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炎
在人民網看過一篇奇文,曰“二奶反腐的十大優勢”,作者不詳,啰里啰嗦數千字,在筆者看來,兩句話足以概括:
一是二奶與貪官零距離接觸,會知道貪官更多違法亂紀的老底,有圖有真相,一曝一個準,此曰“近知”;二是錢色交易,貪官包了二奶,即說明其驕奢淫靡,墮落是一方面,關鍵是包二奶的錢是哪來的,靠合法收入夠嗎?此曰“贓證”。因此,有司一旦介入,無需調查取證,即可定性其貪。
有趣的是,古代師爺反腐,也有著如今二奶反腐的特點。
師爺與官的關系
宋代以前,還未出現師爺這個職業,倒是幕客、幕僚、幕賓和幕職官等體制內幫辦政務的小吏們,有些類似師爺。如東晉謝安曾說:“郗生(郗超)可謂入幕之賓矣?!臂诨笢啬桓?,做的是參軍,也就是參謀官。五代時著名的“幕僚之禍”,說的是唐昭宗時期的鄭準,他給荊南節度使成汭當推官,其實就是書記官,相當于如今專職搞文宣的貼身秘書。
明代晚期,地方官為了駕馭吏胥,掌握政務,漸興文友幕賓。如萬歷時李樂任淦令,“家人以其不諳政務,請一老主文同行?!崩顦芬嘧苑Q:“近日友人作令,雇主文行者,十有四五”。這種文友或幕友,并不在體制內,無疑是清代師爺盛行之濫觴。
清代師爺到底有多牛?大家不妨去看看陳道明主演的電視劇《紹興師爺》。清代師爺的名目固然繁多,但有兩種師爺,不管衙門大小,均離不開:一種是幫管刑名的,即執法行政;一種是幫管錢谷的,即財政戶籍。晚清張之洞督鄂搞改革,設師爺為科長,又回歸體制內。從此師爺沒落。
毋庸置疑的是,無論幕客、幕僚,還是幕賓、幕友和師爺,他們都是幕主的親信、智囊、私人助理,幕主將他們倚為左右手,委以重任,不可或離。雖然他們不是貪官的枕邊人,也無法跟貪官搞錢色交易,但身邊人的身份卻跑不了,對貪官莫不知根知底兒。他們之所以反腐,跟如今二奶的情形也差不多,或良知未泯,實在看不過眼了,或與貪官反目成仇,“暴其陰事相訐”。
師爺如何反腐
唐睿宗時期,竇懷貞為雍州長史,手下有個司戶叫李元纮,“司戶”相當于刑名師爺,但在唐代卻是吃俸祿的官兒。竇懷貞當時依附太平公主,是一位大大的貪官腐官。李元纮恰好相反,不媚上,性清儉。
有一次,太平公主霸占寺廟里的一個石磨,和尚告到李元纮那兒,竇懷貞企圖包庇,李元纮堅決不干,在判決書上寫道:“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終無搖動。”太平公主無奈,只好把石磨還給了寺廟。李隆基上臺后,太平公主被誅,李元纮遷萬年縣令,積極舉證竇懷貞的貪腐劣跡,終使其在劫難逃,“投水死,追戳其尸”。
明代州縣正式官員極少,屬州與縣衙,其職官最多不過四人,政務主要靠吏員辦理。注意,這里的“吏員”大多也屬于清代師爺一類,靠職官的薪水養活的,不在體制內。如承發房和吏戶禮兵刑工六房,都由吏員管理。
明代“吏員”反腐,有兩個特點,一是靠發其陰私來脅迫長官,如林烴在《林氏雜記·宦游記》提及:“郡邑庫藏,往往不明,而官亦受其累。蓋緣初至,為吏所欺,衙內費數皆取辦,且有受其饋遺者。久之,官長短反為吏把持,噤莫敢出聲?!毕旅嬉环N才是真的反腐。
如嘉靖年間的宛平縣令曹某,貪婪成性,“滿三年,金箱玉囊,動盈千數”。他手下有個幕賓叫孔侑德,跟曹某曾是同鄉同學,私人關系也不錯。但孔侑德比較正派,對曹知縣的貪腐非常不齒,就偷偷記了一本黑帳,以匿名方式遞給了順天府衙門。這下子曹某可慘了,統共做了三年知縣,所干的一件件一樁樁貪污的事兒,全被曝光,順天府基本沒費啥時間與人工,就結案了,可謂零成本。
清代師爺當“臥底”
清代師爺最為活躍,在官場和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極為重要,有良知的師爺也積極加入到反腐行列。
康熙二十年,于成龍受命為兩江總督,自直隸啟程,輕車簡從,微服袖錢數十文,直赴江寧總督府。時江寧知府好像名叫周艮甫(施世綸是在康熙三十二年到三十五年做的江寧知府),周艮甫的刑名師爺也姓周,叫周俞承。于成龍的故事,咱就不說了,人家是著名的“于青菜”,那是出了名的清正廉潔的好官,單說說周俞承周師爺是如何做于成龍的反腐“臥底”的。
那個知府周艮甫,在江寧任職多年,上下勾結,又有朝中權貴撐腰,勢力不是一般的大,貪賄徇私、強霸民女的壞事兒沒少干,甚至揚言:他于成龍再厲害,恐怕倒霉的未必就是我。這話跟今天的“隔墻扔磚頭”意思相近,大概是砸到誰誰自認倒霉,他于成龍未必就敢公開砸我。于成龍是真的沒有公開對準他扔磚頭,而是一面頒發《興利除弊條約》:“本部院下車清介自持,誓不受屬員一毫饋送。”一面在暗中搞策反,發展了一個“臥底”,就是周俞承。
原來,于成龍赴任途中自投旅舍,做了調查,這位周師爺在百姓中的口碑頗好,不吃請,不受賄,辦事也竭心盡力,比較公正。在于成龍的一番激勵下,周俞承欣然答應,回到知府衙門就開始收集整理周艮甫的貪腐證據。由于他是周知府的刑名師爺,知府大人貪腐作惡的故事,以及和許多貪官之間如何沆瀣一氣的牽連,他基本都清楚,很快就完成了“臥底”任務,把周知府違法犯罪的第一手材料遞送到于成龍的案頭。
康熙二十三年,江寧知府周艮甫被誅,周俞承反腐有功,被于成龍保薦,在福建按察使手下混了個副使,干起了專職反腐。
現在常說反腐阻力大,阻力何在?就是因為對問題官員舉證太難。古代師爺反戈一擊,其效果跟如今二奶反腐幾乎一樣:因其近,搜集證據容易;因其知,可舉一反三。忘乎所以的貪官腐官們焉能不紛紛落馬?
(柴華薦自《華聲》)
責編:勾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