量為141.2×108m3/a,降低了0.63%;地溫為20℃時,管道最大輸氣量為138.3×108m3/a,降低了2.7%;地溫為24℃時,管道最大輸氣量為137.1×108m3/a,降低了3.5%[4],由此可以得出結論,輸氣管道的最大輸氣量隨著溫度上升而降低。
2.3 管道自救能力模擬計算
自救時間是指當上游氣田出現事故或者壓氣站發生事故停輸,氣源被切斷時,利用該管道自身的儲氣能力,保證下游用戶的最低需求量下的供氣時間。本文管道自救能力分析只考慮氣源中斷一種情況。由于管道是兩個氣源進氣,兩個輸氣站外輸天然氣,所以氣源中斷存在幾個方面。本文考慮氣源1和氣源2同時中斷。
使用TEGNET軟件建立動態模擬計算,末站1保證外輸天然氣10×108m3/a(正常外輸氣量是80×108m3/a),末站2保證外輸天然氣5×108m3/a(正常外輸氣量是30×108m3/a)。輸氣首站1正常供氣量為30×108m3/a,輸氣首站2正常供氣量為80×108m3/a,末站1要求正常供氣壓力為8.2MPa,末站2要求正常供氣壓力為6.3MPa,當兩個氣源中斷時,由于管道是貫通的,為滿足外輸要求,兩個末站的壓力最低要求為8.0MPa。通過反復模擬試算,當兩個末站壓力低于8.0MPa時,兩個氣源開始正常供氣。兩個末站的流量和壓力曲線圖見圖2~5。
從圖3中可以看出,氣源中斷后,壓力由正常壓力的8.2MPa逐漸升高,30分鐘后,壓力升到最大值8.67MPa,原因是此時外輸氣量變小,管道中存在“憋壓”,隨時間變化壓力逐漸變小,第3小時后氣源正常輸氣,此時壓力稍有升高,在3.3小時末站1由原來外輸氣量2857km3/d(10×108m3/a)變為正常輸氣量22857km3/d(80×108m3/a),壓力繼續下降,直到降到8.0MPa,然后壓力升高到正常輸氣量時的壓力8.2MPa,此時末站1達到穩定輸氣狀態。由此可得出自救時間為3.0小時。
從圖5中可以看出,氣源中斷后,壓力由正常壓力的7.77MPa逐漸增加,1.2小時達到最大值8.38MPa,此后壓力逐漸降低,在7.5小時壓力最低7.68MPa。此時氣源一直在供氣,壓力逐漸向正常壓力接近,因此末站2能滿足天然氣輸送要求。
4 結束語
通過對天然氣長輸管道的最大輸氣能力、末端儲氣、地溫對輸氣量的影響、管道自救時間的模擬計算和分析,可以得出結論,設定合理的設計參數,可以提高管道的多種工況下的適應能力,以便于滿足用戶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田云祥,呂莉,王志宏.靖西輸氣管道主要環境影響因素分析[J].油氣儲運,2007,26(11):59-61.
[2]姚麟昱,駱彬,孟慶華.TGNET仿真軟件敏感參數研究[J].管道技術與設備,2011(2):10-12.
[3]杜培恩,劉建武.SPS與TGNET軟件在輸氣工藝計算應用中的差異[J].石油工程建設,2009,35(3):19-21.
[4]江國業,吳先策.溫度參數對輸氣管道工藝設計的影響[J].油氣儲運,2010,29(9):669-672.
作者簡介:蔡志剛(1978-),男,遼寧阜新人,工程師,碩士,研究方向:天然氣儲運與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