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睡是良性生活的開端
就在拖延癥逐漸成為“世界性疑難問題”時,它又發展出了一個分支:晚睡拖延癥。
瞄一眼深夜的微信朋友圈有多么熱鬧,就知道晚睡者是多么人多勢眾。玩手機游戲、刷朋友圈、看電影等等,總之,明明知道要睡覺了,就是拖著不睡覺,這就是晚睡拖延癥。
每次做雜志的人物采訪,我們都會問我們的“Bloom Lady”一個問題,人至盛年,如何繼續保持美麗?其中絕大部分的人都會提到一點,那就是保證睡眠。早睡早起,會讓一天的氣色都更好,讓身體機能更有效運作……總之,長久堅持,裨益多多。
早睡是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一段良性生活的開端——有早睡,才有早起,才有一天充沛的精力,才有下一個早睡的夜晚……良性循環,生生不息。
不妨就從今天開始,早睡早起。
你的花樣盛年 BLOOM YOU
襄樊 路艷華 44歲
最近培養了一個新愛好——喝茶。每五天換一種新茶品,一個多月來已經嘗試了好多種茶:黃山毛峰、武夷巖茶、碧螺你的花樣盛年 春、鐵觀音、君山銀針……每天一壺茶,開啟一天的悠然好心情,現在我已經能夠區分出好多種茶的味道,而且喝茶的同時,我還在網上查看這些茶的淵源以及典故,學習了不少新知識。誰說生活只有削尖了腦袋鉆營或者拼了老命地賺錢呢?生活需要一些情調,比如喝茶!
南京 陳宸 38歲
看了雜志8月號的《親,你在哪個頻道?》,我可真是感同身受。說多了都是淚啊,這個夏天,老公老家蘇北的親戚,我老家武漢的親戚,還有一堆八竿子打不著的其他親友,組團似的到南京來游玩。來了就得接待他們,請吃飯不說,還要安排住宿,有些親友就徑直開口說要住我家。兩個多月來,我家里簡直雞飛狗跳,有一天早上我醒來,看到冰箱門打開著,一個小朋友手拿著一只冰激凌,奶油從冰箱一直拖到沙發上,我瞬時要爆炸了,忍了忍,還是咽了回去,想著忍忍就結束了。可是,我最近突然絕望地發現,暑假過去了,寒假還會遠嗎?
廈門 趙美玲 52歲
一直生長在海邊,但是卻從來沒有深入過海洋深處,下海也頂多局限于海邊踏踏水、游游泳,淺嘗輒止。前幾天,幾個玩小帆船的朋友邀請我出海,我壯了壯膽子答應了他們。說實話現在體力不比從前,心里還是很忐忑的。航行到海洋深處,我所看到的大海是如此的沉靜,陽光照下來,我調準我的呼吸,跟上大海的節奏,內心也越來越平靜。那會兒,想到自己的人生,其實不也是在往歲月的深處航行嗎,有人害怕變老,有人擔憂歲月磨折,但是我想,保持沉靜也許才是最好的心態。
BLOOM來信
8月號的專題文章《生命中的魔術時刻》引來424位讀者的共鳴,其中54%的讀者也曾遇到過魔術時刻,而且有意思的是,絕大部分的人在那之后,命運發生了轉折。
“健康金句”欄目再次引來熱議!其中331位讀者比照文中所提的15項缺鐵指標進行自我健康狀況評估,其中有102位讀者中招,事后的檢查證明,絕大部分人真的缺鐵。
孩子你要去哪兒
七月的一天,一位多時未見的女同窗給我打來電話。同窗的女兒高考結束要填志愿了,同窗打電話來聽我的建議。我問了她一系列問題,但她對第一個問題的回答就讓我愕然:“孩子自己想去哪兒?她怎么知道?還不是我幫她定!”
然后我跟一個在深圳做校長的女友聊。女友說:“這不奇怪。就算在深圳,不知道自己想去哪兒的孩子也是大多數。”
孩子究竟要去哪兒?他們自己想去哪兒,家長又希望他們去哪兒?在聽多位母親聊過她們的故事之后,我們有了本期專題《孩子去哪兒》。
執行主編 沈 焰
很脫線的江疏影
采訪每個明星,幾乎都會受她所飾演角色的干擾,所以采訪江疏影之前,我是帶著一顆去見女神的心去的。說實話,初見面,這種感覺并沒有改變,反而更確定了自己的預判。
但是等到她開口講話,我們聊得high起來之后,我知道,我預判再次失誤,如她自己所稱,她其實并不太適合頂著女神這個名號,因為她很性情,很跳躍,很脫線。至于“女神”?那只是人們經過想象的加工給她貼的標簽而已。
相信看完本期專訪,你對她的印象也會有大改觀。
特約記者 周媚霞
秋冬新趨勢
在四大時裝周正如火如荼上演之際,我帶著大家來回憶一下2014秋冬的流行趨勢吧。這季,皮草的強勢回歸似乎完全無視環保份子的抗議,誓要將高調進行到底。PRADA和VERSACE將皮草做成大衣、連衣裙,打造全身只穿皮草的奢華女性。而Francescoscognamigli則獨辟蹊徑,給皮草設計了如同皮膚般的硅膠內搭,讓皮草看著好看,穿著更保暖。另外,在搭配方面更講究薄厚穿插,用真空透視裝搭配皮草,使整體更有層次。而色彩方面則回歸工業革命,將灰色系、藍色系組合上墨綠、酒紅、金屬調,呈現了夸張、奢華和極簡的秋冬新格調。
服裝編輯 李斯潔
替補隊員上陣
在著手做本月的“幸福維修站”欄目時,收到Terry發來的郵件,最近他生病休養,無法為讀者答疑解惑,于是作為欄目主持人的我只好親自上陣了。本期嘉賓胡劍云延續了以往理性又幽默的風格,而且他還提出了一個核心的職業準則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嘉賓陳靈梅則在回信中探討了一個家姐應該怎樣做,才能真正地幫到弟弟并助他成功;而我呢?則奉上了從我角度出發的一些思考。就如我在回信中所說的,立場不同,答案不同,我和另外兩位嘉賓的答案其實也各各不同。這并不代表莫衷一是,而是希望,我們提供角度,你呢,自我校準方向。
文字編輯 張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