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言平
動物在籠里,權力在籠外
文/時言平
區區動物園長,竟然貪墨千萬,令人驚詫莫名,北京動物園副園長肖紹祥貪腐案,讓我們見識到了小官的大胃口。肖紹祥所涉嫌的,包括貪污、受賄和巨額財產來源不明三項罪名。僅貪污一項,就被指控涉案1400余萬元。至于來源不明的800萬元,肖紹祥竟在法庭上狡辯,稱系開黑車等兼職所得,理由很是雷人。
與打“大老虎”相比,打“虎口奪食”的動物園副園長,似乎更有看頭。畢竟,“大老虎”胃口巨大,人們早有心理準備,而動物園長的胃口竟然如此巨大,倒真是超越了人們的想象。
動物園里出巨貪,在把權力關進籠子的現實語境下,頗具諷刺意味:有形的籠子關住了自然界的猛獸,制度等無形的籠子卻并未關住權力這頭猛獸。許副園長的胃口讓我們見識到,任不受羈束的權力游蕩,結果只能是公平正義遭殃。制度籠子不扎實,和動物園的籠子不扎實,產生的后果一樣甚至更加可怕。
之前,人們總以為權力越大,貪官的噸位也就越大。而解剖動物園巨貪,你也許會發現,這樣的觀念,似乎已經太陳舊了。真正的貪腐邏輯在于:權力監管的空白地帶有多大,以及權力操持的資源和利益有多豐厚。如果兩個條件都滿足,權力再小,也能滋養出巨貪,貪官的胃口,也就容易發生幾何級數擴張。
監管真空越大,權力越放縱。監管的寬嚴,決定著腐敗機會的大小。動物園出巨貪,動物園老員工事后說“猜到他有貓膩”,許多員工也并未表現出驚訝。這說明什么,這說明肖紹祥所在的生態,大家也許懂得怎么去監管動物,對于監督權力卻很生疏。檢察官稱:“如果基建科和財務科能夠提早對此事進行舉報或者質疑,動物園不會有那么大的損失?!?/p>
如果說,監管寬嚴決定著腐敗機會的大小,那么利益格局的轉變,則決定著腐敗體量的大小。小官也可以成為巨貪,一方面是對基層權力缺乏監管,另一方面是基層的權力掌握了更多的利益與資源。在全面發展的時代,已經沒有所謂的“清水衙門”了,甚至,越是發展的短板和領域,投入越大。這也就意味著,利益格局的轉變,“清水衙門”手中的權力,兌現能力也大了起來。
因此,別看區區動物園長、小小村官,權力不大,統管的資源多了、沾染的利益肥厚了,胃口也就自然大了。別拿園長村長不當干部,也別把豆包不當干糧。關鍵在于,現在的園長和村長,面對的可不僅僅是動物們的口糧,面對的絕不是豆包,他們面對的,可是誘人的利益蛋糕。權力有多放縱,利益蛋糕有多大,官員的胃口就能有多大。
老虎出籠,很容易釋放出嗜血的秉性;權力不羈,則很容易吞噬公平正義。無論權力大小,都可能滋生腐敗,小官也能巨貪。因此,制度籠子需要關住的,不僅僅是“蒼蠅”、“老虎”,只要是權力,無論是主干、支脈甚至細枝末節,都應該納入到制度監管的籠子里來。放養權力的后果,在發展紅利越發豐厚的時代,造就的必然是“腐敗巨嬰”。
社會就像是個動物農場,權力很容易占據食物鏈的頂端。而要避免公平正義被吞噬,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權力關進籠子。正如在動物園里,我們要把猛獸關進籠子;在生活生態中,我們也應該把權力關進籠子。放縱權力于發展時代豐厚的土壤,后果不難想象。
動物兇猛,權力亦如是。為了避免猛獸傷人,人類要么把它關進籠子進行馴化,要么圍在人煙稀少的無人區。而監管權力,與動物園管理動物的原理也是相同的,只有把權力關進了制度的籠子,社會公平正義,才能免于被吞噬的風險。動物園的園長,才不至于被滋養成巨貪。
圖:付業興 編輯:程新友 jcfycx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