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來,為積極應對高校嚴峻的就業壓力,拓展大學生就業途徑,從國家到各高校都高度重視在校大學生的創業教育和創業素質培養。隨著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不斷改革,高職大學生創業的意識、創業心理素質、創業實踐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由于教學資源、師資隊伍、實踐環境等因素制約,目前的高職院校學生創業素質教育需要改善。要改進高職院校學生創業素質培養工作,具體措施包括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完善創業課程體系、打造專兼結合教學團隊、強化學生創業實踐等。
關鍵詞:高職院校 學生創業素質 培養
近些年來,為積極應對高校嚴峻的就業壓力,拓展大學生就業途徑,從國家到各高校都高度重視在校大學生的創業教育和創業素質培養。
1 高職院校學生創業素質培養的意義
大學生創業心理素質是指大學生在創業活動中表現出的相對穩定的心理特點,是創業者創業所必備的各種能力、品性、習慣等各方面的綜合素質。從簡而言之,創業素質是大學生完成創業行動和創業任務所需要的全部主體要素的總和。就其結構,筆者認為包括創業意識、創業知識、創業心理素質和創業能力素質等部分。
培養大學生較為全面的創業素質對促進大學生創業、順利創業、成功創業具有重要的意義。作為風險性較強的一項活動,創業者是否具有較強的創業素質直接關系著創業活動的成功與否。從創業的風險來源看,既包括市場的變動、政策的變化、創業資金缺乏等客觀風險,也包括創業者的身體與心理素質等主觀方面的因素導致創業失敗的可能性,這些均可以通過創業者憑借過硬的素質有效化解或降低。從創業的過程來看,從識別市場創業機會到創業籌備、創業管理等各個環節中的創業風險,也對創業者的整體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創業者提高自身素質。
胡錦濤同志在中共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工作。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素質,增強就業穩定性。”
因此,做好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業素質培養工作是提高在校大學生綜合素質、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的重要途徑,必將有力促進社會穩定和社會和諧。
2 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業素質培養現狀及存在問題
2002年,教育部確立了清華大學等九所本科院校為我國創業教育試點院校。自此之后,各高校尤其是高職院校紛紛出臺政策,鼓勵和扶持大學生創業,具體措施包括將創業就業課程列為學生的必修課程、設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園”等提供在校創業實踐、舉辦各級各類創業指導大賽等,形成了濃厚的創業氛圍和創業文化。
但是,在經歷了十幾年的探索和實踐,目前在大學生的創業素質培養中仍存在不足需要解決。我們曾經以駐石家莊市各高職高專院校在校學生為調查對象,對未創業學生創業意愿和部分在校創業學生的創業實踐現狀進行調查,涉及大學生創業意愿、創業資源分析、創業動機、學校創業指導等內容。調研結果表明,一方面在校高職學生具有創業意識,但多數僅限于想法而未付諸實踐;無論未創業還是已經創業的普遍對大學生創業的內涵、創業政策、對自身創業素質的自我認知等均存在不足。同時,已經創業的學生則以“積累社會經驗”、“豐富人生”和“賺錢”等為目的,創業所需資金主要通過父母支持、合伙創業等形式籌集,普遍感到目前的創業教育需要強化和完善。
3 高職院校學生創業素質的培養途徑
創業生的創業素質培養是一個持續、綜合的培養過程。筆者認為,高職院校要從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著手,做好創業課程體系及內容設計,打造專兼結合的創業教學團隊,落實能力本位的課堂教育,強化創業教育的實踐環節,進而合力提高學生的創業素質。
3.1 轉變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是提高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核心,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根本保障。在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業素質培養過程中,要在清晰的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引下,深化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要通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實現教育教學內容與創業實踐需要相對接;在創業課程授課中落實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教學模式,提高創業理論與實踐、創業知識與創業能力的有機融合。可以從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出發,以校企合作開發的真實創業項目引領創業課程教學和實踐,進一步提高創業知識、創業心理素質、創業實踐操作能力等的教學效果。
3.2 改革創業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
創業課程體系是創業教育的平臺和依托,以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心理品質、創業知識和創業技能等為課程教學內容。從創業素質培養的內涵分析,創業課程體系應該包括創業學、心理學、組織行為學、管理學等多學科知識的學習,從創業機會的識別、創業團隊的組建到創業資源的整合等實踐能力均需要在創業教育中提高,這就需要有一套完善、系統的課程體系。根據資料,在國外創業教育進行得比較好的國家已經開發了相應的教材、評價標準等。反觀國內,多數的創業素質培養以選修課為主、講座為輔的形式進行,課程以創業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為主要內容。提高高職學生的創業素質,要以學生創業實踐活動中的典型工作任務為主線構建創業課程體系,形成符合高職大學生創業教育需要的課堂教學資料、實訓指導教程、課程標準、考評標準等。
3.3 打造專兼結合、多元化的教學團隊
作為實踐性較強的創業素質教育,必須要有一支理論扎實、實踐能力及實踐指導能力較強的師資隊伍作為保障條件。目前的高職院校多是將創業教育的教學任務交給了基礎課教師、輔導員等完成,這些缺少創業經歷、缺少實踐的校內教師是無法獨自完成創業教育的。因此,高職院校學生創業素質的提高,要求高職院校利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基礎,在提高校內教師創業理論水平的同時,鼓勵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深入企業體驗創業過程,熟悉企業的運作、發展、管理與經營,提高創業實踐能力。同時,邀請、聘請一些有創業經歷的專家、知名人士以及成功創業的畢業生等加入到創業課程的教學團隊中,通過承擔創業實踐指導任務、舉辦創業專題講座等形式,彌補校內教師在創業實踐方面的不足,豐富創業素質教育課程內容,提高教育效果。
3.4 鼓勵、加強學生自主創業實踐
創業素質的形成和提高是一個動態過程,始終離不開社會實踐、創業實踐等實踐活動,它貫穿于學生整個求學過程和創業過程中,是一個不斷學習和長期鍛煉、積累的過程。創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能使學生自主創業,所以創業實踐活動的最直接形式使學生開展自主創業的嘗試。
從高職學生的特點出發,高職院校應在國家的創業政策基礎上,營造鼓勵創業、支持創業的外圍環境,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在高職院校校內,可以通過開辟“大學生創業園”、“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和減免水、電、辦公室費用等措施,引導大學生積極進行創業實踐活動,如從事小商品銷售、軟件開發、技術服務等活動,通過邊學邊實踐的形式,在學習創業理論知識的同時,通過實踐活動切實提高了自身實踐能力、動手能力、經營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
[1]鄭毓,葉錫恩,余斌.高校創業素質培養的現實困境及對策探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2).
[2]李春青,聶淼.高職創業教育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11)
[3]楊非.高職院校學生創業素質與創業教育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
課題項目:本文系河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2013年立項課題“河北省高職院校在校生創業心理素質現狀調研”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301343)
作者簡介:
楊國利(1974-),男,河北新樂人,現工作于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教學科研部,講師,本科學歷,研究方向: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