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陳晨,鄭茂
(西安市兒童醫院新生兒科,陜西 西安 710003)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后遺癥發生情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王靜,陳晨,鄭茂
(西安市兒童醫院新生兒科,陜西 西安 710003)
目的分析缺氧缺血性腦病(HIE)新生兒后遺癥發生情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旨在為減少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后遺癥防治提供可參與依據。方法選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00例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采用自編問卷收集患兒的臨床資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后遺癥發生情況,并應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找出缺氧缺血性腦病后遺癥發生影響因素。結果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后遺癥發生率為14.00%(14/100)。經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母體患有基礎病(如心臟病、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貧血、分娩時休克)及患兒因素(如宮內感染、生長遲緩等)致宮內窘迫和慢性缺氧,導致新生兒中樞性呼吸衰竭、昏迷、驚厥等,且新生兒經臨床治療1周后癥狀未消失,經MRI檢查合并有顱內出血,5 minApger評分異常等明顯增加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后遺癥發生率。結論新生兒缺氧缺血腦病后遺癥發生率較高,其影響因素較多,臨床工作中要積極處理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后遺癥發生高危因素,以減少新生兒后遺癥的發生。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后遺癥;影響因素;橫斷面調查
在我國,缺氧缺血性腦病(HIE)是新生兒死亡和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見于窒息足月兒,但也可發生在早產兒。目前,關于該病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與新生兒缺氧缺血后腦部先出現水腫、軟化、出血、壞死等一系列變化及病程長者腦部萎縮有關[1]。近年來,隨著心復蘇技術的推廣和新生兒醫學的快速發展,救治新生兒的技術水平得到不斷提高,大大降低了缺氧缺血腦病新生兒的死亡率,但是,存活缺氧缺血腦病新生兒中仍遺留各種后遺癥,成為小兒常見致殘的重要因素之一,嚴重影響新生兒身心發育,甚至危及新生兒性命[2]。筆者回顧性分析我院近年來收治的100例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的臨床資料,分析患兒發生后遺癥情況及其相關影響因素,旨在為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后遺癥防治提供可參與依據,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00例隨訪資料完整的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其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日齡1~15 d,平均日齡(6.3±3.3)d;26例為剖腹產兒;嬰兒體重1 000~1 500 g者42例,大于1 500 g者58例。
1.2 方法通過查閱大量參考文獻,找出可能影響缺氧缺血性腦病后遺癥發生的危險因素,收集的資料內容主要包括:患兒家庭一般情況、產婦疾病情況、分娩前產檢情況、出生時情況、影像學檢查、臨床癥狀及治療情況、急性期干預情況、早期物理康復情況和疾病轉歸情況。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計分析軟件包分析收集到的臨床資料,采用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法分析缺氧缺血性腦病后遺癥發生影響因素。
2.1 HIE患兒后遺癥的發生情況100例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后遺癥發生率為14.00%(14/100)。其中5例雙下肢肌張力增高或減弱,4例四肢癱,2例新生兒為左上肢不能持物,2例癲癇,1例雙眼不能外展。
2.2 HIE后遺癥患兒母親及新生兒基本情況14例患兒中,男性9例,女性5例;胎齡范圍37~42周,平均(36.7±1.3)周,出生時體重1 380~4 700 g,平均(2 976±114)g。就診時間:8例為生后24 h內,4例為24~72 h,2例為3~7 d。14例患兒母親情況:年齡20~36歲,平均(26.8±3.2)歲,職業為農民居多,占57.1%;體重62~75 kg,平均(64.1±3.9)kg;懷孕胎數:8例母親為第1胎,5例為第2胎,1例為第3胎。
2.3 HIE后遺癥發生的單因素分析將本研究收集到的臨床資料為自變量,以有無出現缺氧缺血性腦病后遺癥為因變量,進行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發現:妊高癥、基礎疾病、胎位異常、臍帶因素、宮內感染、羊水污染、Apgar異常、出生時異常疾病、MRI檢查出血、治療1周癥狀未消失和胎頭吸引者缺氧缺血性腦病發生后遺癥發生率大大增加(P<0.05),見表1。

表1 HIE后遺癥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4 HIE后遺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將單因素分析中有意義的因素為自變量,以有無出現缺氧缺血性腦病后遺癥為因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母體患心臟病、妊高征、貧血、休克或胎兒宮內感染、生長遲緩等因素致宮內窘迫和慢性缺氧,出現昏迷、中樞性呼吸衰竭、驚厥,且經臨床治療1周后癥狀未消失,合并有顱內出血,5 min Apger評分異常等引起的后遺癥發生率明顯增高,見表2。

表2 HIE后遺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缺氧缺血性腦病是指圍產期各種因素導致胎兒或新生兒缺氧、腦血流減少或停止而引起的腦損傷,一旦新生兒缺氧窒息嚴重則可危及生命,存活的患兒也有一部分留下神經系統的后遺癥,給患兒的家庭和社會帶來負擔[3-4]。為此,探尋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后遺癥發生情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本文調查結果顯示,100例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中有14例出現后遺癥,其中,5例雙下肢肌張力增高或減弱,4例四肢癱瘓,2例左上肢不能持物,2例癲癇,1例雙眼不能外展。可見,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后遺癥發生率較高,在臨床工作中我們不但要挽救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的生命,還要關注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遠期后遺癥,改善新生兒及其家庭的生活質量。
母體患心臟病、妊高征、貧血、休克或胎兒宮內感染、生長遲緩等因素致宮內窘迫和慢性缺氧引起的后遺癥發生率明顯增高[5]。究其原因可能與腦組織對缺血缺氧性損害十分敏感,長時間慢性缺氧就會導致各種神經元及膠質細胞、內皮細胞的變性、壞死,引起嚴重腦損害,從而增加了后遺癥[6]有關。本研究對治療1周后癥狀未消失的患兒進行分析發現,其發生后遺癥的概率顯著升高(P<0.05)。因為即使搶救后缺氧得到糾正,減輕了腦組織的損害和神經元的喪失,但是,腦組織對缺血缺氧性損害不可逆。
新生兒出生時若出現昏迷、呼衰、Apgar評分較差或經MRI檢查發現顱內出血等情況,其缺氧缺血性腦病發生后預后較差,容易發生后遺癥。這可能與出現昏迷或呼衰時加重了腦組織的損傷,影響神經組織再生,導致出現不可逆腦組織缺血缺氧性損害有關。
綜上所述,新生兒缺氧缺血腦病后遺癥發生率較高,其影響因素較多,臨床工作中要積極處理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后遺癥發生高危因素,以減少新生兒后遺癥的發生。
[1]張麗欣,邢利和,張麗麗,等.臍血干細胞治療小兒腦癱的臨床安全性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6):1868.
[2]陳恒喜,李彪,張鴻鼎,等.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398例臨床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2,4(4):315-318.
[3]崔彥存,劉翠青.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研究新進展[J].河北醫藥,2012,34(8):1237-1239.
[4]張雪艷,牛冬梅.早期干預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智能發育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16):57-58.
[5]邱其培,石曉東,鐘文診,等.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后遺癥相關因素調查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4): 619-621.
[6]閆小紅,劉艷麗,劉云,等.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預后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1,12(26):2961-2963.
R722.1
B
1003—6350(2014)08—1199—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4.08.0465
2013-08-25)
王靜。E-mail:wj5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