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機在日常生活的普及以及手機功能的日益完善,手機已不再積極局限在傳統的通信功能,而是朝著多用途、多功能方向發展。基于射頻識別技術的手機支付是手機發展方向的顯著特點,本文主要介紹基于射頻識別技術的手機支付現狀,射頻識別技術如何在手機中應用,進而提出制約基于射頻識別技術的手機支付實現發展的因素,最終提出基于射頻識別技術的手機支付應用前景。
關鍵詞:射頻識別技術 手機支付 應用前景
手機在社會生活中的普及,加速了利用手機開展交易支付業務技術的創新。基于RFID的手機支付技術是一項以手機為載體,可以實現移動支付、身份驗證、一卡通等多種應用的技術,據有關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移動支付市場整體規模達到202.5億元,由此可見射頻識別技術的手機支付模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基于射頻識別技術的手機支付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豐富產品交易途徑。
1 射頻識別技術現狀
射頻識別技術就是通過磁場或電磁場,利用無線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雙向通信,以達到識別目的并交換數據,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并可同時識別多個目標。目前射頻識別技術在社會許多領域都已經得到應用,尤其在先進國家其已經得到廣泛的重視,并且表現出了巨大的商業價值。比如在交通行業,通過射頻識別技術實現自動繳費的目的;制造業方面,實現對于生產數據的監控、產品質量的跟蹤;軍事方面,實現對于武器裝備、人員的跟蹤與定位。
2 射頻識別技術在手機支付中的應用
目前,基于RFID的手機支付主要有NFC、eNFC、SIMpass、RF-SIM四種解決方案,它們都是由RFID技術發展衍生出來的。
NFC近場通信技術是由非接觸式射頻識別(RFID)及互聯互通技術整合演變而來,在單一芯片上結合感應式讀卡器、感應式卡片和點對點的功能,能在短距離內與兼容設備進行識別和數據交換。
eNFC除了對NFC技術100%兼容以外,增強型還體現在包含了對其他兩種使用非常廣泛的ISO標準的支持,即:ISO 14443B和ISO 15693。eNFC是將手機和智能卡結合起來,以SIM卡為核心,將智能卡應用放在單芯片的SIM卡中,而非接觸功能則由內置于手機中的NFC芯片實現,并通過SWP協議與SIM卡進行通信。
SIMpass采用的是13.56MHz頻率,其對于手機有著嚴格的要求,手機后蓋與電池為一體的不能使用SIMpass方案,因為該方案的射頻天線必須使用外置,但是其可以通過改變手機終端的方式增加手機的射頻天線,但是此種方式消耗的成本高。
RF-SIM就是在手機卡中放入近距離識別芯片,其既可以實現手機通話功能,還可以在一定的距離實現無線通信功能,而且通信功能可以在相對的距離內實現自動調整功能,但是其實現需要手機信號的穩定,如果出現手機沒電時其信號就會受到干擾,影響手機支付的完成,因此手機支付一般不選擇此種方案。
3 基于射頻識別技術手機支付的發展制約因素及建議
由于手機支付在我國發展時間較短,射頻識別技術手機支付的應用還存在很多問題:
3.1 手機支付標準不統一 目前由于運營商受盈利因素的推動,他們會依靠自身的技術力量積極的與銀行以及第三方建立合作關系,而且他們為了獲得更多地訂單,他們使用各自的支付標準,結果導致不同運營商選擇手機支付功能出現不兼容的現象發生,進而影響手機支付功能的健康發展,因此確定手機支付標準成為當前手機支付研究的熱點,國家相關部門要對手機支付受理終端進行相應的行業技術標準要求進行規范,建立完善的運營商合作框架,規范統一的手機支付網絡標準,提高手機支付在生活中的應用廣度與深度,手機支付運營部門也要積極地構建統一的行業規則,在行業內部形成自律約束不正當競爭,促進手機支付行業的健康發展。
3.2 手機支付供應商之間存在分歧 手機支付是一個系統龐大的工程,首先手機支付需要依靠網絡,而我國相應的網絡供應公司很多,因此作為網絡供應商的移動公司,為了利潤他們各自之間就會存在競爭,而作為手機支付第三方則重視的是手機支付功能的集中整合性,通過手機支付功能實現銀行功能的整合。因此目的的不同必然會導致分歧的出現,使得手機支付出現混亂局面,對此手機支付實現需要網絡運營商、相關金融機構以及第三人建立完善的合作制度,依靠各自的優勢實現手機支付價值鏈的發展。
3.3 相關的配套設施不完善 手機支付實現需要完善的軟件與硬件共同建設,而目前我國由于受到相應網絡建設、受理終端以及相應技術人員的限制,使得射頻識別技術手機支付技術的應用穩定性不高,同時國家在法律層面上沒有制定相應的政策,造成銀行部門、手機供應商以及第三方在支付核算標準上存在問題,影響手機支付的推廣。因此國家部門要制定強有力的措施約束網絡供應商為了經濟利益而選擇惡性的競爭,通過完善的制度規范他們之間的關系,并且增加對于手機支付功能實現的資金投入。
4 結束語
隨著手機功能與射頻識別技術的整合,手機支付功能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手機支付的優越性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認可,手機支付帶來的商業價值是巨大的,因此要加大手機支付功能的社會推廣度,提高人們對使用手機支付的認識,促進基于射頻識別技術手機支付模式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金倩,耿力,基于RFID的手機支付技術及標準[J],信息技術與標準化,2008(3).
[2]張兵兵,王建,校園手機一卡通充值模式的多樣化服務淺析[J].科技信息,2010(9).
[3]劉倬.基于射頻識別的手機支付技術應用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7).
[4]蔡子亮,李耀輝.基于RFID和GSM網絡\銀行支付的自動售貨系統[J].現代電子技術,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