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華
校園是校區內教學、活動、生活場所,也包括校區周邊的社區及道路、學校組織活動的場所等等。近年來校園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家庭及社會的高度重視,校園安全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也取得了較大成效,但是校園安全事故預防與處理機制建設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程。長期以來,由于一些學校安全意識相對薄弱,管理較為粗放,安全基礎設施較差,設施倒塌、食物中毒、青少年網癮等校園安全責任事故屢有發生,再加上地震、火災和突發性社會治安事件等造成的傷害,校園安全事故已成為影響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校園安全正面臨嚴峻的考驗。同時,由于校園傷害事故引起的人身傷害訴訟也日漸增多,學校對學生傷害事故的處理問題也成為學校工作的棘手問題,因此學校如何預防、減少校園學生安全事故的發生,如何依法正確處理學生傷害事故已成為學校面臨的重要問題。在事故發生后如何在第一時間采取正確的措施將事故損害降到最低,成為學校面臨的難題。
一、校園安全事故的主要內容。
大學階段的學校安全工作對象具有人口密集、人數眾多并且處于青春期易沖動、學生來自全國各地結構復雜等特點。學生對安全問題認識上存在較大差距,在自我行為管理方面缺乏自我控制、自我調節能力,同時社會不良文化(如網絡、影視、文學作品中的暴力文化等)對學生缺乏必要的屏蔽、給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等,都在不知不覺中給學校安全工作帶來隱患。
綜合當前校園安全事故,主要可以分為如下類別。
第一類是校園暴力,包括:1.非法進入校區的犯罪活動、社會安全事件、公共衛生問題等引發的事故;2.校園內發生的暴力事件、性騷擾、侵犯人權的行為給學生造成的心理傷害;3.學生由于生活中的瑣事引發的同學之間的肢體沖突,由于哥們義氣參與群體斗毆事件;4.聯絡校外人員毆打同學、發泄不滿或敵對情緒,由于早戀引發的積怨沖突等。
第二類是校園意外傷害事件,主要有:1.學校的設施、設備、有關的建筑物倒塌、火災、樓梯間擁擠等原因造成的學生人身傷害事故;2.教育教學活動中故意或過失造成的學生人身傷害的事故;3.體育課、運動會造成的運動傷害事故;4.學生不能夠遵守學校規定的作息時間、離開校園時出現的各類問題,學生不遵守道路交通規則引發的安全事故(如校門口橫穿馬路、違反駕駛機動車輛規定等);5.學生不遵守校規校紀(如樓道擁擠、課間教室內打鬧、校園追逐打鬧、課余時間到危險場所玩耍,冬季到冰上、夏季到未知的水域等)引發的安全問題;6.學生不遵守外出集體活動具體規定(如不按規定線路參觀游覽、攜帶或購買危險物品等)引發的各類問題;7.由于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不遵守操作規程(如在具有實驗學科教學過程中對如強酸、強堿、玻璃儀器、易燃易爆物品等危險化學品使用不當問題)引發的安全問題;8.體育課及學校集體體育活動時間由于未按要求完成準備活動、未按規定動作要領進行運動以及參加不適合個人體能的運動項目產生的傷害;9.在社會實踐、美術設計等課堂使用的有關工具如鐵鍬、裁紙刀等管理方面潛在的隱患;10.部分學生對學校教學設施的破壞導致的安全事故(如廁所設施、課桌椅、樓道物品等)。
第三類是學校衛生安全問題,包括:1.學校的食堂飲食衛生或其它食品安全問題引起的突發中毒,造成師生人身傷害的事故;2.突發性傳染病及疫情,如非典、禽流感、流感、紅眼病、肝炎等主要表現在流行病發作的個人防護與診治不規范;3.不按安全飲食要求,食用不潔食品(如飲用未經加熱的自來水、購買衛生不達標的小食品);4.學生吸煙、吸毒以及上網成癮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如聚眾、索要財物)。
第四類是自然災害及不可抗力事件,表現有:1.地震、火災、雷擊等重大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使學生面臨危難和傷害,2.學校周圍的危險源(如加油站、危險品生產經營場所)的事故隱患給學生帶來的安全威脅和傷害。
上述安全事故主要是從學生方面進行的歸納,從教師和學校方面還有諸如:教師教育管理過程由于體罰或變相體罰引發的事件;學校設施維修與管理不當、不及時引發的事故;學校管理責任落實不到位引發的安全事故等。
二、校園安全事故的成因分析
學校發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很多,校園安全問題錯綜復雜,但觀其形式、究其原因,不外乎就是客觀隱患、主觀疏忽、管理不力、外部影響及自然原因等方面引發的安全事故,如因發生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臺風、海嘯、洪水、冰雪等自然原因導致處于災害區范圍內的學校遭受損失的事件。也有人為原因引發的安全事故,如因管理不善、學生安全教育不到位等管理不力因素引發的火災、食物中毒、打架斗毆、殺人偷盜、房屋垮塌等事故。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成因。
1.安全教育不到位,對安全工作重視不夠。這幾年各類高校都在擴招,學校各級管理者十分重視經濟效益,卻忽略了校園的安全管理,對校園安全隱患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對學校師生員工的安全教育強化不夠。學生私接亂拉電線、違規使用“熱得快”等大功率電器的現象較普遍,在宿舍吸煙、點蚊香、點蠟燭等引發的災害事故時有發生。如某學校女生宿舍發生了因使用“熱得快”燒水引發的火災事故,令人痛心的是4位花季少女的生命隕滅。當然,也有因為電器增多、用電量增大,而原有線路超負荷工作、電線老化引發的事故,這同樣與學校管理者不夠重視有關。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因學校重視不足,管理力度不夠,學生在校外租房、在校外餐飲娛樂場所飲酒過量、封閉式管理學校的學生爬墻外出、通宵上網等導致的意外傷亡、治安或刑事事件。
2.安全經費不足,安全監管不到位。有些學校因辦學經費不足,一些年久失修的教學樓、宿舍樓及其它教輔場所還在繼續使用。這些房屋多少都存在著各種隱患,因而隨時都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另外,因經費不足,學校對安全設施的投入不足,如有的學校消防器材未按規定配足,有的宿舍沒有安裝應急照明裝置,有的技防系統(監控)的覆蓋面嚴重不足,有的學校從事安全保衛人員的配比不夠,從而導致技防和人防都不到位,容易引發安全事故,值得各高校高度重視。學校相關部門對教學、生活的各個環節監管不力,容易發生安全事故。如后勤膳食部門對食堂的監管不力,可能會導致食堂衛生不達標,師生因食用過期變質的食物而發生食物中毒;對建筑施工場地監管不到位,致使師生誤入施工場地,或建筑材料亂堆亂放等,引起人員傷亡;對教學和實習設施設備監管不力,致使設施設備被破壞,影響正常教學,甚至造成學生實習中的傷亡事故等。
3.心理疏導不到位,心理失衡。造成破壞的學生,大多數都存在不能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不懂如何正常地與他人相處等引起的心理疾患。這些心理疾患如不加以疏導,就會導致心理失衡,達到一定程度往往會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學學生馬加爵因對在一起玩耍的4名同學不滿,將他們殺死并潛逃。此外,學生因個人感情問題出現的自殺事件,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校外其他人員之間因溝通不善引起誤會而導致的打斗流血事件,學生因個人心情不暢而蓄意破壞他人或學校財物的事件也時有發生,比如最近發生的復旦大學投毒案。
4.亞文化和不良的外部環境對校園的影響。近年來,一些領域道德失范,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滋長,封建迷信活動和黃、賭、毒等丑惡現象泛濫,文化事業受到消極因素的嚴重沖擊,危害學生身心的東西屢禁不止,使學生認知產生偏差。有些學生由于意志比較薄弱,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面對不良現象和行為,往往缺乏辨別能力而躍躍欲試。一些武俠、言情小說、影視人物,凡是帶有傳奇色彩的黑社會人物對他們起著極大的影響。正是受這些不良亞文化的影響,一些學生價值觀念發生了變化,開始一味地追求享樂、極端個人主義、花天酒地、拜把結盟,無視校紀校規,對法律缺乏敬畏感,導致團伙作案的違法犯罪活動越來越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