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叢叢

當褚橙、柳桃、潘蘋果成為流行詞時,中國農業終于走向品牌化道路。商業大佬們的一次事業上的轉彎,帶給農業無限商機,“投資農業就是投資未來”,成為新的共識。
潘蘋果:企業家的信用延伸
2013年底,潘石屹成為家鄉天水蘋果的代言人。
在此之前,他曾經代言過漢王科技,出演過三部影視作品,出版過十本書籍,與農業無任何瓜葛。
他在微博中陳述原因,“每年我回老家,看到我的童年的小伙伴們都在種蘋果。生活不容易,許多苦難好像都集中降在他們的身上,喪妻喪子,疾病和貧困在折磨著他們。我愿為家鄉的花牛蘋果盡力,幫助推銷他們種的蘋果。”
此時,作為公認的蘋果最佳產區,天水蘋果每年的產量達兩萬斤,而能銷出去的,不足三成。
賣力的潘石屹不但自己在微博上吆喝,還在自己的銀河SOHO外擺起了攤子,“家鄉的味道”成為天水蘋果的宣傳要點,但更重要的是,潘石屹作下保證,“無論蘋果個是大是小,變成‘潘蘋果一定要沒有農藥殘留。”
這樣的蘋果,以盒盛裝,每盒3斤,共計12個,售價88元,是如今市價的6倍。但與之前的滯銷不同的是,“潘蘋果大受歡迎,滿意度達到80%。”
從滯銷品變成了香餑餑,天水蘋果多的只是個代言人。但顯然,這才是關鍵。作為地產大王,潘石屹身后隱形的個人名譽、信用,為因毒蘋果事件而對農產品產生信用危機的中國消費者們,提供了保障。
勵志橙:電商與農業的完美結合
2012年,“褚橙進京”成為熱詞,褚時健再一次引起人們的關注。
這位紅塔集團的前掌舵人,是中國有名的“煙草大王”,1999年因貪污被判無期徒刑,2002年保外就醫時,他已然74歲,準備第二次創業。
在推拒了眾多煙草企業的邀請后,褚時健從朋友那里拼湊了3000多萬,和妻子回到了云南哀牢山,開始了“戴一個大墨鏡,穿著破圓領衫”的十年種橙生活。
他的朋友說,“褚時健二次創業,進入冰糖橙這樣一個市場幾近飽和的行業,就是想要證明在體制外也能成功。他是在探索一種新農業模式。”
在他的果園中,種果樹不再是靠天吃飯,而是依靠精準的數據——每畝地148株果樹,株距和行距分別是2米和3米,每棵果樹上修剪只剩260個左右的果子。在這樣的嚴控下,褚橙有著高達18:1的酸甜比,遠超同類。
2012年,橙子進京銷售,在看到與沃爾瑪、家樂福等大型超市的高額費用后,褚橙褚時健做了個大膽的決定,將農業與電商結合起來——他與本來生活網簽約,開始網絡銷售。
沒想到反響驚人,12元每公斤的橙子,“最初只想試銷20噸,但一個月,我們銷售了200噸。”本來生活運營中心副總經理蔣政文說。
褚時健的經歷成為了橙子的賣點,一個74歲老人的創業雄心,讓它成為勵志的代名詞。“品褚橙,任平生”的廣告語,“80后致敬80后”夢想傳承系列視頻,“母后,記得留一顆給阿瑪”的限量個性包裝,不但讓褚橙徹底打響,也讓與電商合作,成為農產品銷售新模式。
柳桃:賣的就是品牌
柳傳志進軍農業,顯得野心勃勃。
早于2012年,聯想就成立了負責農業的佳沃集團,2013年5月,柳傳志在微博上兜售佳沃藍莓,正式吹響了進軍農業的號角。他號稱“每一顆佳沃藍莓都擁有身份認證,可以通過二維碼追溯到產品生產全過程,包括種植地、生產地,甚至是產品負責人”。
無論何時,佳沃兩字與藍莓緊緊聯系在一起,品牌成為柳傳志的法寶,“首先要有一個亮相的品牌,我們選個打進品牌的切入口,選的就是高端水果。”
而人們不知的是其背后的故事。一次訪問歐洲時,當地有位官員問他:“你們連自己吃的東西都搞不好,還談什么知識產權,談什么誠信?”“我當時真的覺得好難回答這個問題,只能說:社會正在進步、正在轉化之中……”被問得啞口無言,柳傳志當即便心生了做農業的想法。“要改變這種狀況,只能是靠自己做出好的產品,好的品牌。”
當然,品牌是應對食品安全的最佳做法。“含有毒素的東西從種植、養殖開始,然后到運輸、到銷售,每個環節都有可能把有毒的東西帶進去。而我們提供的現代農業,一是可從種植、冷鏈到運輸,全產業鏈控制。二是全過程可追訴。”
時至2013年年底,柳桃正式上市。
柳傳志利用各種場合進行稱贊,“這個獼猴桃是黃色的,吃上去口感和綠色的不一樣。獼猴桃營養豐富,據說有人吃完了以后白頭發就可以變黑,沒頭發就可以變有頭發。”
但其價格也是高大上,至尊款每箱六斤,共計27個,售價198元。柳傳志認為,“在食品安全備受關注的當下,中國有很大一部分人愿意溢價吃到安全食品,這就是現代農業很大的盈利空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