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產力的進步帶動了與之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發展,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企業的生產過程更為科學經濟,要與時代提倡的環保節能的理念相適應,這就對企業經營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有效利用成本核算的方法來達到控制成本,節流開源的目的。節約成本也是變相增加企業利潤的一種方式,不僅有利于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而且還加強了企業的國際間合作,所以,成本會計的重要性在生產行業日益凸顯出來,成本會計的發展要想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就必須不斷更新核算方法和核算理念,文章將就這一點進行重點探究。
關鍵詞:時代背景;科技手段;核算標準;理論創新
成本會計最早發源于資本國家的工業革命時期,資本家們為了最大程度的獲得經濟利益,不得不加強生產成本的細節控制,使企業利潤最大化,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成本會計行業應運而生。社會不斷發展,成本會計行業也在不斷演變,新型的核算模式和方法正深入到該行業之中。
1 成本會計行業產生的時代背景
成本會計適應時代發展需要而產生,傳統的會計核算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商品經濟的發展需要與之相適應的會計核算制度來幫助企業節約生產成本,擴大生產的規模。而在工業革命以后,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更加使得企業家們迫切需要一種科學有效的核算方法來達到控制生產成本的目的,成本會計無疑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2 行業發展新氣象
2.1 科技為成本會計核算帶來了便利
先進的科技設備為成本會計行業提供了新的操作方法,新開發的電腦設備和會計核算軟件已大規模的應用于成本核算行業,與以往人工進行成本核算工作相比較,這些設備和方法則更為實用。首先,新型操作手段將大大提升數據的錄入,整理,分析和核算的速度,縮短核算時間,為企業節約了寶貴的時間成本;其次,還會提高運算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實現對成本更為有效的控制。
2.2 企業內部各地區及各國間成本核算標準趨于一致
成本會計核算標準的一致性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經濟的發展促使生產企業的經營規模不斷擴大,跨地區生產企業和跨國公司的數量急劇增加,企業會計部門為了適應企業的總體發展方向和發展策略,就要將各地區不同的成本核算標準統一起來,提高了標準的使用范圍,以便于從整體上把握企業的經營成本,提高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二是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加強使得各個國家間企業的相互聯系更為緊密,成本核算標準的統一是整個大環境發展的客觀需要,這不僅有利于國家間經濟活動的順利開展,也有利于同行業間的數據統計,促進整個行業不斷向前發展。
2.3 成本會計的適用領域不斷擴大
隨著成本會計的發展日益完善,其應用領域也隨之擴大,成本會計的應用早已不僅僅局限于生產企業的成本核算過程中,而是受到各行各業的廣泛關注,例如交通運輸業,服務業,醫療也等諸多領域,并且其發展范圍還有不斷延伸的趨勢,這也體現了人們對于成本控制的關注度。
2.4 理論體系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充分的發展
成本會計的實際應用建立在理論知識的指導之上,在現代會計成本核算體系中,人們也越發關注對成本會計理論的研究和學習,并不斷修改和完善理論中不足的地方。在我國,成本會計理論體系還存在許多不足,而且有一些理論嚴重與實際操作相脫離,不能應用于實際的生產操作中,人們在對其進行學習和利用的同時,更要結合我國現代化經濟的發展特點,勇于創新,提高理論的實用性和科學性,不斷用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使會計理論真正實現其顯示價值。
3 提高整體成本會計水平的方法
3.1 注重會計理論的完善,更好的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科學正確的理論對于實踐有極大的指導和推動作用,成本會計理論亦是如此。我國會計行業的發展具有滯后性的特點,這就要求我們要注重對于理論的實時更新,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性思維,不斷充實和完善會計理論,使之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以適應現代化生產的需要;在進行理論完善的同時,也要充分發揮理論對于實際生產的指導作用,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科學的指導實踐,為企業的成本控制貢獻一份力量。
3.2 重視并利用成本會計在生產中的實際功效
長期以來,人們在評價企業成本工作績效時,往往把成本升降作為唯一標準。這在理論上是說不通的,因為成本只表現一定時期內所發生的各種勞動耗費,至于這種耗費效益如何,卻不是產品成本指標本身所能反映出來的。所以,成本工作績效考核應通過投入與產出關系進行評價:一是產出的投入越少越好;二是投入的產出越多越好;三是投入增長慢于產出增長為好;四是投入減少快于產出減少為好;五是投入下降,產出上升為好。在實踐中片面強調降低成本,勢必挫傷企業為未來增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來高昂但卻必要的費用的積極性,從而影響企業技術革新和產品更新換代。過去由于未能正確理解成本效益思想,導致有些企業在競爭中往往注重采用低成本戰略,而忽視采用差異化戰略。因為企業投產新型差異化產品,從短期看往往開支較大,但實際上這些新型差異化產品可以擴大市場占有率,從而得到更高的成本效益。所以,為未來增效而正視樹立成本效益思想,有利于企業競爭戰略的制定。
現如今,成本控制的概念與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傳統意義上的成本控制僅限于對于實際生產前對產品生產原料和人工成本進行計算,達到將資金控制在預算范圍之內,節約開支的目的。而現在,成本核算已經逐漸演變為一個科學化的完整體系,其控制流程既包括生產前的控制,還包括生產過程中和銷售運輸環節的成本控制,其控制范圍也不再僅限于對產品本身的制造成本控制,人工費用,設備使用和損耗費用以及企業綜合管理費用也統統包含在成本控制范圍之內。成本控制的方向已經趨向多元化和完整化,將成本會計的優勢利用于生產過程中是企業的制勝法寶之一。
3.3 將西方科學的會計理論和操作方法引入國內
西方成本會計是一門歷史悠久的生機勃勃的學科,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管理方法。隨著適時制、戰略管理、基準管理、限制理論、組織行為科學、運籌學、系統工程和電子計算機等各種科學技術成就在成本會計中的廣泛應用,形成了新型的著重管理的經營型成本會計。例如適合我國當前多數企業實際需要的標準成本會計、責任成本會計、目標成本計算、質量成本會計、成本決策、成本預測和近十幾年孕育的適時制與倒推成本法、作業成本法與作業管理、成本企劃、產品生命周期成本會計以及戰略成本管理等。對此,應結合國情和不同企業的具體情況認真研究。有些方法可以直接引進,有些方法應加以改革和完善,有些方法只能在少數具備條件的企業采用,或局部吸收其方法。總之,為了完善發展我國的成本會計,借鑒西方成本會計理論與方法非常必要。但是這種學習要有創新,而創新只能與我國國情相結合,從而探索并形成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成本會計體系。
參考文獻
[1]黃潔.發揮成本會計職能,加強成本控制[J].冶金財會,2006(4).
[2]楊紅.探討成本會計的幾個理論問題[J].科技成果縱橫,2006(5).
[3]張立良.試論成本會計的發展與對策[J].大眾科技,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