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華北某城市的供水管網信息系統建設為例,介紹了供水管網地理信息系統的開發目標、功能、系統的結構。系統的建立為該公司的供水生產管理水平提高到新的臺階,為企業信息化的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供水管網 GIS 開發 功能
供水管線地理信息系統是以計算機網絡為載體,利用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實現地下供水管線及其附屬設施的空間和屬性信息進行輸入、編輯、存儲、查詢統計、維護更新和輸出的計算機管理的技術系統,能為城市(礦區)規劃、建設和管理提供技術決策支持,極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益和管理水平。
1 立項原因及背景
該公司現有供水管線220余公里,日供水量約11萬立方米,由于公司供水管道大多敷設于19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初期,采用地形資料陳舊,資料精度不高或與現狀不符,且資料都是圖紙、圖表方式記錄保存,采用人工方式管理,效率低下。隨著城市發展,地面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原有管線資料已無法滿足供水企業“安全用水,優質服務”的要求,更難以適應各種突發事故的應變處理需求。
供水管線信息系統是以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為平臺,通過實現供水管線、管材、管徑、閥門、檢查井等綜合信息輸入、查詢、管理,管網系統橫縱剖面圖紙的繪制以及地形和專業管線圖紙輸出等功能,同時為管網系統規劃設計、改造施工等提供準確可靠的地下供水管線的分布、走向、埋深等狀態信息及各專業屬性信息,還能夠對供水管網進行計算機管理與輔助決策,從而實現動態的現代化管理。因此開發建立精確、完整的供水管線地理信息系統,在提高供水公司的科學管理水平,降低運行成本,確保管網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等方面都將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2 項目研究的技術路線
本項目的研發工作,首先要收集現有的原始資料,并進行分類編碼,然后到現場進行實地探測,用GPS對管線及其附屬物進行定位測量,再將探測和定位測量所獲得的數據,制成管線探測數據成果表,并以此成果表里的數據為依據,建立相關數據庫,即“點表”和“線表”,把“點表”和“線表”數據錄入計算機進行編輯,開發功能塊后,進行系統聯合調試并試運行,若系統運行穩定并可達到預期效果,則系統研發成功。
3 項目的研究實施
供水管線地理信息系統研發分為供水管線探測和系統開發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供水管線探測,這個階段所獲得的成果是第二階段系統開發的根本依據,只有管線探測獲得了精準的信息數據,才能開發出先進的功能完善的實用的地理信息系統。
3.1 地下供水管線探測 采用現代無損探測技術和方法來確定地下管線屬性、空間位置的全過程,謂之地下管線探測。利用世界先進的英國產的管線探測儀RD-8000等儀器對公司現有的供水管線進行現場實地精準的探測,是徹底搞清供水管線現況、研究開發供水管線地理信息系統的根本依據。
本次探測的工區面積約156平方公里,供水管線均為該公司供水的主干管線,分布范圍廣,地表條件復雜,在城市區,地面建設的迅速現代化,擠占供水管線多有發生,供水管線現況不清,資料不全,向各廠礦供水的每組管線延伸距離長,埋深大,無地面標識物,因此探測難度大,管道材質有鋼、鑄鐵、水泥、玻璃鋼等多種材質,增加了探測難度。我們深入現場進行實地連續追蹤探測,準確地查清了供水管線的起點、終點、走向、分布、拐點、分支、連接關系,對于管線復雜的地方,采用不同頻率加載搜索模式探測以確保準確無誤。
3.2 地下供水管線測量 地下供水管線測量一般包括控制測量和地下管線測量,以地質處提供的基準點為基準在測區內進行供水管線測量,來獲得地下供水管線坐標和高程。為了保證測量精度,我們選用了最新先進的GPS科力達風云K9T進行圖根控制網布設,在基準控制點上架設基準站,在測區內每一個加壓站設置檢測站,在測區內均勻布設了15個圖根控制點,把外業測量所獲得的數據,嚴格的按規定記錄并及時導入計算機,以確保數據安全無誤,切實做到一個不丟,一個不漏,將測量的管線點數據全部列入地下管線點成果表中。
3.3 依據供水管線信息數據,按要求建立數據庫 以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為基礎,以供水管線外業探測所獲得的管線信息數據為依據,研究開發先進的供水管線地理信息系統。
①首先優選大型MapGIS軟件為開發平臺,MapGIS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地理信息系統軟件,是全球領先的搭建式GIS數據中心開發平臺,能實現管線探測與GIS的完全融合。②利用MapGIS的轉換功能,把CAD格式的地形圖轉換成MapGIS格式,作為供水管線地理信息系統的底圖數據,以便系統的開發。③把外業探測所獲得管線數據,按MapGIS數據管理的要求,建立了“管線點屬性數據庫”<點表>和“管線線屬性數據庫”<線表>輸入計算機,MapGIS管網信息系統將自動讀取“點表”和“線表”,依測據點的編號建立管網拓撲關系,測點的編號是唯一的,從而建立起依據外業探測的供水管網。
竣工圖入庫:可直接將紙質竣工圖紙進行矢量化處理,并自動接邊建網;提供CAD等電子竣工圖數據建網向導,可便捷地導入到供水管網數據庫中。
3.4 供水管線地理信息系統架構設計 根據該項目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求,整個系統的總體結構設計共分為四個層次,包括軟硬件基礎層、數據中心、供水地理信息系統平臺、應用層。
4 供水管線地理信息系統功能描述
4.1 地形圖庫管理功能 本系統具有海量的圖庫管理能力,對測區內的地形圖統一管理,包括增加、刪除、編輯、檢索等,具有圖幅無縫拼接和可按多種方式調圖的功能;能夠提供外業探測成圖與建庫一體化工具;支持從Access、Excel中導入外業數據并成圖,可進行管點連通度、坐標、孤立管點、空值、負值和重復值等檢查,保證外業探測數據的質量;可實現不同格式、不同比例尺的空間數據轉換。
4.2 管線數據管理輸入與編輯功能 系統提供輸入編輯工具(鼠標和鍵盤方式),可以在已有管網中進行添加、修改、刪除等操作,達到管網及其設備的輸入目的;提供對已經建庫的管網的圖形、屬性的編輯和修改工具;提供對管網設備(包括管點設備和管線設備)的屬性和參數的編輯、統改。
4.3 管線信息檢查 檢查有重復錯誤的管件屬性;點擊單個管件修改其屬性數據,如更換某一鋼材管線為球墨管,更換較大口徑的管線,都可以直接修改屬性更新屬性數據;按條件批量修改管件的屬性;按管件圖形參數批量修改管件屬性數據。
4.4 管線信息查詢、統計功能 系統可實現圖數互動的聯動查詢功能,提供圖形檢索屬性和屬性檢索圖形的雙向查詢功能;能夠方便地對閥門及其它管網設備的定位圖、操作圖等所有信息進行搜索查詢,提供從空間位置和文字(地名、閥門編號等)為信息的交互式查詢;能夠按照所給區域范圍、任意條件來瀏覽查詢設備屬性,且所有查詢出來的數據都可輸出其它通用數據格式。
4.5 管線信息分析功能 系統可實現對供水分公司的管網系統爆管分析、消防栓搜索分析、緩沖區分析、連通分析、預警分析、橫縱斷面分析等功能。全面檢查管網的閥門是否全部處于開狀態,并產生當前關閉的閥門的列表,由列表可以定位到閥門的空間位置。
4.6 地圖量算功能 系統提供豐富的量算功能,包括自由量算和定位量算功能。在進行自由量算時,系統提供圓形、矩形、任意多邊形、折線和角度的量算功能。
4.7 管網更新與維護 系統允許任意修改數據庫結構、管網設備圖示符號,提供對管網數據的錯誤、一致性及拓撲完整性進行檢查和自動校正,并可直接輸出管網明碼文件。
4.8 管網數據輸出功能 實現與綜合管網及其它專業管網信息系統間的數據交換,還可實現管網圖形和屬性數據轉換成明碼txt格式文檔以及轉換成外業探測數據表格。
5 結論
供水管網地理信息系統的建立,確保了公司供水管網資料的完整、準確,方便了管理人員對大量資料進行高效科學的管理,同時也便于決策者隨時掌握最新的管線數據信息,為地下供水管線的維護、檢修、改建提供了準確的依據和科學的檢修方案,提高檢修效率,縮短停水時間,減少經濟損失,確保各類用戶的生產和生活用水的穩定供給,確保了公司供水事業穩步健康的發展,是管網運行中的有效管理工具。
參考文獻:
[1]嚴煦世,劉遂慶.給水排水管網系統[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01).
[2]張新長,曾廣鴻,張青年.城市地理信息系統[N].科學出版社,2008(03).
[3]劉遂慶,鄭小明.供水管網現代理論與工程技術論文集[C].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11).
[4]粟小榮.城市自來水供水管網地理信息系統設計與實現[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