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數學教學中除傳授給學生基礎知識外,教師還應該注重對學生進行科學思維訓練,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以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簡單談談自己的想法。
關鍵詞: 小學數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現代教育觀點認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即思維活動的教學。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是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鬃诱f:“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所以說,數學教學中除傳授給學生基礎知識外,教師還應該注重對學生進行科學思維訓練,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以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簡單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 創造學習情境,促進學生主動思維
小學生的思維依賴性強,較多處于被動思維狀態。因此,教師要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抓住時機,創造情境,把學生的情緒引進與學生內容有關的情境中解發學生探求的迫切愿望,讓他們主動動腦思考,動口表達,主動地獲取知識。學習的思想活動總是從問題開始的。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習的認識基礎,思維發展規律,精心設問題情境,巧妙設疑,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的心理之間創設一種“不協調”,激發學生思維。如在教學“已知圓的周長求圓的直徑”時,我用故事形式把數學題表現出來。在復習舊知后,先向學生講一件事情:“老師昨天在操場的一棵大樹底下聽到兩個同學在爭論一個問題:‘如果不截斷這棵樹,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這棵樹的主樹桿的直徑是多少’?!比缓笤O問:“同學們,你們也想一想,應該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呢?”經老師這么一問,整個教室充滿一種積極思考、主動探求知識的氣氛。這樣,創設問題情境,形成懸念,啟動學生主動思維。此外,又可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創設操作情境,形成樂趣,提高思維的主動性。我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有意識地結合教學內容,通過讓學生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試一試等實踐活動,引導、發展學生思維。
二、注重改進教學方法,積極發展學生思維
首先從新舊知識的聯系入手,積極發展學生思維。數學知識具有嚴密的邏輯系統。就學生的學習過程來說,某些舊知識是新知識的基礎,新知識又是舊知識的引伸和發展,學生的認識活動也總是以已有的舊知識和經驗為前提。
我認為,每教一點新知識都盡可能復習有關的舊知識,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來搭橋鋪路,引導學生運用知識遷移規律,在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發展思維。例如在教加減法各部分的關系時,我們可以先復習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稱, 然后引導學生從35+25=60中得出: 60-25=35 ;60-35=25。通過比較,可以看出后兩算式的得數實際上分別是前一個算式中的加數,通過觀察、比較,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求加數的公式: 一個加數= 和—另一個加數。這樣引導學生通過溫故知新,將新知識納入原來的知識系統中, 開闊了學生視野,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其次注重聯系生活實際,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實際情境中進行探索,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掌握解題思路。”因此,在教學中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導入,創設一種大家熟悉的生活情境,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縮短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距離,使靜態的應用題情節變為動態的親自感受,學生的思維能力自然就會得到培養。如:教學“三步計算應用題”時,我們就可以利用本學校的情況設計應用題。例如:三年級有3個班,每班46人;四年級有3個班,每班49人。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創設情境,聯系學生身邊的生活實際進行教學。例如,我們可以通過活動設置這樣一道題目:教師拿些糖果到教室,然后給其中一個學生12顆糖,現在讓同學們說說如果給另外一個同學的糖果是這個同學的三倍但要少8顆。然后這兩個同學要把自己的糖和另外兩個同學平均分享,問這兩個同學分別應拿出多少顆糖?在這其中,通過情景的設置,我們就可以培養學生的分析的能力。
三、 精設問題,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教師在在教學過程中要敢于放手,注意啟發學生質疑,鼓勵學生敢于提出不同的見解并展開討論,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思維能力營造良好的氛圍。如在教學分數除法應用題時,我通過媒體課件展示一群兔子(白 兔8只,灰兔2只),讓學生自己根據白兔和灰兔的只數,利用分數除法的意義進行質疑:由這幅圖,你想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在已學過分數除法的意義的基礎上大膽地提出了許多問題,如白兔是灰兔的幾分之幾?灰兔是白兔的幾分之幾?白兔比灰兔多幾分之幾?……, 將學生的問題通過黑板展示出來,然后問學生哪些是你已經學會的,那些是不明白的?這節課我們就來弄懂它,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對一些具體材料的發散性質疑,既復習了舊知識,又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新知。整節課教師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質疑、提問中探究。我們只有讓學生充分放開,才會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才研究出多種解答方法,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四、巧設練習,滲透教學思維方法
重復的模仿性練習只是讓學生機械的記住教學知識,很難滲透教學思維和方法,只有科學的有層次地設計練習,才能有效地讓學生進行思維的訓練。練習的設計首先是設計模仿練習,讓學生鞏固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然后是變式練習,讓學生理解知識和發展思想;最后是應用練習,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方法解決問題。例如在設計解答9□>5,17>□+6這類題目的時候,從表面上看學生填方格,并且答案不唯一,但是教師應該深刻領會教材。這里的“□”起著“位置占有者”的作用,應引導學生解決一些比較深的數學問題。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方法有極限,看不到練習中的思想方法。但我們教師應該把握住題目中的思想方法,巧設練習,進行思維的訓練能達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