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處不勝寒?不,登高才可以望遠。”
加盟高級女裝品牌Koradior之前,王新燕經營的是女鞋店。從2003年開出第一家店面,經營七年,五家店鋪,2010年,她全部關停。至此,她的新起點是一家女裝店——Koradior加盟店。
那時,她的每家鞋店都在盈利,而且利潤可觀,但是人也忙得不可開交,2009年,她選擇加盟Koradior時,純粹是因為興趣,但是做著做著,她徹底入迷。“我對于服裝搭配的心得、色彩的愛好以及對時尚的迷戀,都能夠在時裝經營中實現。”于是她下定決心關停女鞋店鋪,只做時裝。
“人不能貪得太多,不能什么都想要而且什么都想做好。”她覺得起步階段,必須專注,真正成功之后,不妨再去拉長戰線。起步階段的意思是,那時延安街頭巷尾的人都知道她所經營的女鞋品牌,但是她的時裝店,卻無人知悉。回憶起當年所做的這個決定時,王新燕依然帶著果決的語氣,我注意到她的手勢,簡單利索地起與落,絕無拖泥帶水的溫吞。
做加盟,很多人的心理都是“保姆式”的。“很多代理商感覺自己就是給大戶人家看孩子,說白了,這個孩子養得好不好,跟主人的關系很大,保姆再精心,也就是照顧孩子吃好穿好,孩子和你親與不親都擔心。加盟也一樣,做得好有可能會被收回,做得不好可能會被淘汰,所以很多人會說,我不要做太好也不要做不好,我只要做個差不多就行。”
但,王新燕的字典里絕對沒有“差不多”這三個字,“我做一件事情,一定就要做到極致,它讓我的人生永遠保有一股勢不可擋的銳氣。人說高處不勝寒?不,登高才可以望遠。”
剛剛加盟Koradior時,她自己掏錢砸廣告,一年幾萬的廣告費就這么砸下去,加上員工工資和商鋪租賃成本,兩年過去,虧損了200萬。但是她依然有魄力有定力,砸到第三年,盈利了。她這么總結自己當初的做法,“你做一件事情,要全情投入,不遺余力地付出,但是等到回報的時候你也要有預期。”而她的預期已經超額實現——去年她的單家店鋪做到了七百多萬的銷售額,在Koradior所有加盟商中單店業績排名第二,總業績排名第五——別人名下幾家甚至十幾家店鋪的業績,才敵得過甚至不敵她兩家店的業績。
“優雅、有范兒又不失女人味,骨子里,則要有一股硬氣。”
在店鋪管理中,王新燕稱得上是脫店式管理,經營的具體事宜,她完全放手給下面的人去做。
偶爾也會轉悠到自己的店鋪里去看看,大部分時候,她坐坐聊聊天就走了,因為她能察覺出員工的緊張情緒;而有時候,她則會從顧客的角度給出一些經營的意見和建議,比如這個店鋪她愿意不愿意進來,有什么樣的氛圍會吸引她進來,店內的顏色搭配和陳列哪里可以改進……
當然,這并不代表她是尋常所說的“甩手掌柜”,相反,大的方向上,她務實而且專注。她會跟店鋪經理垂直溝通,王淑琴、劉艷紅兩個經理以及高娟、賀鳳和呼娜三個店長跟了她好多年,她們互相之間配合高效而默契——她們提出困惑,她則從專業的角度為她們答疑解惑,解除困難。如今她名下三家店鋪,分別是七個人、七個人、五個人的編制,算不上是大公司,但是她卻一直執行大公司的標準。“我們開的是大公司的工資,建立的是大公司的制度,而業績也要按照大公司的標準來出。”
在這樣的一種標準下,每個員工都鉚足了勁兒向前沖,店鋪的氛圍特別好。“我們的團隊會宣導一種感恩的心態以及團隊協作的精神。現在很多年輕人會覺得,今天取得的成績都是因為自己,我想任何成績都不是來自于某一個人或者某一方面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天時地利人和最終導向了一件事情的成功。”
走到今天,王新燕總結自己的成績,也從都不是把功勞歸結于自己多的能力有多強,她覺得最關鍵的是在合適的時間遇到了合適的人——遇到了Koradior加盟部的同事使她選擇了順應市場發展的品牌;遇到了合適的經理和店長則使她選擇了一同前行的團隊。今年,Koradior品牌在香港上市了,她更有信心把自己的事業做大做強。
工作之外,她力爭讓員工們活得優雅、時尚、有范兒,“我提倡這樣的生活,工作的時候就要緊湊地拼力,休閑就要很適度地放松。”
她自己也在踐行這樣的一種生活方式,輕奢、優雅,比如選擇實穿的名牌,比如去國外旅行,2014年的上半年,她去了北歐、日本、迪拜,借助旅行打開自己的視野和胸懷。“我欣賞的自己是優雅、大氣,有范兒又不失女人味的那種,而骨子里,則要有一股硬氣,這樣,不管你走到哪里,別人都不會輕視你。”
“如果歷經了和生活的磨合,螺旋式地上升,你會越來越珍惜。”
女人的衣柜里永遠缺少一件衣服。這句話對于王新燕,似乎并不適用。她的衣柜里像是排列著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她則像是一個將軍,調兵遣將,胸有成竹,在什么場合穿什么衣服。
買衣服的時候,難免會和朋友買成一樣的,大家一起,你一件我一件,但是穿出門的時候,她則用細節去凸顯不同的味道,比如在絲巾上下工夫,比如穿一雙不一樣的高跟鞋去搭配,或者變換一下自己的發型……
她在這種細節之中表達自我的主張。
細節上的注重,還體現在她對于贊美人的持重上。“很多人會喊人帥哥啊美女啊,我幾乎不會用到這樣的詞語,一是這個詞用得很濫了,再者,如果你面對的真的是一位美女,那你這個詞用得無可厚非,但是你如果逮住一個人就這么喊,那我覺得很多時候你是在欺負人家。”所以她會把目光投注在細節上,比如贊美某個人的發型很漂亮,某個人的氣質很知性……這樣做人既真誠,又不失了本分。
這種持重的態度還體現在她的生活態度上。她更愿意接受從不好到慢慢變好的過程,而不是事情最初很好,最后卻感受越來越不好。“有人說少年成名很好,但是那樣人容易迷失了自己,如果歷經了和生活的磨合,人生螺旋式地上升,那樣你會越來越懂得珍惜。”
所以很多時候一些事情沒有得到,她反而會更加釋然:幸虧沒有得到,說不定更好的在后面等著我。買衣服的時候也是,如果是一眼看上去喜歡得不得了的衣服,往往買回家去穿的次數最少,反而是那些一開始覺得還可以又不是特別出挑的,和它磨合的次數多了,她會越來越喜歡。
如今,她正在著手發起一個小型的舞會,和閨蜜圈的朋友們一起休閑放松。“我們每隔一兩周相聚一次,主題不是吃飯,而是讓大家打扮得漂漂亮亮,來展示自己的美麗。”在她看來,很多女性,尤其是全職主婦,可能每天就是圍著家庭轉,但是女人需要有這樣的一段時間,哪怕刻意一些,來展示自己的美麗,不必含蓄,盡情盛放。而大家彼此要做的,就是互相欣賞,彼此建議,傳遞美與贊美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