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縣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建設快速發展時期,建設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切實保護耕地,大力促進節約集約用地,走出一條建設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符合我縣實際發展的土地利用新路子,是關系縣域經濟長遠利益的大計,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土地集約節約用地的具體體現。
關鍵詞:土地;集約化;節約用地
近年來,林口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以圍繞突破發展、和諧穩定兩大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深化改革為動力,實施“產業興縣、工業強縣、突破發展”戰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使建設用地劇增。在這種情況下,林口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貫徹落實“節約優先”發展戰略為主線,把節約集約利用土地作為破解保障發展和保護資源兩難命題重要戰略部署。按照“控制總量、限制增量,盤活存量、提高質量”的總體要求,通過科學規劃、土地整治、建設工業園區、城中村改造、集中建房等有效舉措,在有限土地上“精耕細作”,挖掘無限利用的空間,不斷提高土地利用率,促進經濟增長方式、土地管理利用方式的根本轉變,努力構建節約集約用地新機制,探索創新出了一條有效利用土地的新路子,有力推動了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轉變觀念創新推進國土資源管理工作。
長期的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告訴我們,面對保護耕地與保障發展日益突出的土地供需矛盾,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等、靠、要”思想要不得。我縣在土地管理問題上,始終堅定不移地把節約集約用地放在首要位置,牢固樹立“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引領產業發展,以土地供應引導需求,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轉變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進縣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理念,嚴把產業政策、規劃控制、安置補償、節約集約、占補平衡等關口,加強土地供應調控,優化用地結構、堅決杜絕違法征地、粗放用地、圈地囤地等行為,在全縣各級干部中形成了嚴格保護土地資源、節約集約用地、推進科學發展的共識。同時,充分利用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法律法規,在全社會形成珍惜土地資源、依法高效利用土地的資源氛圍。
我縣在節約集約利用土地上,創新思路,發揮奇思妙想,大膽探索總結,在科學用地上巧做文章,推出了一系列新做法。
(1)推進節約集約制度,加強輿論宣傳工作。加強土地利用動態監管。大力實施新修訂的《閑置土地處置辦法》,加大閑置土地處置力度,完成各類開發區、工業園區節約集約利用成果評價更新工作。推進節約集約制度建設。每年“6.25全國土地日”,林口縣國土資源局在縣南山廣場開展宣傳活動,發放國土資源保護宣傳手冊500余份,國土資源法律法規常識報紙800余份。在宣傳過程中我局宣傳人員耐心解答老百姓所關心的土地礦產等熱點問題,解釋關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規。同時還邀請縣電視臺對此活動進行報道,提高了“6.25全國土地日”的認知力和影響力。活動有力地推動了全民保護土地礦產資源行動,營造出依法加強國土資源管理、切實保護資源的良好氛圍。
(2)合理配置項目,科學規劃“控地”。一是用規劃引導需求。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中,堅持把規劃放在首位,通過科學規劃,充分利用有效的資源,使其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二是嚴格控制用地規模。提高項目準入門檻,對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項目用地不予受理和報批。在土地供應量、投資強度、容積率、項目用地開工進度等用地指標上,對招商引資項目進行土地利用節約度綜合評價,嚴格執行國家相關規定標準。對符合用地條件的項目,并不是簡單地“一供了之”,而是要求項目單位通過技術創新和優化工藝設計方案,最大限度地減少土地使用數量。這種做法收到明顯效果。三是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在項目用地與批次用地選址時,充分利用存量建設用地或劣質地,盡量不占用或少占用耕地。
(3)大力開展土地整治。近年來,我縣以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為依托,拓展土地資源的有效途徑,加強土地綜合整治,具體做法:一是加大力度,全力推進林口縣朱家、柳樹、奎山510公頃補充耕地項目,及林口縣龍爪、刁翎、等鄉鎮約600公頃的補充耕地項目,通過對項目區“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新增耕地,使耕地等級提高、耕作條件得到較大改善,確保了全縣耕地總量的動態平衡,農民收入得到有效提高。二是立足于境內采煤企業較多的實際,以采煤塌陷地治理為重點,大力實施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通過林口縣土地整治專項規劃上報土地復墾項目2個,分別是古城鎮新立村土地復墾項目和柳樹鎮富強村土地復墾項目。該項目計劃復墾土地700公頃,增加有效耕地面積500公頃,在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確保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的同時,有效緩解了土地要素制約,拓展了土地利用空間。
(4)建設工業園區。我縣按照“要素集聚、產業集群、布局集中、用地集約”的思路,規劃了我縣振西工業園區。在園區建設中按照“基礎設施共有、相關企業共聯、有效資源共享、環境污染共治”的原則,實現了為工業發展、招商引資打造平臺,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和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的雙重目標。通過集中規劃建設標準化工業廠房及辦公生活等附屬設施,減少了土地占用,提高了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從而達到了“省地”的目的。
(5)挖掘存量土地潛力,盤活存量用地。充分發揮土地政策的調控作用,按照“用好已批的、清理未用的、盤活閑置的、開發后備的”思路,加大土地整合,通過調劑使用閑置土地、對往年批準的建設用地進行位置調整、收回閑置土地重新掛牌出讓和督促限時整改等方式,有效盤活城市存量土地,提高存量土地利用率,解決重點產業項目用地需求。同時按照“政府監管、村為主體、市場運作”的模式,我縣將商貿服務業項目、公租房建設、市場建設等與棚戶區改造有機結合,盤活存量土地,經營土地資產,改善人居環境,積極探索“騰地”途徑。
(6)增減掛鉤增地。用好用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積極引導農民新建住宅向規劃的農村居民點集中,對廢棄的“空心村”和閑置的宅基地等進行整理、復墾,將農村節余的建設用地指標調劑到城鎮使用促進城鎮發展,增加城鄉建設用地。2011年以來,我縣通過蓮花旅游名鎮建設實施增減掛鉤項目,涉及村莊11個,林場3個,拆舊規模4.8922公頃,項目完成后可復墾出耕地約4公頃,有效緩解了建設用地指標緊張的壓力,實現了增減掛鉤工作與新農村建設、土地集約利用、破解建設用地制約的有機結合。
(7)全面落實土地管理和耕地保護責任制。嚴格按“政府主要負責人對本行政區域內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用地計劃執行情況負總責”的總體要求,落實共同責任制。將耕地保護目標納入到我縣政府年度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并建立土地違法違規政府領導干部問責制,每年與轄區11鄉鎮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狀確保耕地保有量及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同時牡丹江市人民政府授權市國土資源局,于次年的一季度對我縣人民政府本年度耕地保護工作目標完成情況進行全面考核。
實踐證明,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有利于耕地保護,有利于節省城市建設用地,有利于加強土地管理,有利于經濟建設與土地功能的有機結合。而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建設本身也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政策性強,任務繁重。我們要深刻領會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建設的重大意義,認真把握總體要求和基本原則,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主要領導要親自抓、負總責,周密部署,確保工作的扎實推進,真正實現保護資源、保障發展的“雙贏”,進一步促進我縣縣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早日跨入全省“第一方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