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建筑行業實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發展。隨著建筑物層數的增加、結構功能的日趨復雜化,不可避免的會產生更多的沉降量。因此,關于建筑施工沉降觀測的研究非常重要,通過沉降觀測能更好的發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關鍵詞:建筑施工;沉降觀測;技術
隨著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發生不良沉降現象的幾率越來越高,必須通過科學的沉降觀測方式,進一步抑制不良沉降問題的發生。通過科學的沉降觀測技術,一方面能夠全面提升建筑物使用的安全性與可靠性,一方面為建筑工程的順利施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 建筑施工沉降的影響因素
導致建筑項目工程沉降的因素有很多,沉降的形成因素比較復雜。一般情況下,可以分為施工因素、設計因素、勘察因素以及各種自然因素等等。在具體施工過程中,若對地基處理不牢固,往往會導致建設項目的不良沉降問題。設計人員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并不要進行單純假設,這樣勢必會出現各種誤差,導致結合緊密性、壓縮模量等發生偏差,與實際生產情況不相吻合,導致沉降現象出現。在施工過程中的操作不得體、設計方案不合理、施工質量不達標、地基防護措施不到位等等,都會導致沉降現象的出現。優質的建筑施工需要避開斷裂坍塌地帶、地質松散地帶以及具有滑坡危險性區域,選擇安全、良好的施工環境。選址不合理,也會導致沉降問題出現。在提升建筑質量方面,建筑規劃起到重要作用,如果建筑間距過小,就會增加相鄰工程的疊加引力,建筑物會產生傾斜,進而導致沉降問題出現。
2 沉降觀測技術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無法控制沉降結果
建筑施工的開展,需要對地表進行開挖處理。一旦地表開挖,就會使其原有的地面形態發生變化,土地松散。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若不進行回填土、壓實,就無法使其恢復原來的緊密狀態。另外,隨著建筑施工的不斷開展,建筑物層數、負荷不斷提高,地基壓力逐漸增加,進而地基土慢慢壓縮,進而導致了建筑物的沉降。施工過程中的機械設備,都會對地基產生震動影響,使其松散。
2.2 沉降量變化與下沉曲線
在具體的沉降觀測過程中,下沉曲線并不是呈反、正方向變化。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1)曲線在中間某點突然回聲或逐漸回升。發生此種現象的原因,多半是因為水準點或觀測點被碰動所導致的,只有當水準點被碰動后低于被碰前的標高及觀測點被碰后高于被碰前的標高時,才會出現回升的現象的可能。(2)首次觀測之后,曲線可能回升。發生此種現象,一般都是由于初測精度不高,而使觀測成果存在較大誤差所引起的。(3)曲線會出現上下起伏現象。前期沉降量超過誤差量,后期建筑物下沉比較穩定,曲線就出現測量誤差比較突出的問題。上述種種現象說明了很多因素會共同影響建筑物的沉降。
2.3 建筑單位忽略沉降觀測的表現
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在進行觀測點布局過程中,沒有嚴格按照相關要求進行布點與設置。(2)在設計圖紙過程中,施工勘察部門沒有具體標注施工沉降的具體要求。(3)沒有嚴格按照具體的設計規范以及設計要求進行觀測,觀測時間與次數不達標。(4)在具體觀測中,沒有按照相關技術與規定進行。(5)部分建筑單位為了節省開支,沒有進行觀測直接填寫記錄,弄虛作假。
3 提高建筑施工沉降觀測的準確性
3.1 設置合理的沉降觀測點
科學合理的設置沉降觀測點是進行沉降觀測的第一步,也是保障各項測量結果正確性的前提。觀測點的設置情況,會直接影響觀測水平以及工作效率。根據不同的建筑物類型可以合理的選擇不同方式。比如說,箱形地基的高層建筑物,可以沿著橫軸、縱軸以及地基的周邊情況進行觀測點的位置設置。如果建筑物為磚墻承重結構,需要沿墻每隔8-10米設置沉降觀測點。若建筑物寬度超過1米,還需要在內墻位置科學的設置觀測點。如果建筑物為框架結構,需要部分樁基與樁基上部設置沉降觀測點。如果是已有建筑物進行擴建,則需要在新舊建筑物的連接處設置觀測點。
3.2 全面提升施工人員綜合素質
必須全面提高工作人員對于測量沉降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端正其工作態度,嚴謹、認真的對待每一次測量工作。加強工作人員的學習與培訓,全面提高其專業測量技能與綜合素質。保障施工人員全面掌握儀器的使用要求、具體操作流程、使用標準等各個方面,確保各項數據的準確性。開展技術經驗交流會,施工人員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積極為我所用。與此同時,全面提升施工人員的發散性思維以及靈活應變能力,從而更好的面對測量工作中的特殊情況,保障數據測量結果的準確性與客觀性。
3.3 規范沉降觀測的具體流程
為了更好的提升觀測數據的準確性,需要對具體的操作流程進行強化。第一步,水準網的合理控制,明確觀測路線。第二步,進行全面的沉降控制以及相應的數據記錄與分析。第三步,進行所得數據信息的匯總與數據統計工作。具體測量工作水平的提升,需要以良好的觀測點布局為基礎,結合建筑工地的地質情況、現實特征以及結構,合理選擇觀測地點與觀測方位。需要注意,應進行統一布設,積極創建一體化、規范化的網絡觀測體系,從整體上優化觀測結果,更好的為沉降觀測服務。明確易于產生變形的建筑施工具體方位,并排除在選擇范疇之中。可以根據施工設計圖紙的沉降觀測規劃沉降觀測點與基本方位。在做好基礎點的布局之后,應該使設置位置相對恒定。提前、快速埋設基準方位,通常情況下,在觀測之前30天埋設好。加強對基準點及其觀測場所的保護,通過擺放明確的提示標志,避免施工過程中碰撞等不良因素。設置的觀測點、基準方位需要避開障礙物,從而有利于定期觀測的順利進行。與此同時,做好數據的記錄工作,每一個觀測點得出來的數據需要進行兩次觀測,取兩次測量結果的平均數,能顯著提升觀測結果準確性。另外,還應該科學規定沉降測量的具體實踐,對整個建筑施工全過程進行持續、均勻的沉降觀測,及時掌握最新的數據信息。
3.4 強化觀測數據的復核
加強觀測數據的負荷,對于±0.000的基面沉降量,可以通過對比施工前預先設置的沉降觀測和地下室頂板來判斷相應的差值與相應部位的沉降或者與同一周期觀測所得的累積沉降是否一致。復核垂直度時,可以通過比較施工工程各角度實際垂直度與通過分析沉降觀測所得的數據計算出的建筑物垂直度進行復核。另外,還需要嚴格按照規定要求選擇觀測時間以及觀測次數。盡可能選擇精度較高的儀器,全面、細致的做好數據記錄與數據整理工作,多方面共同努力,保障觀測數據的準確性。與此同時,不同的觀測點需要做好相應的曲線繪制工作,通過沉降波動曲線的方式,清晰、明確的反應不同的荷載值以及對應的沉降量,進而全面、系統的做好沉降觀測工作以及預測工作。及時將相關數據上報到相關部門,更好的修正與管控。如果在測量過程中發現沉降不均勻、變形數據超過標準要求,數據還呈現延伸趨勢,則必須快速反饋給設計方,及時采取補救措施,保障建筑的施工質量。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針對建筑施工沉降的影響因素以及沉降觀測技術中的主要問題開始分析,從四個方面:設置合理的沉降觀測點、全面提升施工人員綜合素質、規范沉降觀測的具體流程、強化觀測數據的復核,詳細論述了建筑施工沉降觀測中的關鍵技術研究。
參考文獻
[1]周逢源.針對我國高層建筑施工沉降觀測技術問題探討[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1(30).
[2]李杰.沉降觀測技術在高層建筑施工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科技博覽,2011(21).
[3]童林毅,杜宇超.建(構)筑物沉降觀測方法及誤差分析[J].現代測繪,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