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宋濤 設計 田偉
越野孤旅中的救命物
文 宋濤 設計 田偉
我喜歡駕駛越野車旅行。到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找一些只能在畫片上見到的風景。當周圍萬物仿佛都唯你獨享,當遠離城市的黑夜空氣中只剩下汽車、星星和你自己,孤獨也能變成旅行的魅力。
獨自旅行的驚險刺激自不用說,陌路上暗藏的危險狀況卻有可能因為一個被忽略的“救命物”,而讓你的夢幻旅程毀于一旦。這次我們來聊幾個容易被忽視的救命物件,它們或許能成為拯救你完美自駕之旅的救命稻草。
為了防止發動機進水我們通常會加裝一個涉水器。涉水器幫助提高涉水深度,還能提高發動機進氣口的高度,高度越高,空氣質量就越好,更有助于發動機工作。
不過除非是發燒友級的越野玩家,或常常需要進行極端條件下的越野穿越,否則涉水器對于獨自上路的你來說并非必不可少。慎選路線不冒進,才是獨行路上的王道。
絞盤通過外來的動力,轉化成纜線的拉力,從而把動彈不得的汽車拉出困境。 絞盤主要起到的是牽引作用,可在雪地、沼澤、沙漠、海灘、泥濘山路等惡劣環境中進行車輛自救。
絞盤仍然屬于專業類的施救或自救工具,且對使用者有比較高的專業要求,好處是只要找到可靠的支點,它就能在理論上帶你脫離險境。缺點是你如果獨自置身于一處空曠的荒野上找不到固定點,那絞盤的救命意義就不大了。
如果絞盤還算是可有可無,那么千斤頂就是必須要帶上的裝備了。自駕路上換胎陷車這類突發狀況是常有的事,常在路上走的你遇到這種事恐怕也很淡定了,胸有成竹地拿出隨車的小巧支架準備搞定一切。
千斤頂的魅力在于可以把車,頂到你需要的高度,但前提是你必須得把車里自帶的剪式千斤頂放到車身子下面,如果車陷得比較深,那獨自上路的你就只有干著急的份兒了。這也是支架式千斤頂的短板。
獨自上路,我更推薦“猴爬竿”類型的救援千斤頂。救援千斤頂可以靈活尋找更多的支點,比如車架,輪轂這類較高的支撐點,更容易將深陷泥坑中的車身抬舉出來,并上升到較高的位置,用騰出來的雙手在輪胎下墊入沙板,木板或石頭等具備較好摩擦力的填充物,然后把車開出陷車位置。
除非是在自己家里,否則你永遠無法預判人在囧途時能保證怎樣的戶外環境和住宿條件。只身上路,車幾乎是最可靠的伙伴,它遮風擋雨還不會讓你露宿街頭,不過如果在低溫環境下在車里過夜可不是件舒服的事,這時候一個不會占據過多行李廂空間的睡袋就成了你最需要的救命裝備。
如果你不在乎溫度和環境,不需要睡袋這樣的“累贅”,至少該保持一份溫暖的心情。
熱是一種心情,是治愈孤獨和沮喪的良藥。毫不客氣地說保溫杯是精神拯救的裝備,任何一次孤獨的旅行都會有寒意襲來的時刻,一杯蒸騰著水汽的熱茶或許能幫你重建信心,擺脫困境。
如果連喝涼水你都能忍,那么聽我一句,苦自己可以,對車好點。
你可能了解自己的車能夠續航多少公里,但絕不知道下一個加油站離你有多遠。足夠的燃料是帶你脫離困境的基本要素,便攜式備用油桶能夠在彈盡糧絕之時救你一命。
是的,和你的行駛輪胎一模一樣的備胎。用最快的速度換好備胎,絕對是旅行路上遇囧之后最為酣暢的事。但如果這條備胎達不到另外三條輪胎一樣的表現,結果就杯具了。我想到了若干年前在大興安嶺山路上那個繁星滿天的夜晚,美得我都忘了自己等了幾小時救援了。我的某款德系座駕標配的袖珍備胎在換好后不到兩分鐘,就又被山路上的碎石擊穿了。我只能寄希望于同事帶著我的車輪先行趕往下一個最近的城市,換到原尺寸輪胎再折返回來救我。伸手不見五指的大興安嶺夜……還好我不是一個人。
高科技指數 :算了吧!
沒錯,一把鏟子,一把足夠大,足夠堅固樸素的鏟子,質量達到路邊“軍需勞保”店的標準就行。很多人覺得在后備廂放這么一個“家伙”會顯得低端和粗魯,事實上,在沒有發生問題之前,所有牢騷都顯得蒼白無力。去年冬天,在一個開著標致207的內蒙古大哥,用一把粗糙的軍鏟把我擔在雪堆上的路虎車救下來之前,我已經因為沒帶鏟子而在風雪中懺悔了兩個小時。
除了擁有漫長冰雪季的北方城市,我很少見過擁有城市四驅車的人還在后備廂里常備一副防滑鏈,即便真的買來,獨自旅行的路上也不方便經常使用。無論是破冰挖雪,還是平丘墊物,路上孤獨的你要記得帶上一把鏟子。
高科技指數 :0星
是的,如果以上“救命物”你一件都沒有,那么請務必帶著一顆勇敢的心上路,無論遇到什么都保持沉著和冷靜,剩下的事就祈禱有好運降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