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帕森斯怨不得別人,新秀合同本就是綜合性價比最高的合同類型了。就算出身狀元、榜眼、探花,頭幾年拿的也是定額工資。雖然也有三四百萬的均薪,但還遠遠不及聯盟球員的平均收入。而一個38順位的二輪秀、沒有輝煌的大學數據的球員,就更加沒有索要高薪的資格,所以帕森斯這三年做牛做馬也只能認了。好在現在達拉斯小牛給出了三年4600萬的高額合同,讓帕帥的年薪一下子翻了好幾番。但這份就連小牛也承認“每年溢價300萬”的合同,同樣給帕帥帶來了煩惱——一旦他沒有打出符合身價的表現,那么他就將搖身一變成為“垃圾合同”的形象代言人。
當然不管是球員吃虧的“白菜”合同,還是球隊吃虧的垃圾合同,都不算是市場經濟下的“好合同”。最理想的情況還是,球員拿一份與自己表現相符合的薪水,而對球隊來說,花錢買球員講究的是一個貨真價實,所以簽合同對于NBA的經理絕對是個頭大的事情。他們不僅要面對刁鉆難纏的經紀人,還要面對其他29個虎視眈眈的對手,更重要的是,在保持一份清醒頭腦的同時,需要對所心儀的球員做出正確的評估。

1.年齡很重要
2005年,邁阿密給了“大鯊魚”奧尼爾一份五年1.01億的新合同,這樣的合同實在是有些坑爹。奧尼爾當年勇猛無敵的表現,給三四千萬的年薪都不過分,但當時的奧尼爾已經33歲了,身體優勢早已大不如前。這一年,奧尼爾的場均籃板數首次低于兩位數;2006-07賽季,他的場均得分首次低于20分;直到2007-08賽季中期,他們送走了“大鯊魚”。不可否認,球員的競技狀態會隨著年齡發生變化,所以年齡是個極其重要的要素,如果一位大齡著名球員向球隊索要長期合同的時候,就不得不多加幾分小心。
2.別迷信數據
生涯場均只有4.3分和3.1個籃板的杰羅姆·詹姆斯居然簽了五年3000萬?這實在是有些聳人聽聞,但2005年夏天紐約尼克斯就這么干了。他們的根據是,詹姆斯在2005年的季后賽中拿下了場均12.5分、6.8個籃板和1.8次封蓋的數據。尼克斯顯然忘記了“合同年爆發”這一潛規則,果不其然等到新賽季開始的時候,詹姆斯又回歸到場均3+2的行列之中。合同年下,拉里·休斯可以拿下22+6+5+3的數據,鮑里斯·迪奧可以拿下13+6+6的數據,卡洛斯·布澤爾也可以打出20+11+3+56.2%。然而,一旦新合同生效,所有努力的動力就消失了,于是球員們就紛紛回歸平庸。數據可以說明很多問題,但如果只看數據給合同,那么場均20+9的斯蒂芬·馬布里的確可以拿到1500萬的年薪。
3.關注傷病史
如果光看在太陽隊期間的表現,那么尼克斯給“小霸王”斯塔德邁爾五年1億美元的合同一點問題都沒有。但小斯一直都有傷病隱患,2005-06賽季,他就因為膝傷幾乎缺席了整個賽季,2008-09賽季,他再次缺席了29場比賽。盡管來到紐約的第一個賽季,他就砍下了場均25.3分和8.2個籃板的漂亮數據,還進入了最佳陣容的二陣,但第二年他的傷病復發,狀態急劇下降,2012-13賽季只打了29場比賽。上賽季,小斯缺席17場比賽,場均數據僅有11.9分和4.9個籃板。沒有傷病的小斯是聯盟最可怕的大殺器,但傷病讓這位球星太早地離開了巔峰期,而最倒霉的還是尼克斯——當小斯決定執行最后一年2341萬的合同時,意味著球隊還得被高額的薪水套牢一年。
4.長合同是把雙刃劍
合同長短在這一點上,斯科特·皮彭最有發言權,他在職業生涯簽過兩份爛合同——一份是自己太蠢,另一份則是球隊太蠢。皮彭出身低微,一心只想要保障,于是1991年他和公牛簽了一份七年2000萬的合同。然而NBA物價飛漲,球員的工資大幅飆升,皮彭的合同變成了一份白菜價,七年的合同約定讓他少賺了大把美元。至于火箭送給皮彭五年7300萬的大合同,則是球隊太蠢的表現。33歲皮彭早就不是當年能攻善守的蝙蝠俠了,數據方面的大幅退化,讓火箭狠狠心送走了皮二爺。長合同可以最大程度地留下精英球員,比如活塞給比盧普斯六年3400萬的合同就是超值買賣,但一旦球員水平下降,長合同也會變成巨大的累贅。絕大多數的垃圾合同,不是因為合同大,而是因為合同長,埃里克·丹皮爾與小牛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
5.適當的溢價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帕森斯三年4600萬的合同就屬于溢價明顯之列,但小牛的做法可謂再正確不過。當時火箭擁有“高富帥”的匹配權,為了搶到帕森斯,小牛唯有多下點血本。其實這事兒火箭也干過,給阿西克和林書豪三年2500萬的合同也帶有這樣的性質。但簽約球員是一錘子買賣,尤其是存在競爭對手的情況下,適當的合同溢價還是必要的。總之,簽一份對雙方都好的合同是一件意義非凡的事情,但這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