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智華 張巖


2月25日,中國乳業規格最高的海外研發中心在荷蘭成立,歐洲“食品硅谷”迎來了首個中國研發中心。目前全球排名第12位的伊利集團宣布聯手歐洲生命科學領域的頂尖學府——瓦赫寧根大學,與歐洲“食品硅谷”15000多名研發人員一起,共同打造一個背靠荷蘭、面向歐洲的研發實體。這不僅是中國乳業與海外研發機構重要戰略合作之一,也是伊利繼去年新西蘭、美國、意大利三度投資后,再次向海外出手。
迎接挑戰打造“智力引擎”
在多年與世界各地院所機構合作的基礎上,伊利希望與歐洲的聯系更加緊密,也能夠更加平臺化。而談到成立歐洲研發中心的原因,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用了“挑戰”兩個字來概括。他表示,未來世界需要什么樣的乳制品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也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在應對挑戰和抓住機會的過程中,歐洲將成為伊利全球研發體系中最重要的一環。
“我們不僅將與頂尖的研究機構展開合作,我們還將繼續承攬世界級的研究課題,更重要的是,我們將力邀全球專家加盟我們的研究團隊?!睋晾麣W洲研發中心相關負責人透露,該中心將首先在奶牛養殖、乳品研發和食品安全三大重點領域發力,“在這三個領域,歐洲研發中心將成為我們的‘智力引擎。我們目前已經著手開展產品研發工作,研發成果預計會在不久后面市。”
據介紹,瓦赫寧根大學及研發中心是歐洲生命科學領域的領軍科研機構,該校周邊聚集了大量國際頂級的食品科研院所,活躍著15000多名食品及相關專業的研究人員,是全球食品及營養研究集群所在地,被稱為“食品硅谷”。中國乳企第一次在海外設立智庫就選擇這里,瓦赫寧根大學董事長表示,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乳品消費市場,供應著世界六分之一的人口飲奶,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瓦赫寧根大學很樂意通過與伊利的合作推動全球乳業的進步。
從“全球織網”轉向“全球研發”
作為中國最大的乳品企業,伊利自30多年前成立以來,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也改變了中國人的飲奶習慣。牛奶從滿足少數人需求的奢侈營養品,變成了中國幾億家庭的必備消費品。如今的伊利正以成熟的姿態放眼布局全球,利用全球資源和智慧,做更好的產品,為人類健康服務。
“在去年三次大規模的資源布局后,這次與瓦大的合作,說明伊利‘全球織網的戰略已經逐漸將重心轉向了全球研發?!鞭r業部資深乳業分析師、中國奶業協會理事陳渝對此評價說,成立歐洲研發中心能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和人才,提升中國乳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這是中國乳企未來重要的戰略方向。
除了在荷蘭掛牌成立歐洲研發中心,伊利還致力于舉辦行業內的各類國際研討會,如中荷乳業高端研討會等,通過邀請業內專家就行業前沿動態、食品安全、產業一體化等重要問題進行學術研討。
“世界未來的牛奶”
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再度吸引全球政商兩界的關注。而在海外媒體的報道中,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是:位于紐約時代廣場的新聞資訊大屏幕,也播報了伊利集團這一最新的海外動作。這一動作或許向公眾傳遞了這樣一個信號:“中國夢”就是民生夢,世界對“中國夢”的理解之一,也許就是讓13億中國人乃至全球消費者獲得營養與健康。
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在描述“未來的牛奶”時使用了三個詞:健康、潔凈、生態。這三個詞,精準地詮釋了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牛奶的本質是為人類提供和創造健康;所有添加都不能破壞它原有的品質,所有改變都必須滿足人類身體的真實需求;牛奶生產可以更綠色、更環保、更友好,我們在分享大自然饋贈的同時,更要為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下一個美麗的地球。“盡管此刻我想象不出,未來最受下一代消費者歡迎的牛奶是什么樣子,但我相信它潔白的本質一定不會變化。”潘剛說。
潘剛在伊利歐洲研發中心成立的揭牌儀式上提出的“世界未來的牛奶”的論述,引來了路透社、華爾街在線、CBS、NBC等520多家國外主流媒體的報道,也因此再次出現在了“世界十字路口”紐約時代廣場大屏幕上,成為世界范圍內乳業發展話題的新焦點。海外媒體認為,這不僅展現了伊利作為全球乳業12強的勃勃雄心,也讓人看到在實現“中國夢”過程中中國企業的魄力。
這是伊利半年以來第二次出現在紐約時代廣場大屏幕上。在去年10月日本橫濱舉行的IDF世界乳業峰會上,伊利集團提出了中國乳業全球化的“3+3”模式,被全球媒體廣泛報道并登上紐約時代廣場。業內認為,外國媒體如此頻繁關注伊利的一舉一動,是對中國市場和已經位列全球12強的中國乳企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