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英語教學目前面臨很多急待于解決的問題,突出表現為:教材選用、編排不合理、尤其是教學環節設計考慮不充分,同時陳舊的教學模式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不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
關鍵詞:教學內容、環節 教學模式 改進措施
1 大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 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重要工具之一是教材,目前各高校大學英語所使用的教材存在各種問題:比如說教材內容深淺不一,教材實用性不強、練習設計偏重于語法、以理論為主等問題,關鍵教師教學環節設計的不科學直接導致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尤其是那些基礎薄弱的同學,因為跟不上上課的節奏而缺乏興趣,基本喪失了學習語言的信心。
1.2 教學模式 傳統的英語教學采用了“老師教、學生學”的模式,學生在此過程只是被動接受,教師更是在某種程度上唱起了獨角戲。教師和學生都應該轉變觀念,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啟發學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英語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學生也要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深刻認識當今社會需要的是綜合的能夠獨立完成任務目標的創新性人才,只有教學雙方徹底改變了觀念,并施之以有效的學習策略和方法,教學效果自然會得到提高。
2 解決行業英語教學中的諸多問題具體措施和建議
2.1 編寫實用的英語教材,改革英語教學內容 以學生基礎及其將來就業崗位所必需的綜合能力為出發點,獨立編寫適應教學的有針對性的教材,內容要體現出生活性、現實性、綜合性和實用性。根據教材的特點,每個單元分為8個教學環節進行,讓學生在老師授課的每個教學環節中都能得到有效的訓練,提高綜合素質。
①調研活動(Field Work) 該部分為課外小組活動,主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協作的能力,進行相關的課堂口頭匯報,訓練學生在公眾場合的表達能力和小組配合能力。②口語訓練(Speaking) 該部分通過詞、句和段三個循序漸進的口頭任務,老師為學生提供簡單易學的句型和談話的話題,訓練學生的語音、語調和說話流暢的口頭表達能力。③主課文精講(Section A) 該部分為閱讀和理解部分。通過閱讀前和閱讀中和閱讀后各項任務來幫助學生理解主課文。掌握主課文重要語言點和文化點,提高閱讀技能,尤其是捕捉段落中心思想的能力。訓練學生閱讀速度和閱讀技巧。④詞匯教學(Vocabulary and Structure) 通過各種任務熟練掌握主課文語言點,在完成本部分任務時,學生可借。⑤語法教學(Grammar) 教材中每單元介紹的語法均為特殊用法。為具備有一定語法基礎的學生提供深入學習的機會。在學習該部分時,老師可根據該班學生的基礎,為學生回顧和復習與之相關的語法項目。讓學生對這一語法有一個系統和全面的了解。⑥副課文輔導(Section B) 通過閱讀與主課文相關的一篇文章,進一步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和知識面,提高閱讀技巧。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⑦寫作訓練(Writing) 寫作分為基礎寫作和實用寫作。主要為學生鞏固詞匯、語法和句型,訓練學生筆頭寫作的能力,尤其是常見的議論文寫作。⑧聽力訓練(Listening) 聽力部分主要訓練學生聽懂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聽力練習和與單元主題相關的實用情景對話練習,讓學生經常得到模擬訓練,提高學生聽的能力。
以上每個教學環節都能給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發揮學生的潛能。每個環節中的教學活動既有老師講授,又有學生參與,使教學活動具有趣味性、靈活性。課堂教學的多樣化,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真正讓學生學到知識,學得扎實,學了會用。
2.2 根據《大學英語課程要求》(2004)關于大學英語教學應貫徹“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考慮到學生生源和學生入學時英語水平、語言學習能力、學習特長等方面差異較大的特點,在新生入學后,根據他們對語言掌握的情況確定教學目標和與此相適應的教材、教學方法、教學進度,依照教學目標組織教學活動,使學生有計劃、有安排、有指導地參與語言學習和語言實際運用的各種活動,有目的地進行語言技能實際運用的訓練,最大限度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對學生知識結構的合理構建、綜合運用能力的加強和整體水平的提高起到良好的推進作用。最終使不同起點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引入多媒體的廣泛使用,人機交互、生生交互和師生交互的互動教學模式即開放式、互動型教學模式,為師生創造了信息交流、學習過程記錄、科學研究和情感交流的平臺,使師生共同決定學習內容、設計學習任務、進行課堂評估得以實現。舉辦各種英語技能競賽,包括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歌曲大賽等。通過以上課內外學習,提高學生學英語的興趣,鍛煉、促進學生在英語方面的聽、說、讀、寫,尤其是聽說的能力。日常實踐鍛煉每周二晚上專門為非英語專業的學生開設“英語角”。豐富的電子輔助教學資源和英語學習方法系列講座,使英語學習延伸到學生的專業學習和課余生活,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
3 結束語
只有從教材內容上、選擇上,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及教學模式上進行全面改革,大學英語的教學效果才能有所保證,師生在這一過程中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定位,適合自己的科學的方法,并從中受益。
參考文獻:
[1]顧明遠.職業教育[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2]黃克孝.職業技術教育課程概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陳靜.多媒體網絡環境下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學與管理,2011.
[4]華維芬.試論外語教師在自主學習模式中的定位[J].外語研究,2001(3).
作者簡介:周海霞(1980-),女,河北滄州人,河北傳媒學院英語系講師,文學碩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陶偉(1982-),男,河北張家口人,河北傳媒學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與信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