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瑞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間我已經與寓言相伴五年了。記得2008年新年伊始,我在家閑來無事,隨手從書柜中抽出一本寓言集,躺在床上,翻看起來。書中的寓言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感染了我。我一口氣把這本寓言集讀完,故事中所蘊含的哲理,令我回味無窮。剎那間,我腦海里閃過一絲火花,一個念頭涌上心頭:我也要寫寓言。
這個念頭萌發后,我就再也放不下它。現在,我無論工作多么忙,寫寓言的時間一直都沒有被擠占。我邊讀寓言,邊寫寓言。同時,我特別留意身邊發生的事情,將它們作為寫作的素材。我寫的第一篇寓言《鴨媽媽教寶寶學唱歌》,就取材于自己的家庭生活。當初我女兒正上小學六年級,學習相對緊張,而我愛人卻想讓她去學唱歌。我是不贊同女兒學唱歌的,我知道女兒不具備唱歌的天分。當然這不能怪我的女兒,怪就怪我和我的愛人,我們倆骨子里壓根兒就沒有唱歌的細胞,我女兒當然也就遺傳不到唱歌的基因了。我愛人執意讓女兒學唱歌,最后,我不再反對。我想,唱就唱吧,權當學習之余的休息。根據這個生活素材,我寫出了《鴨媽媽教寶寶學唱歌》這篇寓言。我把這篇寓發給長春寓言文學研究會秘書長王位老師。王位老師看后,給了我較高的評價,并鼓勵我繼續寫下去。在王位老師的鼓勵和指導下,我走上了寓言寫作之路。
五年下來,我寫了15萬字的寓言,一部分作品在《學生家長社會》《思維與智慧》《語文世界》《雜文選刊》等雜志發表,還有些被收入《最受小學生喜愛的寓言全集》等多種文學選集。我的寓言文集《爬出井口的青蛙》也將要同大家見面。當然,我不敢說其中有多少精品,但每一篇寓言都浸潤了我的心血,表達了我的所感、所思、所悟。
說句心里話,我過去是一個聽到寫作就頭痛的人。寓言寫作改變了我的觀念,我不再害怕寫作,變得勤奮起來。我在收獲喜悅的同時,也積累了豐富的知識,眼界更開闊,思維更敏捷,寫作水平也提高了。
通過自己的寫作感受,我聯想到了小學生的作文。我不是語文老師,但我一直關注學生的作文。我發現一提到作文,學生就抓耳撓腮,叫苦連天。要么有話不知道怎么說,要么無話可說。即便像擠牙膏那樣擠出一篇作文,也是東拼西湊,胡編亂寫。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我一直在思考,想找到一條捷徑,讓學生化難為易,享受寫作的樂趣。有一天,我在創作寓言時,突然來了靈感:如果讓學生通過學寫寓言來提高寫作能力,也許是個不錯的方法。因為,寓言短小精悍而又生動活潑,有豐富的想象、鮮明的對比、大膽的夸張,這些特點都是學生作文時常用到的。況且,寓言一直受到學生的喜愛,他們都愿意接受這種文體。有了這種想法,我便組織了幾名教師,把“學寫寓言提高作文能力”作為課題研究。
萬事開頭難。學生雖然對參與課題研究的熱情很高,但是,等到動筆寫寓言的時候就“傻眼”了。為了幫助學生克服這個困難,我提出了寫作素養“五字”要領,即“讀、摘、背、觀、感”,讓學生慢慢領悟,放在心里。在“五字”要領的引領下,學生逐步掌握了寫作技巧。不久,有些學生的寓言作品就見諸報刊。學生作品的發表,大大提高了他們對寓言寫作的熱情。有的學生一周寫兩三篇,有的甚至一天寫一篇。
看到學生寫作熱情如此高漲,我就想給學生搭建一個實現文學夢想的舞臺。我捧著學生發表的寓言作品,找校長協商,準備成立一個寓言文學社。讓那些從小就懷有文學夢想的孩子,在這里揚帆起航。我的這一想法,得到了校長的支持。2011年8月,小蜜蜂寓言文學社成立了。小蜜蜂寓言文學社如同一把火炬,點燃了學生創作的熱情;又如一泓清泉,浸潤了學生純凈的心靈。在這里,學生領悟到青春的妙語、思想的火花,更領悟到信念的執著和人生的壯闊。學生們在這片文學樂園里辛勤耕耘,收獲了豐碩的成果。創社至今,學生先后有百余篇寓言作品在報刊上發表。
有人說,如果你耕耘了,就能收獲一份意外的驚喜。這話我信,我的學生也信。因為,我和學生都收獲了這份驚喜。
[思維互聯網]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作文難不可怕,只要同學們積極閱讀,用心感悟,勤于練筆,注重技巧,你就一定能收獲驚喜。
(小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