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斌
近年來,西充縣著力加強城郊專業蔬菜基地建設,隨著設施蔬菜標準化生產園的順利實施,菜農利用鋼架大棚設施栽培春苦瓜,新瓜上市時間比露地栽培早、市場價格高,前期效果十分明顯。但是,進入6月后,氣溫逐日升高,6月10日以后達35℃以上,氣溫高、光照強,大棚即使處于大通風狀態,晴天棚內溫度一般也在40℃以上,強光高溫導致苦瓜日灼病十分嚴重,大量的幼瓜果實因日灼病害黃化脫落。此時雖值盛果期,也只有少量的正常瓜可采,畝產量和品質降低,給瓜農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為解決這一問題,筆者通過近兩年的實踐,總結出春苦瓜兩段栽培技術,有效解決了大棚設施栽培苦瓜日灼病嚴重和露地栽培上市時間遲的問題,取得了較高的產量和良好的經濟效益。現將春苦瓜兩段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在早春(1月20日左右)氣溫低于10℃時,采用營養杯電熱溫床法育苗。下種前,苦瓜種經浸種催芽露白后,單粒植入電熱營養杯中,蓋土覆膜,控溫控濕,培育合格的大苗壯苗。苗齡30天左右,5~7片真葉定植。
兩段栽培法第一階段是在2月19日開始定植,畝栽120株(大棚規格寬8m×長24.6m)。定植窩位于大棚內兩側,距大棚邊1.2m,株距1.4m。栽植后灌足定根水,接著土面全程微膜覆蓋,引苗出土,用土壓緊微膜四周,再起小拱棚全壟覆蓋護苗,小拱棚膜周邊用土壓緊,大棚處于全封閉狀態。3月15日左右撒去小拱棚,引苗上架,大棚管理視天氣情況而定。兩段栽培法的第二階段是在6月10日,揭去鋼架大棚上的無滴聚乙烯復合膜,使苦瓜蔓全處于露地狀態,這一階段的管理措施與露地栽培相同。
用尼龍方格網搭成平行架。利用鋼架側桿作側支架,中間用2.5m的竹桿豎起作中間支架。
1.引蔓 苦瓜分枝力較強,側蔓生長繁茂,若放任生長,不僅消耗養分妨礙主蔓正常生長及開花結果,還會造成田間郁蔽,影響通風透光。因此,在引蔓過程中,應及時疏除無瓜老蔓、細弱側蔓,摘除老葉、黃葉,以提高光合作用,集中營養供給主蔓,促進瓜果著色及提高品質和產量。
2.肥水管理 定植至開花期,苦瓜植株較小,需肥需水量不大,進入開花結果期,需肥量迅速增加,因此,應在現蕾坐果期和開始采摘期追肥。追肥宜在灌水前進行,每畝追施腐熟雞糞75kg,配施腐植酸復合肥25kg。
3.病蟲害防治 苦瓜抗逆性較強,較少受到病蟲侵襲。若發現蔓枯病、炭疽病、斑點病、蚜蟲、白粉虱、斑潛蠅、瓜實蠅等病蟲危害時,兩段栽培大棚期可充分利用溫棚的密閉環境,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無公害農藥對癥施治。可用百菌清煙劑熏蒸8~12小時,或噴施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防治蔓枯病、炭疽病、斑點病;用滅蚜煙劑或敵敵畏煙劑熏蒸防治蚜蟲、白粉虱;用敵敵畏煙劑熏蒸或噴灑0.2%阿維菌素乳油2000倍液防治斑潛蠅、瓜實蠅。苦瓜日灼病在兩段栽培露地期揭去棚膜后就可很好地規避。
兩段栽培4月25日前后開始采瓜上市,一般花后10~15天,瓜果充分長成,頂端花冠干枯、脫落,青皮瓜果皮上的條紋和瘤狀突起明顯膨大,瓜條充盈飽滿,皮色翠綠油亮,白皮瓜的果色由綠轉為白綠,品種特性充分顯現時即可采摘。比露地栽培的春苦瓜提早上市1個月左右,7月15日結束采摘后下架。

表1 節點溫度與日灼病瓜情況統計表

表2 苦瓜兩段栽培、大棚栽培、露地栽培法試驗產量、產值統計
1.節點溫度與瓜日灼病害情況統計 從6月10~30日止,每天15時在田間對兩段栽培與大棚栽培、露地栽培地塊的氣溫進行測量記錄,并于當天18時摘除因日灼病害導致瓜果面黃化的病害果,按個數為單位進行記錄。從表1可見日灼病害對3種栽培產量的影響。
2.兩段栽培與大棚栽培、露地栽培產瓜量和產值記錄統計 兩段栽培與大棚栽培于4月19日初采瓜,露地栽培于5月26日初采瓜,均到7月15日終止。進入產瓜時節,每天記錄好3種栽培的實采瓜量,累計畝產量、產值,以園區采瓜出售的批發價為實際收入記錄(統計情況見表2)。
從表2所顯示的數據可知,兩段栽培春苦瓜畝產可達5565kg,比大棚栽培增產1967kg,比露地栽培增產975kg,畝產值達9305元,比大棚栽培增值2035元,比露地栽培增值3231元、增幅53.2%。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兩段法栽培春苦瓜,在前期充分利用了鋼架大棚處于全密封狀態增溫保濕的優勢,早定植早上市,苦瓜十分暢銷,新瓜上市產地批發價是露地栽培新瓜上市的1.7倍,產瓜期又比露地栽培增加了30天,從而提高了產量和產值。在中后期及時撤去了鋼架上的聚乙烯復合膜,進行全露地栽培,使鋼架內的生態環境與露地栽培相同,晴天的日溫比大棚內下降9~10℃,從而避免了高溫熱害,能大幅度的減少苦瓜日灼病的發生,確保苦瓜正常生長,產量更高。
(通聯:四川省西充縣農牧業局63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