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社會與民辦教育事業的發展,民辦高校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與新的環境,為此作者結合當前民辦高校的實踐,提出了一些民辦高校在品牌建設中的思路。
關鍵詞:民辦高校 品牌建設 教學差異化 系統性家長溝通平臺 校友基金會
0 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與教育事業的發展,高等教育近年來愈顯競爭氣息,而處于相對弱勢的民辦高校也必將面臨更為嚴峻的發展局面,因此尋找新的發展空間與突破勢在必行。出于民辦高校應對未來競爭、保持優勢的需要,本文從品牌建設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可供借鑒的思路,希望能夠幫助民辦高校尋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品牌建設之路。
1 民辦高校內涵的理解
鑒于文章主要著眼于民辦高校的品牌建設,在此有必要先對民辦高校的內涵作一個描述。所謂的民辦高校,作者認為關鍵在于對“民辦”兩字的把握。個人認為“民辦”至少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經營歸屬,民辦高校由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創建,其所有權、經營權歸屬特定的民間組織或個人;二是經費來源,民辦高校利用的是非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也就是說其經費來源主要是組織或個人的投入(可以是資金或設備)以及經營的收入(主要是學生的學費)。從這兩方面的意義上,我們可以看出民辦高校是具有商業化味道的教育行業,我國多年來的民辦高校發展實踐也在驗證著這一點,民辦高校實際經營中也更多地傾向于企業化的運營,多數設有股東會或董事會,實行校長負責制。而高校,我們這里簡單概述為高等教育類院校。綜上所述,在此對民辦高校下這樣一個定義,民辦高校是指那些經營高等教育服務(或產品)具有盈利性的私營化組織。
2 民辦高校品牌建設的意義
民辦高校品牌建設是民辦高校對其品牌進行設計、宣傳、維護等的行動和努力,希望通過卓有成效的品牌建設可以使民辦高校在競爭環境中處于更為有利的位置。民辦高校品牌建設的意義,我認為有以下四個方面:
2.1 有利于提高民辦高校知名度與美譽度,增強吸引力與輻射力。高的知名度與美譽度可以使民辦高校更容易為家長、學生與社會關注和認同,從而能夠更好地吸收和確保生源,使教育經費得到有效的保障和補充,有助于院校更良性和高速發展,從而進一步地增強院校的吸引力與輻射力。
2.2 強化核心競爭力。與私營化企業相像,民辦高校實力、活力、潛力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最終會體現在其核心競爭力上,通過品牌建設可促使并加強民辦高校的核心競爭力。
2.3 推動民辦高校發展和高等教育事業進步。創品牌、樹品牌、重品牌的意識可以促使民辦高校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邁進,也會促進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結構性的調整,從而推動教育事業的全面進步。
2.4 增加民辦高校凝聚力。品牌產生的凝聚力,既可以促進民辦高校之間的抱團與互助,又可以使各院校內部的教職員工產生自豪感,增強教職員工對民辦高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使之愿意留在民辦高校里任職,這樣有利于提高教職員工整體素質和降低流動,以適應民辦高校后續發展的需要。
3 民辦高校品牌建設的新思路
在民辦高校品牌建設中,各院校應根據行業的特性和自身的實際,尋找適合的路徑。在此,我們提出以下三種思路以供參考。
3.1 尋求教學差異化,進行獨特性宣傳。在品牌建設的實踐中,我們發現成功的品牌都有一些共性,那就是準確的產品分析,明確的產品定位,突出的產品差異。可見,對產品了解、界定與差異的把握是極其重要的,也是進行品牌建設關鍵的第一步。如一般私營化的企業,民辦高校也有自己的產品,那就是“教育服務”,而“教育服務”的質量又突出的表現在一個院校的教學質量上,如何在教學上進行準確定位和尋求差異則成了品牌建設制勝的關鍵。
在我國高校的實踐中,教學的定位與差異一般表現在高校性質(公辦或民辦)、教學硬件、師資力量等幾個方面,而民辦高校總體上在上述幾個方面都處于相對的弱勢,因此需要另尋突破口,形成具有明顯差異的教學特色。
從國家教育部對民辦高校提出“理論夠用,重在實踐”的精神來看,作者認為民辦高校的教學特色與差異可以突出在實踐教學或實踐式教學上,尋求傳統理論教學與實驗實訓教學的交匯和融合。如財經類的民辦高校可以借力工學結合、企業實訓、素質拓展訓練、體驗式教學等。在民辦高校品牌建設中,可以工學結合、企業實訓、素質拓展訓練、體驗式教學作為特色,與其他院校形成差異,并在宣傳上重點突出獨特的教學模式,弱化性質、硬件、師資等方面對院校的影響。
3.2 構建系統性家長溝通平臺,以家長造就院校良好形象。在高等教育中家長越來越被忽視,從學前教育到高中教育中學校、學生、家長三位一體的格局幾乎蕩然無存,而高校往往也任由家長退之幕后。
民辦高校流行著這么一句話:生源即財源。其實民辦高校真正的“衣食父母”是學生的家長,是家長為院校提供了扎實的經濟基礎,而家長對院校的價值不僅僅停留在此,更為重要的應該是他們豐富的人生經歷,因為他們當中不乏各行各業的人才,有商業的巨頭、政界的高層、私營的老板、平凡的工人,只要合理的利用都是價值不非的“寶藏”。因此從商業化的視角,家長是民辦高校重要的資源,鑒于在高等教育中的這種特殊性,我認為構建系統性的家長溝通平臺是民辦高校品牌建設中另一重要思路。
系統性家長溝通平臺應該覆蓋家長、學生、學校和教師四方之間的溝通,學校作為管理的主體,密切聯系家長與學生。在溝通上充實改進原有的方式,并在此基礎上適當增加一些新的有效的溝通方式。如書信,除每期末一次的家庭報告書,也可以在重大節慶日寄送賀卡等;定期的電話訪問、家長座談會,也可利用即時通信(QQ、微博和微信等)、電子郵件、視頻音頻等網絡溝通方式;其次,院??梢匝埐糠旨议L在校內或校外舉行特定主題講座或系列性講座,甚至可以聘請其中家長作為院校的客座講師或教授,這樣更能夠彰顯院校的親和力;此外,院??梢杂嗅槍π缘亟M織部分家長與學生進行一些共同參與性的活動,如大型晚會、拓展訓練、山地越野等,以增進家長、學生、學校與教師之間的感情。
3.3 組建校友基金會,借力公益。校友基金會早已有之,已經不是什么新鮮的事情,但我們發現當前的校友基金會大多數由部分校友自發組織起來的,規模小,管理有點混亂,往往是以同班級或年級同學為單位,主要是方便同學間的相互聯系與聚會。這里提議的是以民辦高校的名義組建校友基金會,看似不合邏輯,但我認為具有可行性,因為院校有完整的校友個人數據信息,且從入學到就業后的跟蹤,有不斷地更新,基于此組建起來的校友基金會更具規模,并隨著院校的發展逐漸壯大??上攵?,基金會的影響力也必然會與日俱增,成為院校品牌建設不可或缺的強大力量。
院校應該對組建起來的校友基金會進行規范化管理,設立獨立或監管部門,派專人負責,日常管理可以在校的校友為主,但需在目前在校或已經畢業離校的年級或班級有確定專門的聯系負責人。
校友基金會可以從扶助、互助、溝通等方面去思考宗旨的制定。扶助主要是針對校友中學費或其他特殊經濟困難給予幫扶,經費主要來源可以是校友小額的會費(如每人每年收十元)以及自愿捐助?;ブ切S严嗷ラg的支助,可以是經濟上的、工作上的或者生活上的。溝通是搭建順暢的交流平臺,實現校友間的信息共享,拓寬就業或創業的通道。
只要切實做好相關的工作,相信由校友基金會給民辦高校帶來的品牌宣傳效益會遠遠超過為此付出的努力,甚至有可能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讓民辦高校借此公益性的組織享譽內外。
4 結語
本文提出民辦高校品牌建設的新思路,并沒有否定原有的一些品牌建設的策略,如加強教學質量、借助媒體宣傳、將品牌植入員工等,甚至這些新思路本身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畢竟各院校所處的實際存在差異,在具體的應用上還是有繼續深究的必要。但不管怎么樣,作者希望通過本文拋磚引玉,給各民辦高校以思考的空間與參考的幫助。
參考文獻:
[1]王馨.高職高專院校品牌建設初探[J].價值工程,2012(05).
[2]朱祥暉.淺談企業品牌建設在市場營銷中的作用[J].價值工程,2012(09).
[3]劉曉蕾,王艷.淺談中國企業品牌建設[J].價值工程.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