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輝 潘慧娟 段鴻俠 王 晶 李 瑾 楊新華
深圳市南山區西麗人民醫院內科,深圳 518055
心理干預和自我管理督導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王 輝 潘慧娟 段鴻俠 王 晶 李 瑾 楊新華
深圳市南山區西麗人民醫院內科,深圳 518055
目的 探討心理干預、自我管理督導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選擇2011年11月~2013年9月本院血液透析室的60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心理干預及自我管理督導。干預8周后,比較兩組的焦慮、抑郁癥狀評分及自我管理行為評分。 結果 干預8周后,兩組干預后的SAS、SDS評分較入院時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研究組干預后的SAS、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干預8周后,研究組自我管理行為各維度評分及總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結論 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實施心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同時進行自我管理督導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血液透析;心理干預;自我管理督導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終末期腎功能衰竭的主要治療方法,但是由于長期透析治療的特殊性,心理障礙、自我管理能力差一直是影響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療效果及透析治療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1-2]。本研究對本院的30例維持性透析患者實施針對性心理干預及自我管理督導,并與同期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的30例患者進行對照研究,比較兩組的不良情緒及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情況。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1年11月~2013年9月本院血液透析室的60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選取標準:①取得患者本人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②年齡>18周歲,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能夠正常配合本次研究并完成問卷調查;③血液透析治療>3個月,每周血液透析治療≥2次。所有入選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0例。研究組包括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18~70歲,平均(45.0±11.9)歲。對照組包括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18~70歲,平均(45.3± 10.8)歲。兩組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包括入科健康宣教、評估患者心理狀況(焦慮、抑郁、睡眠障礙等)、護士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并提供針對性的心理疏導、飲食指導、并發癥預防的常規護理措施以及常規出院宣教。研究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心理干預及自我管理督導,具體內容如下。
1.2.1 心理干預 ①建立心理干預基礎:選派參加過心理學培訓的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面對面交流,評估患者心理狀態及心理特征。交流過程中要保持熱情、真誠、體貼的態度,以獲得患者信任,使其能夠積極配合,以便在血液透析室建立良好的醫、護患關系。②針對性心理干預:根據患者個體心理特征及量表調查結果采取適宜的干預方法,如明顯抑郁、焦慮情緒患者可實施認知干預、合理情緒治療等。針對性干預應結合患者情況進行,1次/周或2周3次,同時教會患者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音樂療法兩種重要的放松訓練。③家庭、社會支持:與患者家人、朋友及所在單位、社區溝通,使其參與到患者治療中,促使患者樹立信心,積極參加家庭、社會活動。每月舉辦1次“血透病友會”,邀請長期血液透析病友現場演講,以起到鼓舞作用,同時邀請本院專家教授做有關血液透析的健康講座,幫助患者走出認識誤區。
1.2.2 自我管理督導 ①成立自我管理督導小組:護士長擔任組長,患者責任護士、醫師及家屬擔任組員,所有成員應對自我管理有充分認識,能夠對患者進行自我管理督導,并制訂能夠增強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能力的措施。②設置自我管理督導目標:將患者日常液體及離子攝入、飲食、軀體活動、病情監測的自我管理設置主要督導目標,可指導患者將各個主要目標分成幾個短期目標逐步實現。③個體化督導措施:讓患者了解“限鹽、限水”的重要性,督促患者自行記錄每日血壓、尿量及液體出入量,并在每次來院透析時為醫護人員提供數據資料;制訂合理食譜,教會患者每日熱量、脂肪、蛋白質攝入量的計算方法,定期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向患者家屬了解各項飲食數據及膳食情況;制訂運動干預計劃,以散步、太極拳、慢跑等有氧運動為主,以改善心腦血管功能、穩定血壓為主要目標;指導患者積極融入社會、工作活動,督促其完成活動目標,保持良好心理狀態。
護理人員應注意避免兩組在相同時間進行透析治療,以免組間干擾,兩組干預時間均為8周。
1.3 觀察指標
采用國際通用的《焦慮自評量表》(SAS)[3]和《抑郁自評量表》(SDS)[4]對患者干預前后焦慮、抑郁癥狀進行評價,SAS≥40分、SDS≥50分分別提示患者焦慮、抑郁,得分越低提示癥狀越輕;參照王愛平等[5]制訂的血液透析病人自我管理行為問卷對患者液體和離子限制、飲食、軀體活動以及病情監測4個維度的自行管理能力進行評分,共25個條目,按1~4分4級評分,得分越高提示自我管理能力越好。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SAS、SDS評分的比較
入院時兩組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的SAS、SDS評分較入院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研究組干預后的SAS、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1)。
表1 兩組SAS、SDS評分的比較(分,±s)
表1 兩組SAS、SDS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 SAS評分入院時 干預后 t值 P值SDS評分入院時 干預后 t值 P值研究組(n=30)對照組(n=30)6.1289 4.3157 <0.01 <0.01 6.0392 3.1544 <0.01 <0.01 t值 P值51.3±9.2 50.7±9.0 0.2553 >0.05 38.5±6.1 45.2±5.4 4.5045 <0.01 54.0±8.6 54.3±8.1 0.1391 >0.05 39.2±7.2 47.1±8.3 4.6059 <0.01
2.2 兩組自我管理行為各項目評分的比較
兩組患者入院時各項目評分及總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但研究組干預后的評分明顯提高,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2)。
表2 兩組自我管理行為各項目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兩組自我管理行為各項目評分的比較(分,±s)
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P<0.01
評價項目 研究組(n=30)入院時 干預后對照組(n=30)入院時 干預后液體、離子限制行為飲食量管理行為軀體活動行為病情監測行為自我管理行為總評分28.5±3.9 9.1±2.3 7.4±2.6 12.7±3.0 57.6±9.8 34.0±1.7*18.0±1.5*17.6±2.0*21.9±3.0*81.0±5.2*28.2±3.7 9.0±2.6 7.8±3.1 11.0±5.2 55.0±9.1 29.5±4.0 11.7±2.2 7.5±3.9 13.7±3.4 62.5±10.8
維持性透析治療的目的在于延長終末期腎病患者生存時間,但長期透析治療產生的高昂費用為患者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容易導致患者產生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6-8],進而影響患者的透析依從性及透析治療,因此醫護人員要充分了解維持性透析患者存在的各類心理、情緒問題,并且給予恰當的心理干預。
本研究中,心理干預主要采取集體干預與個體化干預相結合的方式,針對有明顯焦慮、抑郁等情緒的患者采取行為認知干預及合理情緒治療等專業療法,定期進行放松訓練,同時通過患者家屬、朋友加強對患者的家庭、社會支持,增強其社會認同感。干預8周后患者SAS、SDS兩項分值均明顯降低(P<0.01),提示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明顯減輕。研究顯示,一旦開始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則需要患者在飲食、水鹽攝入、運動、社會活動等方面進行轉變[9-10],這就要求患者通過較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來積極改變以往的不良生活習慣。劉麗等[11]在107例維持性透析患者中開展自我管理教育,結果90%以上的患者在規律透析、飲食、水鹽攝入、遵醫用藥等方面的自我控制情況顯著改善,而本研究中自我管理督導既對患者進行自我管理教育,還對其執行情況進行指導、督促,結果顯示患者在液體及離子攝入、飲食、軀體活動、病情監測等4個方面的自我管理得分明顯提高,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常規護理以執行各項醫囑和完成基礎護理工作為主[12],忽視了患者心理、情緒、環境等方面的需求,更不會對患者的生活習慣有任何干預措施,這導致患者治療依從性及治療效果下降,因此本研究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30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及自我管理督導,兩項干預措施遵循“以人為本”的核心護理觀念[13],通過對患者生理、心理、自我管理行為的綜合干預,使患者能夠以積極的心態完成透析治療,并在透析期間進行良好的自我管理,同時可使護理人員在整個實施過程中得到患者的尊重,護理人員的自身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因此,此項工作將是本院血液透析室護理人員不懈追求的永恒目標。
[1]楊雪梅,李菁.居住農村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遵醫行為及影響因素的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6):547-549.
[2]周曉娟,趙慶華,劉麗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癥狀負擔與生活質量相關性研究[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3,35 (5):464-467.
[3]張學軍,葉春.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特征分析及護理[J].四川醫學,2011,32(1):142-143.
[4]陳亞民.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8):1699-1700.
[5]王愛平,馮茂玲.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問卷的開發[J].中國衛生統計,2005,22(6):368-372.
[6]高云,曹紅梅.心理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4):144-146.
[7]孫茜,毛智慧,孫曉婷.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與抑郁的相關性研究[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12(7):74-75.
[8]余雪.長期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問題及護理干預[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10):76-77,81.
[9]黃寶延,李崢,夏京華,等.維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經歷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9):773-776.
[10]周曉娟,趙慶華,劉麗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癥狀群調查研究[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3,38(7):697-700.
[11]劉麗,矯健梅,安麗偉,等.自我管理教育對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依從性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24):2259-2261.
[12]侯詩箐,陳玲,梁穎,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影響因素及護理干預研究[J].天津護理,2013,21(3):189-191.
[13]張敬麗,趙素梅,王晶,等.自我管理行為與難控性透析間期體重增加值的相關性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9):822-824.
Application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self-management supervisor on patients with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WANG HuiPAN Hui-juan DUAN Hong-xiaWANG JingLI Jin YANG Xin-hua
Department of Medical,Xili People′s Hospital of Nanshan District in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055,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self-management supervisor on patients with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ethods60 patients with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from November 2011 to September 2013 in our hospital was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30 cases in each group.Routine nursing care intervention was given in the control grou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self-management supervisor was given in the research group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After 8 weeks of the intervention,symptoms score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scores of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After 8 weeks of the intervention,scores of the SAS and the SDS of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n admission,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1),scores of the SAS and the SDS of research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1).After 8 weeks of the intervention,score of the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and total score of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1).ConclusionImplementation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atient′anxiety,depression and other negative emotions,and self-management can improve patient′selfmanagement supervisory capacity.
Hemodialysis;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elf-management supervisor
R473.5
B
1674-4721(2014)10(c)-0106-03
2014-08-05本文編輯:祁海文)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教育(衛生)科技項目(201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