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眾所周知,高職院校的課程建設一直都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程,尤其表現在數學課程建設上。一些國家級的骨干院校對此制定了相應的人才培養計劃并明確了具體的細則要求。本文根據人才培養實施方案的要求并結合了高職院校生的知識結構和個體特點,系統闡釋了高職院校數學建設的構建理念、選擇原則以及內容特色。
關鍵詞:數學課程 選擇原則 內容特色 建構理念 內容選擇
學校作為學生們接受知識,鉆研學問的重要場所,一直以來都發揮著其無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這一觀點受到了強烈的沖擊。隨著知識經驗積累的極大豐富和學科門類的不斷細化,人類需要掌握的知識量變得日益龐大,傳統的課程安排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要。學生們的知識需求和有限的課時量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尖銳,特別是當前的高職院校中數學課程少而學生需求大,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做好數學課程建設,做好選材方面的工作,精選內容,這也是高職數學課教學改革的關鍵。
1 高職數學課程內容選擇的原則
課程的內容選擇是教學環節的中心,決定著教學質量的高低,在選擇時需要謹慎對待,做到教授和諧,保證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基本掌握和教學目標的實現。選材時,切記注意學生和教學兩個方面,同時對一些其他因素,如學科知識內容的學術研討價值和知識掌握水平等方面的情況也要統籌兼顧做到心中有數。一般地,課程知識的內容選擇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1 注意課程內容的基礎性。高職院校的基本教學任務是確保學生掌握人類社會文化中的那些寶貴經驗,并在教授專業理論知識的前提下,培養他們自主學習,拓展理論視野,學會一些基本的學術研究方法,為今后開展理論研究,開發科研成果打下堅實基礎。在信息化高度發展,社會文明極大進步的現在,傳統的專業理論課程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的現有需求。因此,高職院校的課程選擇也變得日益重要,作為教學改革的當前要務,課程選擇承擔著培養實用型人才、提供研究方法和銜接知識理論構架的重任。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量的增加和信息渠道的多元化,要求學生掌握所有知識和信息是無法實現的。所以,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要統籌兼顧,做到專業理論知識兼顧深度和廣度兩方面的和諧,實現教授平衡。
1.2 課程內容應貼近社會生活。認識來源于實踐,所有理論知識都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高職院校的專業課程知識也是如此。如果高職院校的教學知識內容與社會需求發生脫節,培養實用性人才就無從談起。教育改革家拼擊的焦點,一直都圍繞著學有所用、學有所長展開,世界各國均是如此。我們必須承認,當前高校的課程內容有其特有的知識邏輯結構和特點,各專業安排的知識和技能各有不同,無法和社會的實際需求做到一一對應,不留空白。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注意到課程內容的實用性,人是社會的產物,無法脫離社會而單獨存在,課程內容的目的是要讓學生認識社會,接受社會并最終適應社會,保證學生學有所用。
1.3 課程安排要適應高校教育的特點
高校根據社會需求和學生興趣特長安排了相關專業課程,學生可以自由選擇。高職院校是特定教育階段的重要組成環節,根據社會的需求安排了一些特殊專業,針對不同學生的個體特點量身定做。高職院校學生文化基礎較差,尤其像數學這種前后連續性較強的課程,落后的面更大。因此,數學內容要盡量與專業問題聯系,突出數學知識、方法在專業實踐中的應用。由于種種原因,高職院校數學課時較少,內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在不影響知識銜接的前提下,要必須做到選夠必需的內容。
2 高職數學課程內容的特色
高職數學的學科建設,是高職教育專業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之一,它注重數學能力的培養,刪去傳統高等數學中較為繁雜與技巧性較強的內容,突出基礎數學知識與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的應用,使知識線條清楚明確,內容簡化,非常適應高職教育的專業需求。
高職數學課程建設有其獨特之處,它與傳統課程體系有著很大的區別,刪去了一些不必要的理論驗證,增加了一些實用性模塊。更加適應現代社會對數學專業知識的需求。高職數學課程內容的特色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2.1 實用性的特色。傳統的數學理論有其嚴密的系統結構和體系。一直以來,理論研究都是高職教育的薄弱環節,嚴重制約著高職教育的發展。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很多高職院校都制定了自己的教育培養目標,去掉了一些不必要的理論知識,同時降低了對一些較難掌握的專業理論知識要求,只做了一些重難點劃分,要求學生掌握即可。但與此同時,對一些重要的理論知識和應用方法,學生們必須做到心中有數,不僅會用,還要準確把握這一理論知識的由來,做到舉一反三。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授課中,不能僅僅從表面上做一些無關緊要的理論背景介紹,而是系統的闡述這一理論的最新研究成果情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發問,課后獨立研究,并予以必要的指導,力求達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能學以致用的目的。
2.2 針對性的特色。高職教育受自身條件的限制,課程安排相對緊湊,多數情況下只要求學生掌握基本內容即可,對一些重難點知識的把握相對靈活。尤其表現在高職教育數學課程的安排上,課時量少就要求教師在授課環節把握教授尺度,有側重、有針對性的進行選擇,遵循“必需、夠用”基本原則。在實用的基礎上,采用靈活多變的方式進行課程學習。
2.3 展現文化教育特色。眾所周知,文化素質指人們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較為穩定的,內在的基本品質,表明人們在這些知識及與之相適應的能力行為,情感等綜合發展的質量,水平和個性特點。高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之一,同樣不能忽視對學生基本的文化素質的培養。只有具備了基本文化素質的積淀,高職學生才能圓滿完成高職培養的教育目標。
3 高職數學課程內容建構的理念
高職教育的教育理念,是用來指導課程內容建構的思想。高職院校的在校生多數學基礎薄弱,對專業基礎性知識的掌握不牢固。同時受學制的影響,很多學科專業知識的研究較為淺顯,沒有深刻的理解,課程知識掌握不夠系統和完善。為解決這個問題,高職院校應借課程改革之機,重新安排課程內容,有選擇地做一些刪減和重組,在具體的課程內容構建中,必須遵照以下三個理念:
3.1 實用性與科學性并重。既要講求實用,同時也不能忽視學科建構的科學性原則。要做到實用,就必須遵循數學這一實用科學的內在科學要領,通過對幾何研究的直觀把握、對數學課題內容的經濟背景的系統闡述以及研究方法的物理意義的探究來整體把握一些相關理論概念的內在依據以及方法和意義。對一些復雜機械的理論知識要降低要求,整體了解即可,做到有重點有針對的把握,學以致用。講“實用”乃是以科學的理念去處理課程內容,對課程內容做有機理性的整合,同時兼顧實用意義。
3.2 針對性與系統性兼顧。高職數學課程的特點就要求在課程內容的構建上,有針對的選擇課題項目,同時還要對課題內容有一個系統的研究理念。“針對性”要求在對專業課程有一個整體的把握之后,對相關專業名詞術語、定理、推導過程做到足夠了解,此外,對于處于同一系統下的課程知識結構進行整理與歸納,同時還要及時彌補一些不足之處。對實用的理論部分予以保留,不合理之處予以刪減。讓學生充分理解相關高職數學課程的理論提出背景和專業前沿情況。廣大高職院校的數學研究以及教學工作者只有做好了這些工作,才能真正發揮數學專業理論課程的作用。
3.3 做好“工具課”和基礎文化教育理念推廣工作。高職數學課程作為專業基礎理論課程之一,對于高職院校科研工作的進一步推廣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實際的專業課程教育上不能一味追求所謂的學術價值,而忽視了其作為理論基礎的文化素質教育和引導功用。數學絕不僅僅只是一個學好其他課程的“工具”,它更高層次的價值在于幫助學生步入社會進行崗前教育和學術深造的順利開展。因此,做好“工具”課和基礎文化教育理念的推廣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4 高職數學教材內容的選擇
高職數學的課程建設與其他學科都不相同,目前學術界關于這一問題存在著幾種不同的看法,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至今沒有形成統一意見。最常見的兩種做法就是以澳大利亞為代表的TAFE人才培養模式和以加拿大、美國為代表的CBE模式。兩者關于高職數學的教材內容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從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闡釋自己的合理性,并提供了相關理論依據。
CBE模式是以能力為基礎的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簡稱CBE,產生于二次大戰后,是以加拿大、美國為代表的人才培養模式。它的核心是從職業崗位的需要出發,確定能力目標。通過有代表性的企業專家組成的課程開發委員會,制定能力分解表(課程開發表),以這些能力為目標,設置課程,組織教學內容,最后考核是否達到這些能力要求。再由專項能力分析委員會將DACUM大表上的各專項能力進行簡要的文字描述,分解為學習步驟、必備知識等。最后由教育專家組成的教學分析委員會設計成一個一個學習單元,再來確定課程內容及設計方式。
TAFE模式和CBE模式是目前國際上流行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有其獨特優勢,它能有效地整合教育教學資源,課程建設主體多元化,既有專家,又包括行業精英和企業人才,能夠有效地在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實踐經驗來彌補課程理論知識上的不足,有很強的實用性,并能夠很好地適應各學科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
然而,我國目前的高職院校建設仍存在著很大缺陷,沒有根據自身特點,充分考慮院系專業的課程特點和在校學生的知識結構及水平設置課程內容,而是生搬硬套本科院校的教學經驗,造成了課程過難、學生喪失學習信心,課程目標完不成的嚴重后果。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要遵循自身特點量身定做,按照在校生的知識水平安排相關內容,做到教授和諧,學有所長。
高職教育在層次上屬于高等教育,在類型上是職業教育。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技術型和高智能的技能型人才。高職教育的教學重點是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強化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在對理論和知識的掌握上,重點應放在理論知識的應用上。
鑒于高職教育的定位,高職數學課程設置顯然不能照搬普通高等教育數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材體系,應按照職業的需要,以勝任崗位要求為基礎,設置學習課程,安排教學內容,選用教學方法和步驟,以保證受教育者真正掌握從事某種職業所需要的能力。
目前,由于我國高職院校的高職生源來源不同,相應的教學教材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為了適應各類學生的知識結構水平和課程框架,現將高職院校數學課程內容安排公布如下:函數及其性質、極限與連續、一元微積分、微分方程初步、矩陣及相關知識、隨機事件與概率、數據處理。各專業可根據專業特點選擇、搭配,選擇專業需要的章節。
參考文獻:
[1]朱郁華.上海市各區縣教師培訓課程建設現狀調查研究報告[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3(4).
[2]張國勇.略論我國高職數學課程內容的政策[J].北京: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23).
[3]趙元吉.《工程數學》課程建設現狀與對策[J].價值工程,2011(8).
[4]馬樂元,孫光遠,馮瑛.金融危機下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和課程建設研究——以甘肅農業大學為例[J].價值工程,2012(6).
[5]朱治國.學校特色課程建設的深度思考[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