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范源女士癡迷玉器收藏十幾年,愛玉、識玉、藏玉、說玉。《碎玉軒藏玉筆記》是范源女士的藏玉心得,她選取了收藏的部分玉器,談古論今,逐個解說,解說文字依據真實的收藏經歷而來,既有對傳統文化在玉器上寓意的釋義,也有對玉器材質、器形、加工、年代的分析和看法。此文經過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資深玉器專家楊震華的審定。自本期起,本刊將連載此文,以饗讀者。
金鑲白玉吉祥蝴蝶紋牌,和田白玉質,清代。高5厘米,寬4.6厘米,厚0.6厘米。
這件玉牌來自文物商店。文物商店一向是收藏愛好者喜歡的去處。自感眼力拙的愿意從這里買東西,是因為經過了商店懂行的人作了第一道把關,東西相對比較真,買起來比較放心,不至于花冤枉錢;眼力好的行家也喜歡去尋寶,那里的文物種類齊全、量大,往往能夠遇到市面上難得碰到的好東西,所以盡管文物商店的商品價格高,但仍然趨者如鶩。近年來,藝術品投資高潮迭起,收藏越來越熱,文物商店的好東西已經少多了。一次我到北京一個文物商店看玉,柜臺里的東西真不怎么樣,但還有一位東北的老兄敢于出手,一下子擄走了一大把。
2011年安徽省文物總店舉辦冬季文物展銷會,第一天顧客即人滿為患,雖然是周六而我因開會不得前往,只好忍饑挨餓趁中午人少之時去。果然,中午顧客的確不多。店家說這次玉器不多,我轉了兩圈沒有心儀的玉器,準備打道回府,卻不經意發現了一塊白玉牌。上手觀察,發現玉牌是個殘件,斷了三分之一又重粘的,且價格不菲。店家說,若不如此早就叫人買走了,又說要是完整件,價格要翻好幾番呢。
我也認為他說的有道理,因為這塊玉牌具有若干特點:
一是尺寸大,比一般的子剛牌還要大近三分之一。二是白度夠白,雖是山料,但感覺潤澤。三是設計大氣,寓意好。長方形玉料分成三個區域:上、下區各雕兩只相向的蝴蝶;中區減地陽刻大大的“吉”字,地子平整,拋光精細。而且是雙面工,反面亦同樣設計,唯字為“祥”。這是典型的清代玉牌的結構形式。
考慮上述特點,覺得可以買。但如何解決裂紋的問題呢?萬幸的是,斷裂恰在上區與中區的結合部,沒有傷及中區以下,還有修復的余地。于是,經過與一些藏友和首飾技師的反復磋商,最終決定保全中下區,用白色的K金鑲做一個牌首,以兼顧美觀、承重的需求。分離的上區蝴蝶由于玉質優良,仍然可作小掛件使用。
這塊玉牌為山料,內中含有規律、類似水紋的細小石紋,此種玉料歷代皆存,我自己就有一根明代的玉簪與之類似。有藏友認為這是玉器成品后受“驚”(入土震動等)造成的。我經查驗資料和請教玉料行家,以為它的形成很可能因為和田玉的玉礦形成后經歷了地殼運動,從而結構發生了輕微扭曲變形,即受“驚”在玉礦中早已存在。可喜的是,這種變化只是一種物理現象,沒有改變其元素成分和結合方式,從而與其他未受驚擾的玉料譬如籽料一樣,保留了和田玉一切的優良品質。
改料后的玉牌完整,而且顯得更加雍容華貴,藏友們都叫好。其實,有的藏友在店里比我早見這玉牌,只是沒有我那么執著而已。截斷剩下的蝴蝶,我根據殘斷的地方重新描畫切割線,請玉工照線修磨,于是一個完整的小蝴蝶佩就成了。改得不錯吧?一個小小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