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斌
江西省贛州市立醫院心內科,江西贛州 341000
主動脈球囊反搏在老年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中的應用
劉偉斌
江西省贛州市立醫院心內科,江西贛州 341000
目的 探討主動脈球囊反搏在老年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選取本院2007年10月~2014年4月收治的38例老年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針對不同病情與治療情況,采用主動脈球囊反搏治療,觀察治療前后的血流動力學、并發癥等。 結果 5例(13.16%)患者院內死亡,11例(28.95%)患者出院1年后死亡。男女兩組患者的病情特征及預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心源性休克與非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院內死亡率與1年后死亡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主動脈球囊反搏治療后,患者的血流動力學好轉,與術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例患者血小板計數進行性下降,2例球囊破裂,并未出現嚴重并發癥。 結論 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特別是合并心源性休克或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患者,采用主動脈球囊反搏治療能夠促進血流動力學狀態的穩定,爭取足夠的時間為患者進行血運重建,進而降低死亡率。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主動脈球囊反搏;老年
主動脈球囊反搏(intra aortic balloon pump,IAPB)是一種左心室機械輔助裝置,其可以有效降低心肌耗氧量,緩解心臟負擔,對心肌需氧與供氧平衡的改進、保證血流動力學狀態的穩定極為有利[1]。通常情況下,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往往會使用IAPB進行輔助治療。近年來,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過程中也開始使用IAPB,且其保護性與預防性呈現顯著提升的趨勢,將IAPB運用于老年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的治療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血流動力學狀態的穩定,降低老年患者的死亡率[2]。本研究對本院收治的38例老年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采用IAPB治療,效果顯著。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07年10月~2014年4月收治的38例老年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齡62~87歲,平均(66.5±9.8)歲;其中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27例,不穩定性心絞痛5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6例;另外,有11例患者存在心源性休克。
1.2 方法
患者確診后常規術前口服抗血小板、調脂等藥物進行治療,在心導管室中實施IAPB置入術后,再進行冠狀動脈造影術以及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治療。做好手術準備工作后,在無菌狀態下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采用Seldinger技術進行股動脈穿刺置管[3],通過8F鞘管將IAPB泵的球囊導管置入患者體內,利用X線檢查IAPB的所在位置,然后將反搏球囊的遠端移至左鎖骨下動脈開口2 cm處的位置[4]。將患者的身體和球囊導管固定,在儀器的幫助下,利用負壓方法,抽出連接管線與球囊中的空氣。連接設備和氦氣瓶,合理調整氦氣瓶與反搏泵的相關參數,且將觸發模式設定成R波。在氦氣輔助下使反搏球囊于主動脈瓣進行不斷運動(即收縮與擴張),合理調節氦氣瓶的充氣時間,讓主動脈壓力降支切跡上出現“V”型壓力波,以便適度降低患者的舒張壓[5]。剛開始治療時,反搏球囊的收縮與擴張程度應設定成1∶2,拔管前的0.5~1 h,將其比例調成1∶4。通常情況下,IAPB導管在患者體內治療時間以7~14 d為最佳,治療時間最長30 d[6]。治療過程中必須實時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當患者的心臟供血穩定、血流動力學得以改善且患者能夠耐受1∶4的反搏比例時,撤除患者體內的IAPB裝置[7]。
IAPB的禁忌證:主動脈瓣關閉不全者;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竇瘤以及主動脈瘤等破裂者;存在內臟與全身性出血趨勢者;伴有血管疾病,氣囊放置困難者;不可逆腦損傷等。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患者術前以及術后0.5、1、12、24 h的血流動力學情況;同時觀察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療效判定[8]
術后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定,顯效:與術前相比,患者的血液流動穩定性與心臟供血有所提升,提升幅度>50%;有效:與術前相比,患者的血液流動穩定性與心臟供血有所提升,提升幅度為20%~50%;無效:與術前相比,患者的血液流動穩定性與心臟供血未提升。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數×100%。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男女患者治療效果的分析
采取門診、電話等方法對全部患者進行隨訪。在本組中,5例(13.16%)患者院內死亡,11例(28.95%)患者出院1年后死亡。
本研究中男性組21例、女性組17例,其中男性組中有6腦梗死病史,9例脂肪肝,17例糖尿病,15例高血壓,14例吸煙;而女性組中有7例腦梗死病史,10例脂肪肝,14例糖尿病,19例高血壓,4例吸煙。兩組患者病情的特征及預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心源性休克與非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療效果的分析
本研究中心源性休克11例、非心源性休克27例,其中心源性休克組患者的死亡率為54.55%(6/11),非心源性休克組為37.04%(10/27),非心源性休克組的死亡率明顯低于心源性休克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血流動力學分析
患者術后0.5、1、12、24 h的心率明顯低于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患者術后0.5、1、12、24 h的舒張壓明顯低于術前,患者術后12、24 h的收縮壓與反搏壓明顯低于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患者術前、術后血流動力學情況的比較(±s)
表1 患者術前、術后血流動力學情況的比較(±s)
與術前比較,*P<0.05
?
2.4 并發癥情況的分析
在38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其中3例為血小板計數進行性下降,2例為球囊破裂。并未出現假性動脈瘤、急性腎衰竭、穿刺部位局部血腫等。
臨床上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是一種較為多見的心血管內科急癥,是一種危急重癥,病死率極高。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進行搶救的最理想方法是以規范藥物治療為基礎,及早對患者實施冠狀動脈血運重建術,以開通梗死或狹窄相關血管,進而恢復血液流通[9]。而老年患者罹患急性冠脈綜合征本身是一種高危情況,在進行PCI治療過程中,IAPB是一種極為關鍵的保持血流動力學穩定的方法,其在缺血心肌灌注提升冠狀動脈血流方面起至關重要的作用[10-11]。在對患者進行PCI術時聯合使用主動脈球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老年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的死亡率。
IAPB一般通過對心臟內部血液循環的改善,達到治療老年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目的[12-14]。對急性冠狀動脈患者采用IAPB,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舒張壓,加速心臟主動脈脈瓣的開啟,縮短患者心肌等容收縮的時間,進而達到降低心臟壓力、控制工作時間、降低工作做功、減少心臟耗氧量的目的。在舒張期閉合后心臟主動脈經由主動脈球囊進行充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心臟在舒張期的主動脈脈壓,使心臟血液灌注量增多,進而有效地改善心肌供氧與供血的情況,改進心臟工作條件,最終實現強化心臟功能的目的[15]。本研究中對38例患者采用IAPB治療,效果較佳,其治療后的血流動力學情況得到明顯改善。由此可見,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特別是合并心源性休克或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患者,對其采用主動脈球囊反搏治療,能夠促進血流動力學狀態的穩定,進而爭取足夠的時間為患者進行血運重建,降低死亡率。
[1]楊斌,王旭,邵一兵,等.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急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無復流現象的臨床研究[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1,27(4):294-298.
[2]孔令超.主動脈內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應用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24):2250-2251.
[3]周蓮,江敏,文玲,等.高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輔助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5):1376-1378.
[4]汪浩,賈紹斌,張政軍,等.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術輔助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生存率研究[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3,42(6):545-550.
[5]王輝,盧家凱,呂譽芳,等.主動脈內球囊反搏在冠心病高危患者行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中的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2,28(10):998-1000.
[6]方臻飛,黃億源,胡信群,等.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搶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間隔穿孔患者的療效分析[J].中國急救醫學,2014,34(2):149-152.
[7]趙昕,韓雅玲,王守力,等.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術輔助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主干病變患者的療效分析[J].中華醫學雜志,2012,92(38):2685-2688.
[8]張鵬飛,鐘志雄,李斌,等.主動脈內球囊反搏在高危急性冠脈綜合征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19):57-59.
[9]張瑤俊,陳紹良,田乃亮,等.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臨床應用[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0,10(8):1494-1496,1500.
[10]陸銘,梁春,任雨笙,等.主動脈球囊反搏在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應用效果及性別差異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11):1234-1237.
[11]應少香.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病人應用主動脈球囊反搏的療效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4,(5):2431-2432.
[12]盧世文.主動脈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12,23(23):24-25.
[13]鄒瓊輝,新怡康,馬偉東,等.主動脈球囊反搏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5):37-38.
[14]鐘文菲.主動脈球囊反搏術聯合機械通氣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護理體會[J].山東醫藥,2011,51(21):103.
[15]黃麗霞.主動脈球囊反搏支持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冠脈介入治療的效果觀察及護理[J].海南醫學,2013,24(17):2631-2633.
Application of intra aortic balloon pump in elderly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LIU Wei-b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Ganzhou Municipal Hospital of Jiangxi Province,Ganzhou 3410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tra aortic balloon pump in elderly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Methods38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07 to April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for different condition and treatment,they were given intra aortic balloon pump treatment,the hemodynamics,complications,etc.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were observed.use of 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 treatment,observation of hemodynamics,complications and so on.Results5 cases (13.16%)were died in hospital,11 cases(28.9%)were died 1 year after discharge.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of men and women in the two groups patients were compared,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hospital mortality and mortality after 1 year of cardiac shock and non cardiac shock patients were compared,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rough the 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 after treatment,the patient′s hemodynamic improvement,compared with the preoperative,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Platelet count progressive decline in 3 patients,2 cases of balloon burst,there was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Conclusion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especially combined cardiac shock or patients with hemodynamic instability,to adopt the intra aortic balloon pump treatment,can promote the stability of the hemodynamic status,and then get enough time for patients with reascularization,and reduce mortality.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Intra aortic balloon pump;Elderly
R543.3
A
1674-4721(2014)10(c)-0053-03
2014-07-24本文編輯:林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