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建川,何青松,蔡洪,李文彬
(達州市中心醫(yī)院急診科,四川 達州 635000)
·臨床經驗·
限制性液體復蘇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尤建川,何青松,蔡洪,李文彬
(達州市中心醫(yī)院急診科,四川 達州 635000)
目的觀察限制性液體復蘇在改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預后中的效果。方法選取2011年8月至2013年1月于本院進行診治的64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常規(guī)液體復蘇組)和觀察組(限制性液體復蘇組)各32例,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1個月與3個月時的格拉斯哥預后分級及Fugl-Meyer評分。結果觀察組治療后1個月與3個月時的格拉斯哥預后分級恢復良好者比例分別為71.88%和84.38%,均高于對照組,而Fugl-Meyer評分輕度障礙者比例分別為56.25%和81.25%,其也均高于對照組,其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限制性液體復蘇在改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預后中的效果較好,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
限制性液體復蘇;重型顱腦損傷;預后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預后差,死亡率高,故臨床對其重視程度極高,有關診治研究也較多,而液體復蘇作為合并失血性休克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重要治療方式,臨床對其研究也較多。但近些年來臨床中對于限制性液體復蘇的眾多研究結果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1-2],其中對于不同液體復蘇方式在改善患者預后中的價值比較爭議較大。因此本文中我們就限制性液體復蘇在改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預后中的效果進行觀察,現(xiàn)將結果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8月至2013年1月于本院進行診治的64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將64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常規(guī)液體復蘇組)和觀察組(限制性液體復蘇組)各32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齡19~65歲,平均(33.9±4.8)歲,受傷至接受救治時間0.1~1.2 h,平均(0.5±0.1)h,其中腦挫裂傷并發(fā)血腫25例,其他7例;受傷原因:車禍28例,其他4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齡19~65歲,平均(33.8±4.7)歲,受傷至接受救治時間0.1~1.3 h,平均(0.5±0.1)h,其中腦挫裂傷并發(fā)血腫26例,其他6例;受傷原因:車禍28例,其他4例。兩組患者的個人基本資料及疾病相關資料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進行液體復蘇干預,對照組按照常規(guī)的液體復蘇方式進行干預,即于救治之初即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大量及快速液體輸入,當血壓達到90 mmHg(1 mmHg=0.133 kPa)后方才限制液體輸入量與速度;觀察組則救治之初即給予限制性液體輸入,在進行各類液體輸入的過程中密切監(jiān)測血壓,使其達到并維持在50~70 mmHg。兩組患者的其他治療干預方式基本相同。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1個月與3個月時的格拉斯哥預后分級及Fugl-Meyer評分。
1.3 評價標準①格拉斯哥預后分級共分為1~5分5級標準,其中1~5分分別表示從死亡、植物生存、重度殘疾、中度殘疾到恢復良好[3]。②Fugl-Meyer評分包括對患者的上肢與下肢部分的肢體功能評估,兩部分功能分值總分滿分為100分,其中達到96分及以上為輕度障礙,85~95分為中度障礙,50~84分為明顯障礙,50分以下為重度障礙[4]。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本研究中的年齡、受傷至接受救治時間等數(shù)據(jù)為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處理,而性別、疾病種類、致傷原因、不同時間的格拉斯哥預后分級及Fugl-Meyer評分結果為計數(shù)資料,進行χ2檢驗處理。采用SAS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以P<0.05為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同時間的格拉斯哥預后分級比較觀察組治療后1個月與3個月時的格拉斯哥預后分級評估結果中恢復良好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對照組,其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同時間的格拉斯哥預后分級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同時間的Fugl-Meyer評分比較觀察組治療后1個月與3個月時的Fugl-Meyer評分評估結果中輕度障礙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對照組,其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同時間的Fugl-Meyer評分比較[例(%)]
重型顱腦損傷是臨床中極為危急的一類創(chuàng)傷性疾病,且此類創(chuàng)傷患者多伴有失血性休克等嚴重情況,因此需要早期進行液體復蘇治療,而以往臨床中多采用早期大量及快速液體補充的方式進行干預,以達到盡快及盡量提升血壓的目的,但是近年來臨床中較多研究顯示[5-6],此種方式的液體復蘇干預并不利于患者預后的改善,其大量早期的液體輸入可能導致患者出血量進一步加大,極不利于患者的盡快康復,甚至導致繼發(fā)性的血壓進一步降低,導致死亡率升高等嚴重情況的發(fā)生,因此對于此類患者進行液體復蘇的方式的改進極為必要。
近些年來,臨床中較多關于限制性液體復蘇的相關研究,認為限制液體輸注量與輸入速度,并維持血壓在50~70 mmHg之間更有助于患者臨床預后的改善[7],其避免了快速大量液體的輸入對機體造成的不良影響及由此而導致的失血速度與失血量加大的情況[8],可有效控制患者應激性出血量增大的情況,但也有研究認為其并不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復。
本文中我們就限制性液體復蘇在改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預后中的效果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其較常規(guī)的液體復蘇臨床應用效果更好,不僅僅患者治療干預后的格拉斯哥預后分級得到更為有效的改善,且患者的肢體功能相關評分標準中的Fugl-Meyer評分結果也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說明限制性液體復蘇的臨床應用效果更好,而這些均與限制性液體復蘇的液體輸注速度更為平穩(wěn),機體的適應過程更好也更為平穩(wěn),因此降低了由于大量快速液體輸入而導致的機體應激性大量失血有關[9-10]。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限制性液體復蘇在改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預后中的效果較好,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
[1]龔鴻昌,鄧琳,余錫斌.早期限制性液體復蘇在伴失血性休克腦傷中的療效分析[J].西部醫(yī)學,2012,24(8):1571-1573,1576.
[2]陳祖鵬,李徐,徐震,等.早期限制性液體復蘇在重型顱腦損傷合并創(chuàng)傷性失血性休克救治中的應用[J].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2011, 16(4):479-481.
[3]袁鋒,李長羅.限制性液體復蘇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20(13):46,48.
[4]Shellington DK,Du L,Wu X,et al.Polynitroxylated pegylated hemoglobin:a novel neuroprotective hemoglobin for acute volume-limited fluid resuscitation after combine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hemorrhagic hypotension in mice[J].Crit Care Med,2011, 39(3):494-505.
[5]黃強,陳自力,羅建梅.顱腦損傷并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早期限制性液體復蘇的療效評價[J].江西醫(yī)學院學報,2006,46(3):61-63.
[6]李春.創(chuàng)傷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體復蘇的急診急救應用進展[J].當代醫(yī)學,2013,19(14):17-19.
[7]王振杰,李磊,邱兆磊,等.限制性液體復蘇聯(lián)合血必凈注射液對失血未控制性休克兔失血量及復蘇液體量的影響[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3,38(1):12-15.
[8]Ka?mirczuk R,Kusza K,Prokurat A,et al.Influence of Pringle maneuver used in children during hepatic tumors resections on fluid resuscitation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J].Pol Merkur Lekarski, 2008,25(145):23-26.
[9]劉志禎,陶美滿,朱孝中,等.創(chuàng)傷性休克限制性液體復蘇臨界血壓維持的實驗研究[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31): 3434-3436,3439.
[10]周姚,李金林,鄒玲.早期目標導向液體復蘇在重型顱腦損傷合并失血性休克治療中的應用[J].江蘇醫(yī)藥,2012,38(12): 1464-1465.
R651.1+5
B
1003—6350(2014)07—1022—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4.07.0395
2013-09-03)
尤建川。E-mail:youjianchuand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