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維莉
自學,化被動為主動
記者 趙維莉
暑假來了,再過不久你又要升入一個新學年了,面對新挑戰,你準備好了嗎?尤其是對于那些已經過升學考試,即將開始新的學習征途的同學們來說,你的學習方法是否還是老樣子呢?有句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一期我們就要給同學們傳授一個提高學習效率的秘訣——自學!

每到期末,各類假期補習班、托管班、提高班已經早早把目標瞄準了各個校園,而作為資深的教育專家,禹春老師更是每天都會接到不少需要“參謀”的電話,“就連我身邊不少親友也會來電話問我,假期給孩子安排怎樣一個學習計劃、參加一個什么樣的學習班會讓孩子‘突飛猛進’,我就很納悶,為什么家長不鼓勵孩子帶著興趣自己去學習呢?”其實很多學生不具備自學意識是源自家長的“習慣”,“他們習慣把一切都給孩子安排好,第一時間幫孩子解答難題,不懂得激勵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而這恰恰導致孩子一直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惰性越來越頑固,越來越依賴父母和老師。
她指出,對于十幾歲的青少年來說,正處于心理敏感期,對于外界十分敏感,同時也十分不愿意去“服從”,“對于家長安排的‘填鴨式’教育只會讓孩子從心底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時間長了當然會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為什么我們的家長和同學不試著利用假期來挖掘自學潛力,要知道在升入高中、乃至大學,自學都是提高學習效率、保證學習水準的法寶。”
在這個暑假,禹春老師建議各位同學,尤其是即將升入新學校的“準新生”們,不妨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自我學習。
對于十幾歲的中學生來說,好奇心非常重,而很多課堂內容其實也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一些化學常識,還有一些地理、歷史方面的典故在出游中都會讓同學們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因此,禹老師建議同學們不妨多多注意生活中的小事,從一點一滴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這樣帶著興趣去學習當然會事半功倍。
當然,她還建議同學們不妨把一些小實驗搬到家里來做,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幾個伙伴打開思維,將學校里的知識“更新升級”,不但鍛煉了自己的動手能力,也讓自己在實踐中學到了新知識。
現如今,很多圖書館、書店都成了擺設,除了教科書,同學們的閱讀也十分有限,但禹春老師指出大量的課外閱讀,對于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是十分有益的,“尤其是當學生能很好地掌握工具書如字典、詞典的使用,就等于掌握了一種自學方法。”而閱讀能開闊我們的視野,展開想象力,讓我們變得更加聰明。
不過禹老師還要提醒各位同學注意的是,當我們翻閱完一本圖書時,一定要把它擺放回原來的位置,為后來者提供方便,同時這也是在培養自己自學能力的同時,讓自己提高修養的手段之一。
課前預習是自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老師上課之前,先閱讀課本,掌握新課程中自己有哪些地方不懂,這樣在老師講課的過程中才會有側重點地去聽?!庇砝蠋熤赋?,一堂課四十分鐘,不可能要求每個孩子每分每秒都全神貫注,那么知道了自己的薄弱環節,在聽講的過程中就有在潛意識中去“填補”自己的知識漏洞。
“很多家長會在假期選擇讓孩子去上提前班,就是把下學期要學的內容提前學會,認為到時老師再講時,就相當于‘復習’,但卻不知道這會讓孩子們‘麻痹大意’,認為自己都學過了,反而在課堂上溜號兒。”禹老師指出,只有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的知識漏洞才會在以后的學習中有目的、有意識地去彌補。所以,帶著問題去聽講無疑是自學帶給同學們的“甜頭”。
如果你這個暑假還打算在各式補課班中“虛度”的話,禹老師則建議你不妨把有限的時間投入到無限的閱讀中去。不過在選擇課外書時,她建議同學們最好多選擇與學習內容相關的,這樣既有利于同學們開闊眼界、豐富知識,又有利于同學們把課內和課外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
當然,閱讀不要“泛泛而讀”,最好在閱讀的同時養成做讀書筆記的好習慣,把自己喜歡的詞句、有用的常識都一一記錄起來,遇到不懂的問題也要一一備案,通過和同學討論、向家長老師請教等方式來搞懂,這樣無疑也是在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
總之,自學能力是一種可以通過后天培養的能力,“活到老、學到老”的根本也就在于每個人的自學能力。想讓自己在浩瀚的學海中自由翱翔,那么就一定要掌握這個技能。
編輯/趙維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