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1世紀的今天,愛情已經(jīng)進入了快餐時代,性觀念也得到了進一步的解放,第一天相認識、第二天約會、第三天上床、第四天同居,這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人談戀愛的新模式。大學生同居不僅會給女性身心和以后的婚姻家庭造成危害,而且會對社會造成危害。因此,我們要理性看待同居的問題,否則它會影響我們一生的幸福。
關鍵詞:同居 產(chǎn)生的原因 產(chǎn)生的影響
1 同居的現(xiàn)狀及其產(chǎn)生的原因
自20世紀80至90年代以來,未婚同居現(xiàn)象呈逐年增多的趨勢。人們對這種現(xiàn)象的認知,已經(jīng)由最初的恐慌、好奇的心理,漸而轉變?yōu)楝F(xiàn)如今默認和贊許的愛情與婚姻模式。[1]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1970年美國有50萬對同居男女,到今天這個數(shù)字接近500萬,甚至有些青年男女愿意以這種方式生活一輩子。在我國,近年來婚前同居的大學生也是數(shù)不勝數(shù),很多學生表示愿意接受婚前性行為,認為性行為與擁抱、親吻這種邊緣性行為并無差別,然而,盡管同居已經(jīng)成為一個大的趨勢,由婚前同居行為所引發(fā)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和心理問題,如暴力犯罪、自殺、賣淫、未婚受孕及生子等,讓我們不得不對這一社會現(xiàn)象進行重新的審視。同居產(chǎn)生的原因:
1.1 生理因素。大學生正處在青春發(fā)育期,性生理的發(fā)育已基本成熟,產(chǎn)生了強烈的性生理需求。同時,由于性心理的成熟,使其處在性饑渴的狀態(tài)。對北京、上海以及廣東廣州三座城市近五十多所學校四千多名在校生的數(shù)據(jù)調查指出,近一半的同學對于非婚同居不支持但也不反對,近五分之一的學生表示完全的贊同。而對于全國兩千多名本專生的調查結果顯示支持大學生未婚同居的多于28%,將近60%的學生保持中立,只有少數(shù)人表示不贊同。[2]大多數(shù)學生對于非婚姻關系的性行為表示贊同和寬容。
1.2 心理因素。①好奇和反叛心理。大學生思想開放,叛逆性很強,不愿意墨守陳規(guī)。越是學校不允許做的事情,他們就越喜歡反抗,在性饑渴的推動下,加上性教育的貧乏,大學生很容易嘗試、體驗未婚同居。尤其是在男生的強烈要求下,多數(shù)女生是抵擋不住的。有的大學生們還習慣于把談戀愛作為證明自己魅力的一項標志,男生常以占有多少女生而自豪。②盲目攀比心理。現(xiàn)代社會中,有著處女情結的男人仍然很多,幾乎每個男人都希望嫁給自己的是一個處女,并且以占有個處女而洋洋得意。基于此種情結而挖空心思絞盡腦汁,要求“以身試處”。如果試得對方是處女,便就皆大歡喜;反之,便另作打算,甚至是逃避分手。總之,社會越是開放,處女越是少,他們便越是想吃下這顆“定心丸”。
1.3 情感因素。戀愛中的人恨不得分分秒秒都在一起,大學生選擇同居很多是出于愛情,覺得誰也離不開誰的時候就搬到一起住,認為住在一起,更容易了解對方,愛對方。有些時候,甚至認為只有把身體給了對方,才是真的愛他的表現(xiàn)。天底下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更沒有無緣無故地付出。任何東西的付出,都只有心甘情愿了才可靠,只有水到渠成了才真實。否則,任何強加的,或者是帶有私毫勉強的,都是不道德和可笑的。大學生渴望愛情、追求愛情無可厚非,但過于夸大和崇拜愛情,甚至藐視社會的婚戀道德,放縱自己的情欲,這只會使愛情結出苦果。[3]
1.4 環(huán)境因素。首先,社會多元的價值觀的形成,婚前同居早已不是新聞,這類現(xiàn)象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當代的大學生。網(wǎng)絡信息時代的到來,不良電子出版物的泛濫特別是黃色網(wǎng)站對于學生的肆意開放,相對于傳統(tǒng)的電視、廣播、報紙等媒體,大學生更可以輕松地看到赤裸裸的性的描寫。其次,由于高校缺乏對大學生的性教育和引導,缺乏對大學生戀愛觀、性觀念的正面引導和教育,有些校園內甚至出現(xiàn)了安全套自動售貨機,助長了大學生的性行為。加之近些年來,西方性開放、性自由的思想的廣泛傳播,婚前性行為對于大學生早已不再陌生,隨之而來的,同居成為一種時尚。再次,成人用品商店以及醫(yī)院避孕技術的發(fā)展使得學生常常抱著僥幸的心理,偷食禁果。最后,當前學生的課程任務量較之于高中是少之又少,很多學生認為,大學里有這么多空余的時間,如果不來戀愛簡直就是浪費生命。因此,學生會選擇一個固定的“伴侶”在同居中尋找精神的寄托。
2 大學生非婚同居帶來的影響
有人說:“如果你愛一個人,那就選擇和他同居吧,因為聽說那才是真正的天堂;如果你恨一個人,那也選擇和他同居吧,因為那才是真正的地獄!”其實,世界上有很多事物都一樣,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未婚同居”也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矛盾的綜合體。在一定程度上,大學生同居是有其好處的。最主要的是在生活上,同居雙方可以相互照顧,互相幫助。一項來自挪威大學生的研究顯示,同居對于年輕人的心理障礙和抑郁水平有顯著的影響,同居年輕人的抑郁水平顯著低于獨身的人。盡管如此,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同居所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同居,它所帶來的家庭和社會矛盾,遠遠大于它所帶來的積極效應。
2.1 成本過高,負擔加重
2.1.1 社會文化成本。目前,對于同居,社會上基本上持寬容態(tài)度,但寬容卻不代表肯定。從古到今,男人的一而再再而三戀愛同居分手,沒有人對其大舉批斗。而同樣的情況對女性特別是未出校門的女孩子來說,卻常會被人認為是“水性楊花”、“殘花敗柳”。社會文化對男人的風流是寬容,對女人卻很苛求,當女人再一次戀愛或者走進婚姻的時候,要承受比男人多很多的社會輿論。
2.1.2 生理和心理成本。大學生同居后,對其身心會產(chǎn)生一定的傷害,影響正常的學業(yè)甚至成為以后家庭生活的危機。每一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短暫的快樂可能會帶來永久的傷害。[4]而且男女同居后,女性容易感染患上婦科病等病癥。如果一不小心懷孕,對女性的健康傷害大不說,處理不當就會留下后遺癥。懷孕的風險,是任何一個在讀女學生都無法接受的挑戰(zhàn)。加之心理機制發(fā)展不成熟,如果同居后戀愛失敗,女生通常會留下心理陰影,越來越不自信,嚴重者還有可能選擇輕生。
2.1.3 經(jīng)濟成本。男女雙方一旦同居,就轉化為一種既不是戀愛又不是婚姻的尷尬關系,少了戀愛的浪漫,卻多了經(jīng)濟上的負擔。因為同居,除了日常衣食的開銷之外,還需承擔在校外租房、開房的相關費用。而且戀愛時,雙方還要經(jīng)常互送禮物,這樣極容易在大學生中形成相互炫耀禮物、相互攀比的風氣,經(jīng)濟成本自然就高很多。
2.2 嚴重影響人際關系 同居關系雖然也是人際關系的一種,但男女雙方一旦同居,便容易沉緬于二人的小世界,沉醉在自己所勾畫的幸福的小圈子里,因此不僅縮小了自己的社交圈子,而且與自己的戀人在外同居,與同學和老師的接觸自然較少,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一種對同學漠不關心、對老師視而不見的人際態(tài)度。嚴重影響正常的人際交往。
2.3 同居會阻礙婚姻進程 研究發(fā)現(xiàn):一個人同居的經(jīng)歷越多,對婚姻生活就越排斥。同居并不能幫助人們進行所謂的婚前嘗試。換句話說,同居關系維持得越長,倫理上的承諾感就越少,而負有承諾感恰恰是成功婚姻不可缺少的要素,不結婚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且美國學者在調查中還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同居而結婚的夫妻比沒有經(jīng)過同居而結婚的夫妻離婚率更高。[5]
3 關于同居的討論與思考
大學生未婚同居,這種現(xiàn)象本身就有悖于中國的傳統(tǒng)道德觀念,對于構建和諧文明的校園文化極為不利。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們既不能消極應對、放任學生的行為,也不能隨隨便便敷衍了事。首先,要加強對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性心理健康的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倫理道德觀念。教會學生正確處理人際關系,認真對待自己的學業(yè),不要盲目給自己增添“老公”、“老婆”的負擔。其次,學校應該增添性教育專業(yè)課程(適當采取網(wǎng)絡教學),播放相應的教學視頻,滿足學生的獵奇心理,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健康的性心理和性教育文化。同時,成立專門的性心理咨詢工作站,隨時為產(chǎn)生矛盾和困惑的學生排憂解難,如為失戀者提供情感傾訴的對象和場所等。再次,鼓勵學生多參加校園文化活動,多與身邊的同學接觸,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生活。最后,從輔導員自身來講,我認為較之于學生學業(yè)的完成,我們更要關愛他們內心的成長與成熟,嚴管抓好學生日常生活的監(jiān)督與管理,重視對隨意晚歸和校外住宿學生的教育和引導。還要充分調動學生干部和學生宿舍長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念與性愛觀念,促進學生身心共同健康成長。此外,家長的關心和配合也是教育學生必不可少的途徑。
總之,對于象牙塔內懵懂的青少年學生,家庭、學校和社會都要高度重視起來,才能保證“祖國的花朵”成為“祖國的棟梁”。
參考文獻:
[1]羅媛,張海鐘.婚前同居女性心理狀況的個案研究[J].青年研究,2007.6.
[2]宋久盤.大學生男女同居現(xiàn)象的道德調整與法律規(guī)制[J].信陽農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6.
[3]鐘銘佑.大學生未婚同居現(xiàn)象調查研究[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8.3.
[4]范寶華.大學生同居現(xiàn)象的原因、后果及對策淺析[J].社科縱橫,2005.2.
[5]李雪飛.大學生同居的心理學探析[J].中國性科學,2006.12.
作者簡介:朱琳(1987-),黑龍江人,碩士研究生,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