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南元

《自由的進化》
作者:[美]丹尼爾·丹內特
出版:山西人民出版社
定價:58元
同一個詞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其含義會有很大的不同。“自由”和“進化”就是這種文化歧義非常顯著的詞匯。
中文自由的含義,主要是減少限制和管控,簡單說就是“松綁”。所以當年孫文對于在中國鼓吹自由是頗不以為然的,他認為中國人已經是一盤散沙,再自由下去就什么事也干不成了。
丹尼爾·丹內特在《自由的進化》中所言及的自由,具有更加形而上學的意義,常常是指代“自由意志”,作為一個道德主體可以承擔責任、接受贊揚和指責的前提條件。而中國的傳統道德理論,并不需要對個體特意設定什么前提條件,道德只是維護社會運行所需的規則而已,完全是從社會需求出發在個體的外部定義的。
進化論對中國社會倫理道德的影響微乎其微,該理論與孔孟老莊沒有正面沖突。但在西方世界,進化論徹底顛覆了宗教世界觀,使得社會道德成了無本之木,也難怪小姐聽了進化論講座會暈過去了。
了解了東西方的文化背景差異,就容易理解西方人為何在我們認為無所謂的問題上花費如此之多的篇幅。
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統一到一個共同的體系之中,是科學發展的必然歸宿。牛頓力學的極大成功給研究者提供了誘人的范式,在人文社科中尋找自己的“牛頓定律”也成為很多人的夢想,“科學社會主義”之類的詞匯也應運而生。然而在這個方向上令人信服的成果并未如愿出現,由此也招致“科學主義”或“機械唯物論”乃至《通往奴役之路》的譏諷。
大衛·休謨從理論上找到了牛頓范式在社會科學中碰壁的邏輯根源:事實不能合乎邏輯的推導出價值,“是”不能推導出“應該”。牛頓的世界是沒有價值的世界,牛頓只告訴我們行星繞著太陽轉,卻不談這有什么好處,而社會的研究卻充滿了價值判斷,倫理學恰恰是關于“應該如何”的學問。19世紀的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無意之中在18世紀休謨的事實與價值的鴻溝上架起了橋梁。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優”“劣”“適”是價值判斷,“勝”“汰”“生存”是事實判斷。對無生命的星球而言,無法談論價值,但是對于生物而言,生存就蘊含著最高的價值。從星球運行的事實推導不出價值,但是生物進化的事實卻可以推導出最基礎的價值。
丹尼爾·丹內特致力于構建奠基于科學的哲學體系,他也深知進化論在此方向上的決定性作用。他的另一著作《達爾文的危險觀念》就是在進化論的基礎上建立哲學體系,遺憾的是該著作還沒有中文譯本。
在中華文化背景中,道德基礎的建構完全可以脫離“自由”的概念來實現;但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中,由于“自由意志”的概念如此根深蒂固,給出一個基于進化論的自由的解釋,再在自由的基礎上沿用已有的概念來建構倫理體系,不失為一個捷徑。這本《自由的進化》完成了這一基礎任務。
當然,這個任務并不輕松,面對質疑,書中的論辯充滿智慧:
“我已嘗試說明,我們可以而且應該將這些神圣莊嚴但又脆弱不堪的傳統替換成一個更自然主義的基礎。放棄諸如設想中決定論與自由相沖突這樣得到尊重的規誡,放棄將奇跡般運行的自我或靈魂當作責任所止之處而帶來的虛假安全,確實有點讓人心驚膽戰。哲學分析本身不足以在我們的思想中促成如此戲劇性的轉變,即便他在根本上是正確的,而這本由哲學家寫的書最基本的特征,是由非哲學家們的工作給它注入的卓越性。”

《微創新:5種微小改變創造偉大產品》
作者:[美]德魯·博迪 雅各布·戈登堡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價:42元
產品的創新模型有5大策略——減法策略、除法策略、乘法策略、任務統籌策略和屬性依存策略。
《世紀旅人》
作者:[阿根廷]安德烈斯·紐曼
出版:譯林出版社
定價:46元
一段值得銘記的愛,引人床笫纏綿,誘人盡情書寫;一道架通古今的文化拼盤,在幻想世界中濃縮了現代歐洲的種種沖突。
《自由主義批判史》
作者:[意]多米尼克·洛蘇爾多
出版:商務印書館
定價:69元
權威的18世紀到20世紀的智識歷史,研究了洛克、托克維爾等的思想,揭示出了這種對當今政治具有構成性影響的智識立場的內在矛盾。
《北大回憶》
作者:張曼菱
出版:三聯書店
定價:46元
全書以作者親身經歷為主要內容,涉及北大的同學、老師、領導、文藝界、出版界前輩等大量人物,以及發生在北大或者與北大有關聯的種種事件。
《無物之陣》
作者:茱茱
出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定價:38元
收錄20位當代文化人物的訪談。思想碰撞,自由理想,一幅當下中國文化的生態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