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初晴
長不高——生長激素缺乏癥
《科學生活》:身高是人生就業、擇偶的重要指標,父母更是格外重視。請您跟我們讀者講一講各年齡段兒童的身高多少才算是標準?
李嬪主任:我們有個標準的身高曲線,每個孩子不會一樣高,每個年齡段的孩子有一定的身高范圍。身高受幾方面的影響,如遺傳、是否經常得病、休息的情況。休息不好、容易得病尤其是容易得消化道疾病的孩子肯定又瘦又小,但最主要的還是遺傳。
各個年齡時間段兒童身高的范圍有一張曲線圖,在標準曲線圖上加減兩個標準差之內都是正常的,若是向下超出兩個標準差或是我們說的小于P3(第三百分位),那么我們就稱之為矮小癥。符合矮小癥的孩子先要去做檢查,因為矮小的原因不光只是生長激素缺乏,還有許多病癥,如女孩子容易得的特納綜合征即染色體缺少的問題,這樣的孩子看上去就是矮小,而且以后也不會性發育。
一般孩子在兩周歲內,每年要長7厘米以上,若是沒長到就要看醫生了。再就是4歲到青春期前,比如女孩到10周歲前,這段時間每年要長5厘米以上,若是長不到,生長有問題了,也要看醫生了。青春期開始的那兩年,孩子每年要長6厘米以上,若是沒有這個身高突增還是要看醫生。自測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利用“年齡×7+70”公式計算,若是小于這個數字10(厘米),肯定是有問題的,當然這是一種大致的測量方法。
盡管有的孩子在曲線之內,屬于正常范圍,但考慮到遺傳身高,比如父親180厘米、母親170厘米的情況,那樣要將孩子的遺傳身高考慮在內。這樣盡管孩子在曲線范圍內,但不能“壓下線”也算正常。正常人遺傳身高決定了終身高的70%,符合正態分布曲線。個別人父母身高不高,但自己身高很高的情況也有,但為數不多,大部分人還是和遺傳有關的,所以醫生要計算遺傳身高,看孩子是不是沿著家族身高軌跡走。家庭身高較高的孩子身高不能處于曲線較低的標準,對于父母都不高的孩子身高生長曲線沿著最低線也是正常的。評估遺傳身高的多少、在什么限度,可知孩子身高有沒有問題。
《科學生活》:幾歲時孩子還沒有發育、長高的跡象,父母就應該關心孩子的發育問題了呢?是不是因人而異?
李嬪主任:“長不高”與“沒有性發育”,我們稱之為“青春期延遲”。男孩超過14周歲、女孩超過13周歲沒有性發育、沒有長高,就可以稱之為青春期延遲癥患者。這是沒有性發育的情況,但是在這個范圍內,即使有性發育的情況,曲線點只要小于P3,即小于曲線最低點,也需要就醫,有可能是生長激素缺乏或是矮小癥等問題。
父親身高不足160厘米,母親身高不足150厘米,被稱為“家族性矮小”。但孩子身高遠低于遺傳身高,就需要警惕,除了家族性矮小,是否孩子本身也有些問題,這就需要做檢查。
《科學生活》:請您說一說生長激素缺乏癥如何較早發現?若是家長對自己孩子的身高、發育狀態心有疑慮,應該先前往哪個科,檢查哪些項目?
李嬪主任:家長每月給孩子量一下身高,檢查每個月身高的增長速度是最容易發現的。幾個月身高沒變化是肯定有問題的,要盡快前往正規專科醫院的內分泌科就診。但家長來就醫的原因一般是發現自己的孩子在班級里算矮的,故我們會先診斷孩子是不是矮小癥,即看身高是不是小于2個標準差。如果孩子身高處于標準生長曲線最低值,可以先觀察身高增長趨勢3個月,如每年身高增長在5厘米以上,就沒有問題。一年中季節不同身高增長度也不同,一般5月至10月身高增長最快,可達每月1厘米,其他月份0.4~0.5厘米即算正常。知道每個月大概長多少,這樣才能正常評鑒孩子的身高。
所以,就診首先看身高是否達標、家族身高如何。若身高位于正常范圍最低線,那就3個月后再看身高增長速度。若是增長速度不達標,或身高低于同地區、同年齡、同性別2個標準差以下,即可診斷為“矮小癥”,需要進一步做甲狀腺功能、生長激素激發試驗,女孩做染色體檢查等確定矮小原因后再進一步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孩子是宮內生長遲緩(SGA),以前被稱為足月小樣兒,一般是由于在胎內的營養不足,即使足月出生但生下來身長、體重就不足。換句話說,足月新生兒出生身長是50厘米,這些孩子的身長可能只有45厘米,體重也比正常孩子輕。這和早產一樣也是引起矮小癥的原因,但一般在3歲之后能達到正常孩子的身高,有少數不能達到正常標準的孩子,也需要補充生長激素治療。
《科學生活》:生長激素缺乏癥該如何治療呢?可否治愈?若是使用激素會不會對孩子的身體健康有一定的影響?
李嬪主任:影響身高的原因有很多,查明原因后,缺乏生長激素的孩子需要注射生長激素。缺乏生長激素的人注射生長激素后,就會長高,疾病也就被治愈了。
考慮到用藥風險,一般預估男孩終身高達到160厘米、女孩150厘米即可停藥,不一定非要到骨骺閉合為止。如果監測指標出現問題,那就必須停藥,安全第一。生長激素完全缺乏的孩子可以延長注射時間,部分缺乏的孩子有些到了青春期還可以長高。
注射生長激素是有一定的風險的,不過副作用的發生率是非常低的,但一定要嚴格檢測,而且,一些副作用是可以通過早期監測來避免的,這就需要醫生留心留意。如甲狀腺功能低下或是血糖高,所以注射了生長激素的人一般在注射后一個月查一次甲狀腺功能,之后每3個月檢查一次。早期發現副反應的發生,可避免嚴重副作用的發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