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文孟 王兆雷

廣西田東縣位于廣西西部,人口43萬,是典型的“老、少、邊、山、窮”地區,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同時也是三個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簡稱“兩區”)合一的縣份之一。
以“兩區”建設為契機,田東縣大膽創新,勇于探索,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激活了農村生產要素,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2013年11月,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彭清華到田東調研農村改革時對該縣改革給予充分肯定:“農村綜合改革大有可為,田東縣要在農村綜合改革上實現新突破,為全區全面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創造經驗。”
金融改革的“吃螃蟹者”
祥周鎮中平村是遠近聞名的香蔥村,安裝有兩臺ATM機,小賣部和香蔥收購站也均裝有POS機或電話支付終端機。李玉華是該村的經紀人,每天都在村里收購香蔥。過去,她要跑到10多公里外的縣城去取錢,如今,她在家門口就能完成支付:“方便又安全,太好啦!”
2008年12月,田東獲批為全國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點縣。田東縣建立和完善金融組織體系、支付體系、信用體系、保險體系、擔保體系及基礎金融服務體系等六大體系,逐步破解了“農民貸款難、銀行放貸難、農村支付結算難”等農村金融服務“老大難”問題。
2011年,田東獲批為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主題為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
2013年,田東農村金融改革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邁出新步伐。在所有行政村設立“三農”金融服務室,農民不出村就可以辦理金融業務。推進 “村、合作社、企業”三級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這一舉措得到了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的認可,并在全國應用推廣;強化“貧困村轉信用村”建設,新增30個村獲得整村授信的信用貸款支持;構建“特色產業+合作社+信用評級+信貸+保險+擔保”金融扶貧模式,推動“公司+農戶+信貸”、“公司+中介組織+農戶+信貸”等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信貸模式;推行甘蔗、香蕉、芒果、林下養雞等多種政策性涉農保險,其中芒果種植保險和留守兒童保險成為全國首創保險產品。
據田東縣委常委、副縣長華東介紹,經過不懈地探索與實踐,農村金融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奪取了“三個全國第一”,即全國第一個農村信用信息系統覆蓋全部農戶的縣、第一個實現轉賬支付電話“村村通”的縣、第一個將信貸和保險服務前置到村一級的縣,實現了鄉鎮金融網點、農村支付體系、社會信用體系全面覆蓋和惠農特色保險、助農擔保體系、金融基礎服務有效覆蓋。
該縣涉農貸款余額由2008年15.37億元增長到2013年50.93億元,年均增幅27.07%,占全部貸款余額比重70%左右。農戶貸款覆蓋率從2008年的26%上升到2013年的58%,農戶貸款的滿足率從2008年的35%上升到2013年的98%。
產權改革的“探索者”
“農村房屋竟然也可以抵押,太好啦!”2013年11月,田東縣祥周鎮聯合村農民羅運直抱著試一試的心理,用自己的房屋作抵押申請貸款。田東縣農村商業銀行很快放貸10萬元,令他深感意外。這是廣西第一例農村房屋所有權抵押貸款。為從深層次解決農村金融需求供需矛盾,田東縣配套進行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狠抓林權、土地經營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使用權、集體“三資”等農村資產資源確權登記工作,為農村產權上市創造條件。目前,林權確權234萬畝,已發證215萬畝。在此基礎上,田東出臺《開展農村產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的意見》、《農村產權交易管理辦法(暫行)》、《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制度(試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獎勵暫行辦法》等一攬子政策,推動抵押貸款。
2012年,田東獲批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村產權改革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2013年,全縣累計土地流轉11.5萬畝,適度規模經營比重達33.5%,比2012年增加3.9個百分點,現代畜禽產業園區、現代糖業產業園區和農產品冷鏈物流園區初具雛形。
產權交易的“領跑者”
為了讓農民擁有的生產要素、財產權利能夠自由、有序地流動,獲得更多的收益,2012年12月,田東縣成立了廣西首家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為林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業生產設施所有權、農村房屋所有權、生物資產所有權、無形資產所有權,以及村組依法擁有的固定資產、集體經濟股權、農村閑置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四荒”、農村養殖水面承包經營權等11類農村產權交易提供場所,并提供產權交易信息發布、產權交易流轉鑒證、產權抵押貸款鑒證、處置銀行不良資產、農村資產評估、法律咨詢等“一條龍”服務。
產權交易中心的成立具有重大意義,農村產權地下交易逐步減少,流轉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得到鑒證,解決了“農民貸款難、銀行放貸難”問題、農村資產變現難問題和農村資產評估難問題,降低了信貸風險,,確保了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
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累計主持農村產權交易57宗,交易額1.8716億元。
借得東風的“先行者”
田東農村改革激活了農村經濟,農業總產值由2008年的13.30億元增長到2013年的17.36億元,年均增幅5.47%。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8年的3363元增長到2013年的7324元,年均增幅16.84%,位居廣西前列。2012年以來,先后獲得“全國農村保險示范縣”、“全國農村保險明星示范縣”、“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縣”、 “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等榮譽。
借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如今的田東農村綜合改革正在進行“深度試水”:
推動農村產權確權。繼續做好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確權頒證工作,擴大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試點服務范圍。不斷豐富上市交易的農村產權品種,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
加強產權交易中心建設。繼續擴大交易品種和服務范圍,創新服務領域,實現跨區域、跨行業、跨所有制發展。推動合理收費,實現可持續經營。將其打造成為區域性交易平臺,力爭交易額突破兩億元。
建立征地補償新機制。盡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探索以集體建設用地入股為主的復合型股份經濟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