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方晨



德國曼海姆科技館的全稱為“MANNHEIMTECHNOSEUM”,TECHNOSEUM其實是一個派生的單詞——由TECHNO-logy和mu-SEUM組合而來。因此,單從館的名稱我們就能發現,曼海姆科技館的展陳方式就是——既展示前沿科技成果和最新發明,也保留著工業革命時期珍貴的歷史資料和藏品,可以說將人們概念中古老的博物館和現在的科技館緊密融合在了一起。我認為,這個館的最大特點就是:從科學與人文的角度來探討科技革命對人類和社會發展的影響,賦予普通人眼中冰冷而刻板的機器以沉甸甸的歷史感和生動的故事性。換句話說,這是一個“有故事”的館。
科技館初探
該館展示的總面積為9000m2,其中包括900m2的臨展面積,年參觀量大約為20萬人次。是繼德意志博物館(慕尼黑)、德國科技博物館(柏林)之后,德國境內第三大的科技館。
德國曼海姆科技館常設展主要是展示18世紀德國工業化生產時期的科學技術,但是,他們不僅僅是單純地展示各種機器和技術,而是將當時的歷史背景、社會發展、人文環境都融合在了展示中,期望讓觀眾能夠全方位地理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社會的影響。該館的教育活動十分有特色,這里每天有3~5場的科學秀,進行科學秀的講解員都是曾經在工廠里工作過的工人,比如:紡織廠、汽車廠、印刷廠等,他們結合自己親身的經歷向觀眾介紹這些古老的機器是如何使用的,如今這些機器又是如何被更新換代的,并指導觀眾操作這些古老的機器,這樣的科學秀在當地十分受歡迎。
科技館從2004年陸續開始進行更新改造,這些更新的展區充分滿足了公眾對“互動”的需求。更新的展區統稱Elemanta, 共分為三期,Elmenta1 在2004年完成,通過各種互動展項展示18世紀工業革命開始時的一些技術變革,觀眾不僅可以了解技術變革的實驗故事,比如伽利略的落體實驗、半球實驗,也可以在展區中親自動手操作實驗裝置,重現這一實驗的過程。Elmenta2在2005年完成,展示內容由19世紀斯圖加特手工業博物館展覽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不僅展示典型的手工業的作品和工業化產品,也剖析這些展品背后的經典科學原理,如電器插座的電是從哪里來的?為什么飛機會飛?各種形式的波是如何傳播的?運動會產生熱,形成熱能并轉化為其他的能量等等。觀眾都可以在第二部分的互動展品區域里發現科學原理和它們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Elmenta3 于2011年完成,主要介紹在21世紀影響社會發展和技術進步的前沿科技,如:材料科學、能源、環境科學等。
鎮館之寶
除了傳統的展品之外,曼海姆科技館還有一件大型展品——“曼海姆號”寬葉短槳蒸汽船。在美麗的內卡河上,蒸汽船與游弋的天鵝為伴,安靜而閑適地等待著游客登船參觀。這艘蒸汽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29年,是當時CHRISTOPH RUTHOF造船廠制造的第一千艘蒸汽船,初次下水試航時它曾被命名為“美因茲號”。該船由蒸汽引擎和槳輪作為驅動,可容納2500名乘客進行短途旅行。直到1956年,改名“曼海姆號”并沿用至今。
“曼海姆號”真實地還原了當年作為內河航船的一些場景:主甲板的末端擺放了展示內陸航運造船業發展歷史的相關展品;下一層甲板,以前作為船務人員休息的地方存放著一些展品,展示了以前船員的孩子在船上臨時的“家”以及潛水救援的一些裝備用品。這些從另一個角度告訴我們,除了科技進步,經濟和社會變革在內陸河道航行的歷史上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外,“曼海姆號”上還保留著船艦上船員使用的廚房和一些器皿用具,以及巨大的引擎和槳輪操作間。登上“曼海姆號”的游客可以從玻璃窗戶里看到船體的“心臟”、槳輪的位置,體會到船員在如此狹小、艱苦的條件下工作并忍受蒸汽引擎高溫炙烤的不易。
將科普與休閑融為一體
如今的“曼海姆號”已被改造成一個巨大的流動科普課堂。參觀“曼海姆號”的游客不僅可以了解蒸汽船的內部構造、驅動原理和原有場景,還能利用內卡河的先天資源參與、體驗許多科學小實驗,如:從內卡河中取水,通過顯微鏡來觀察內卡河水水質情況;水中的某些物質是否會對環境造成傷害等等。在船上一層和二層分別設有WORSHOP活動室,為預訂的學生團隊準備了與“曼海姆號”蒸汽船相關的知識問答(如有一件展品可以計算驅動一艘蒸汽船需要多少能源)和動手制作活動(如通過簡單剪裁和粘貼可以制作一艘蒸汽船),還有一些針對生物學、物理學知識的互動展品讓親子家庭和年輕的游客動手參與,加深對蒸汽船功能的了解。
如果天氣條件允許,游客還可以坐在甲板上欣賞河道兩岸的景色和過往的船只。每年的8月,曼海姆科技館還邀請當地著名的演奏者和歌唱家在“曼海姆號”上舉辦音樂會,大批當地的居民和游客慕名前來。
“曼海姆號”蒸汽船作為一個科普場所雖然并不大,但卻承載了相當多的內容,它是一艘舊工業時代的老蒸汽船,也是一座記錄德國內河航運發展的博物館;它是一個讓青少年了解各類機械原理和物理知識的課堂,也是一個可供大眾休閑游覽的景點。以此管中窺豹,也讓我們初步了解到德國在科普場館整體規劃設計方面的一些理念:一個現代化的科普場館,面積可以不大,但必須要有特色;內容可以不多,但功能一定要多元。
在曼海姆科技館你無論走到哪里都能發現它與當地的環境和特色巧妙融合、無縫銜接,真正做到“接地氣”,所以能夠常開常新。雖然該科技館在硬件上的優勢并不明顯,但借助展品和環境本身還能夠衍生出符合各種參觀團體需求的科學實踐和活動,同時將科普與教育、文化、休閑甚至旅游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這無疑才是給我們最大的啟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