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路基作為公路的主要部分,其施工質量直接關乎著整個公路的質量,路基的施工穩定性與施工強度是保障公路施工質量的首要條件。過濕土就是粘性大、含水量高的土質,過濕土中一般由大量的膨脹性礦物質組成,有著透水性差、親水性與持水性強的特征,晾曬存在著較大的困難,且難以粉碎,也會增加施工的難度,研究顯示,粘粒含量越高,過濕土中膨脹性礦物質的含量也會更大,施工條件也將更加的惡劣。過濕土的處理需要場地,也需要較長的時間,過濕土也是路基施工過程中常見的情況,本文主要分析過濕土的概念、特征以及過濕土處理技術在公路路基施工中的應用。
關鍵詞:過濕土處理技術 公路路基施工 應用
1 概述
在國民經濟的發展與改革開放的深入之下,我國的公路事業得到了全面的發展。路基作為公路的主要部分,其施工質量直接關乎著整個公路的質量。此外,路基作為路面基礎,與路面一起負責行車荷載,如果路基的施工質量不高,那么路面必然不會穩固。從這一層面而言,路基的施工穩定性與施工強度是保障公路施工質量的首要條件。有關調查顯示,如果對于路基的處理方式不當就會嚴重的影響道路的使用壽命,因此,路面的施工質量應該是以路基質量為基礎的。
我國地大物博,各個地區的地理環境均有著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公路路基的過程中,由于天氣等因素的影響,也常常會遇到濕土筑填路基,對于濕土,必須要采用針對性的處理措施,這樣才能夠保證路面施工的質量。下面就對公路路基施工過程中的濕土處理技術進行深入的分析。
2 過濕土的概念與特征
過濕土就是粘性大、含水量高的土質,過濕土中一般由大量的膨脹性礦物質,有著透水性差、親水性與持水性強的特征,晾曬存在著較大的困難,且難以粉碎,也會增加施工的難度,研究顯示,粘粒含量越高,過濕土中膨脹性礦物質的含量也會更大,施工條件也將更加的惡劣。過濕土的處理需要場地,也需要較長的時間,但是在風干之后,就會凝固成為硬塊,對于這種硬塊的粉碎是十分困難的,而原狀土的含水量較大,其壓實范圍也不符合相關的標準,因此,采取壓實的方式也是很難處理的,如果強行使用壓路機進行碾壓,土壤中的水分也難以迅速的排除,反而會導致土體發生“彈簧”的情況。過濕土在自然環境中的含水量較大,一般其含水量保持在塑限附近,如果使用過濕土作為路堤填料,那么路基中的含水量就會達到了22%以上,最高可以達到29%,這就明顯超過規定的最佳含水量,路面就容易產生各類病害。
3 過濕土施工機制
就現階段來看,過濕土的種類較多,國內有關專家指出,在施工時,必須要對土質的含水量進行測試,若稠度(WC)小于某規定值,就需要進行處理,直到WC達到相關的標準之后方可進行下一階段的施工。
有關研究顯示,粘性土按照稠度可以按照以下的公式進行計算:WC=(WL-W)/IP,其中W為土質的天然含水量,WL為液限,IP是塑性指數,如果WC的值小于0.5,那么就說明土質屬于極軟塑狀,必須要經過處理之后才能夠作為筑路材料;如果WC的值介于0.5到0.75之間,那么就說明土質屬于濕粘土,在施工前可以與無機結合料摻合,經過曬拌與壓實之后才能夠達到理想的施工效果;如果WC的值介于0.75到1.00之間,那么就說明土質屬于硬塑狀土質,即可以利用的濕粘;如果WC的值介于0.90到1.00之間,那么只需要進行晾曬壓實之后即可投入施工;如果WC的值介于00.75-0.90之間,那么就需要晾曬較長的時間,并添加相應的結合料,經過壓實后才能夠使用;如果WC的值大于1.00,那么土質就是正常的半固體狀,一般不需要進行特殊的處理即可投入使用。
4 過濕土處理技術在公路路基施工中的應用分析
4.1 土場的選擇以及處理方式 一般情況下,路段內土場地下水水位會比較高,土體含水量較大,因此,為了將土體含水量降低,可以先使用開溝放水的方式,將土坑開挖,再使用推土機將其推成大堆來晾曬,晾曬完成之后,即可將土方直接運送到路基上進行填土。為了保證運輸的通暢,應該將進出土場的道路修整好。
4.2 路基填筑工作中過濕土處理方式分析 在填筑路堤時宜采用分層填筑的方式,松鋪的厚度應該控制在30cm水平層以下,在鋪設下層土之前,需要嚴格的按照相關的標準進行壓實、翻曬和粉碎,并使用平地機將其整平,整平完成之后,方可進行碾壓,對于每層填土在壓實的過程中應該不斷的整平,以便保證壓實的質量。
在氣溫較高,降雨天數少的夏季,過濕土含水量相對較低,此時就不需要額外添加外加劑,使用重型缺口圓盤耙將土翻送粉碎到顆粒狀即可,再使用重型壓路機進行碾壓,將壓實度控制到90%以上。
如果過濕土的含水量過大,可以將其從土坑中翻出,放置于坑旁進行晾曬,晾曬完成后再運送到施工路段,也可從坑中將過濕土挖出,先將其運送到作業段一側,初步晾曬之后使用推土機處理,進行整平處理,將外摻劑均勻的撒入其中。對于初步碾壓的土層,應該進行悶料,時間為24-28h,再進行相應的粉碎與翻拌處理,將土顆粒直徑控制在50mm以下,壓實,摻入石灰。
如果在施工的過程中下雨,就需要采取搶壓的處理方式,使用上層土將下層土封住,做好相關的排水措施,在路基邊坡周圍,設置好排水布,當值大雨將邊坡沖毀,對于施工完成的成型路段,為了防止雨水進入其中,在下雨前應該進行覆蓋,天晴后再打開,在必要情況下進行碾壓,這樣既能夠保證壓實的質量,也不會耽誤工期。而對于已經添加外加劑,但是還未進行平整處理的施工路段,如果遇到下雨的情況,也要及時進行覆蓋,防止由于路基高低不一導致局部某一位置滲入雨水。雨停后則立即將防水布打開,進行相關的翻曬與粉碎處理,對于積水嚴重的位置可以將土層換填,再進行整平與壓實,直至達到相關的標準。
5 過濕土處理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5.1 外加劑的控制 一般情況下,外加劑主要使用石灰,石灰有著其獨有的特性,在施工時,需要控制好石灰的放置時間,在使用之前要進行相應的消解與過篩處理,如果使用了未消解充分的石灰進行施工,一旦遇到下雨天,未消解充分的石灰就會繼續的消解,這樣就會導致路面出現局部鼓包與膨脹的情況,嚴重的影響著整個路基的平整度與強度。
5.2 過濕土含水量的控制 過濕土的含水量普遍高于30%,在遇到雨水天氣之后,其含水量還會不斷的增加,因此,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必須要控制好過濕土的含水量,如果在高溫季節使用,過濕土表面會干的很快,但是內部的含水量卻依然較大,這時,就需要使用旋耕機翻曬處理,然而,使用旋耕機翻曬處理又會出現新的問題,即外層土的含水量可能會降至標準范圍以下,這就會給后續的壓實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考慮到這種情況,在進行處理時,可以先在場外進行粉碎與翻曬處理,控制好土質的含水量,這樣不僅能夠減少石灰的用量,也可以保證壓實的質量。
此外,考慮到過濕土含水量較大,在進行填筑施工的過程中必須要嚴格的控制好填筑的厚度,如果施工工序較多,不僅會浪費人力、物力、財力,也會延誤工期。
6 結語
總而言之,對于過濕土的處理應該根據天氣與溫度情況選擇,一般在晴朗與高溫天氣不需要添加外加劑,如果含水量難以降低,可以根據土質的情況將摻灰量計算出來,準確的添加,在雨水季節,要做好相應的保護措施,只要嚴格的按照規范執行,就可以有效降低過濕土的含水量,也能夠有效提升工程質量,加快施工進度。
參考文獻:
[1]陸啟萍,王艷威,徐沁.過濕土在公路路基施工中應用探討[J]. 科技資訊,2007(02).
[2]張維新,劉超.公路路基中過濕土施工應用探討[J].中國城市經濟,2011(06).
[3]吉建勇.公路路基施工中如何處理過濕土問題[J].交通世界(建養.機械),2013(04).
[4]李瑩.公路路基施工中過濕土的施工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04).
[5]陸明.淺談公路路基施工中填筑過濕土的對策[J].貴州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