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崇真 侯曉群 孫 巖
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區門診部,青島 266071
護理干預在門診患者跌倒中的應用
韓崇真 侯曉群▲孫 巖
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區門診部,青島 266071
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在門診患者跌倒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選取2011年和2012年的門診患者和導醫護士作為研究對象,將2012年進行預防跌倒培訓后的導醫護士和護理干預后的門診患者作為實驗組,將2011年未采取培訓的導醫護士和未進行護理干預的門診患者作為對照組,比較門診導醫護士培訓前后跌倒應急預案技能考核與主動性服務情況,同時比較門診患者跌倒和導致糾紛情況。 結果 實施護理干預后的門診導醫跌倒應急預案技能考核與主動性服務均顯著高于實施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實施護理干預后的跌倒事件發生人次明顯少于實施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結論 針對門診患者跌倒的原因,采取有效護理干預十分必要,可增強護士的責任心,降低門診患者的跌倒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減少經濟賠償。
門診患者;護理干預;跌倒
跌倒安全問題已引起國際和國內護理界的高度重視[1],我國對跌倒問題的研究近年來正逐步興起[2],2011年9月6日,原衛生部頒布了《老年人跌倒干預技術指南》,從公共衛生角度總結了國內外老年人跌倒預防控制的證據和經驗,提出了干預措施和方法。護士是預防跌倒的主要群體[3],但對門診跌倒的預防案例報道較少。隨著門診就診量的逐年增加,日就診量可達幾千人,本研究通過對2011年跌倒案例的分析,尋找門診患者跌倒的原因,從而實行流動護士崗和迎前式服務,采取預防跌倒護理干預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和2012年的門診患者和導醫護士作為研究對象,其中2011年內科(包括心內、內分泌、神經內科)65歲以上的老年門診患者6021名,2012 年7345名。人員配置方面,門診分大廳、總服務臺、大內科、神經科等各樓層、診室導醫護士共35名,30歲以下者5名,30歲~40歲者13名,50歲以上者17名;學歷:本科5名,大專10名,中專20名;職務:護士長2名;職稱:護士3名,護師15名,主管護師16名,副主任護師1名。將2011年的門診患者和導醫護士作為對照組,按照醫院跌倒常規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實施;將2012年的門診患者和導醫護士作為實驗組,對導醫護士進行預防跌倒相關知識及技能培訓,對門診患者進行護理干預。
1.2 方法
1.2.1 高危跌倒患者評估 在門診安全小組護士長的帶領下,組織門診資深護師,根據跌倒《指南》和有關文獻報道,通過簡單的目測方法(能直觀看到)制訂門診跌倒高風險患者評估,具體內容如下。①基本資料:年齡≥65歲,行動遲緩、步伐不穩、活動障礙、帕金森癥、糖尿病、疼痛、發熱、有腦卒中史、下肢無力、腹瀉、關節炎、心臟病以及生活上需要幫助的患者;②身體虛弱、面色蒼白、出冷汗、頭暈、神志恍惚的門診患者;③有外傷的患者,眼部、腿部、頭部的患者及急腹癥患者應強調導醫護士給予重點關注。
1.2.2 環境評估 在公共場所,護士應聯合外勤和保安做好公共場所監督工作,如大廳、廁所地面放置防滑警示標志牌;發現果皮、嘔吐物、水漬,護士應立即放置防滑標志牌,并通知相關人員及時清理;聯合保安加強扶梯管理,加強扶梯口的巡視,上下樓扶梯口應貼有警示標志,嚴禁無家屬陪伴、行動不便的老人和兒童乘坐扶梯,勸導或引導其乘坐直梯;對清晨空腹抽血的老年人,應提前至早上7點開始,抽血處加座椅,讓患者休息片刻,并加強巡視。
1.2.3 改進工作方法 將以往的被動式服務改為主動迎前式服務。在大廳門口、各診室門口、各樓層都設有導醫,并有流動導醫來回巡視,快速評估高危人群,主動上前告知就診患者采取預防跌倒措施,如行動不便且有家屬陪伴者,可告知有免費輪椅提供;無家屬陪伴者,協助將其送至診室。護士隨時進行預防跌倒知識的宣教并發放宣傳單,不要在老年患者行走時進行宣教,以免突然召喚而分散其注意力,也不應在老年患者面前或身邊擦過。若門診患者發生跌倒事件,應立即啟動應急處理預案,實行首診負責制,最近護士到場,一邊通知醫生,一邊檢查患者意識、脈搏、呼吸、心率,若患者無礙,可繼續就醫;若病情嚴重,則用平車送急診室繼續治療,并記錄事件的經過和患者情況,同時上報門診部。
1.2.4 加強培訓 對導醫護士進行跌倒高風險患者評估、環境評估、跌倒應急預案等方面的培訓與考核,并進行記錄歸檔。
1.3 觀察指標
比較2011年和2012年門診導醫護士跌倒應急預案技能考核成績、主動性服務情況、患者滿意度、門診患者跌倒和導致糾紛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門診導醫護士跌倒技能考核、主動性服務及患者滿意度的比較
試驗組實施護理干預后,35名導醫護士的跌倒應急預案操作考核成績均有提高,主動性服務意識增強,患者滿意度提高,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1)。

表1 兩組門診導醫護士跌倒技能考核、主動性服務及患者滿意度的比較
2.2 兩組門診患者跌倒事件發生情況的比較
對門診患者進行跌倒護理干預后,發生跌倒事件的人次顯著少于實施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而跌倒導致的糾紛率并未降低(表2)。

表2 兩組跌倒事件發生情況的比較[n(%)]
跌倒是指人身體的任何部位(不包括雙腳)因失去平衡而意外地觸及地面或其他低于平面的物體[4]。有文獻報道5%~15%的跌倒會導致腦部損傷、軟組織損傷、骨折和脫臼等傷害[5]。門診是體現醫院整體形象的窗口,門診護士肩負著重要職責,患者安全又是一切醫療護理行為的基本準則和要求[6],因此將2011年的20例跌倒案例進行原因分析,其中男性3例,女性17例;年齡不同;突發癲癇2例,低血糖3例,扶梯跌倒6例,廁所水漬滑倒2例,其他暈倒7例(包括候診室、抽血處、大廳等),具體原因如下。①環境因素:老年人來醫院看病,由于對新環境不熟悉,再加上步態不穩及平衡功能差等原因,可導致跌倒,案例中扶梯跌倒6例,廁所水漬滑倒2例。②年齡:老年患者的自理能力越來越差,行動遲緩,步伐不穩,因此生活上需要別人幫助。③疾病因素:糖尿病、心臟病等可導致跌倒,案例中腦卒中等暈倒7例(包括候診室、抽血處、大廳等)。④安全意識:護士及陪護對預防患者跌倒不夠重視,同時患者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案例中因患者走路不穩,在2個家屬陪同下登上扶梯,但由于老人沒邁開腳步,導致3個人摔倒扶梯,幸好發現及時,只是造成輕度損傷。⑤其他因素:如就診高峰時人員相對較少,再加上對病情觀察不到位,不能及時發現和滿足患者的服務需求等,案例中突發癲癇2例。通過對近年來本院門診患者跌倒發生案例的分析,實施預防跌倒護理干預,實施后的跌倒發生事件人次顯著少于實施前(P<0.01),而跌倒導致的糾紛率并未降低,這可能與人們文化水平提高、維權意識增強等有關[7]。
跌倒屬于突發事件,狀況各種各樣,無固定模式和地點,但是如果有防范意識,則可預先提示和預防[8]。護士作為直接執行者和參與者,對跌倒預防的措施制度和實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預防跌倒注重于計劃的制訂以及預先干預[9],因此加強門診護士和輪科年輕護士跌倒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的培訓應是一項長久計劃。定期舉行跌倒案例討論,組織護士觀看預防跌倒小品,了解護士跌倒安全知識掌握程度并進行考核,可改變部分護士原來在跌倒管理上存在的一些誤區和觀念,原來的觀念認為跌倒是不可預防的,是無法控制的[10]。通過學習和培訓來提高護士對跌倒危險因素的識別能力,使護士更能及時地發現患者存在的跌倒風險,增強安全意識,并及時進行護理干預。研究顯示,護理人力資源的科學配比與患者的安全直接相關[11],所以在大廳、各樓層高峰時增加流動護士崗,并采取迎前式服務,將以前的被動式服務改為主動式服務,及時發現和滿足患者的需求,并進行跌倒預防宣教,發放有關跌倒知識宣傳小冊。加強護患溝通與交流,使患者及家屬更加了解自身存在的跌倒風險以及該如何預防,從而提高了護士與患者、家屬跌倒相關知識的認識,提高了門診患者的滿意度和安全。
門診是一個特殊部門,種類多、樓層多、患者多且分散,流動性強,護士工作量大,容易疏忽和遺漏跌倒患者。風險評估是識別跌倒風險的關鍵工具,理想的風險評估工具應當有效、方便、準確和快捷[12],根據《指南》內容,在門診針對性、個性化評估門診高危因素患者有一定難度,前來就診的門診患者大都有身體不舒服的癥狀,且不能忍耐,容易出現神志不清、精神恍惚,進而導致跌倒事件不斷發生,但是尋找適合門診的評估模式還有待進一步研究。預防跌倒不單是護理人員的責任,也是醫護人員、患者及陪護人員的共同責任,有研究顯示65歲老年患者跌倒事件發生率與環境有關[13],因此也需要醫技、后勤等多學科、多部門共同合作,采取有效的跌倒知識預防措施和多種健康教育,預防跌倒事件的發生,減少經濟賠償,提高醫院就診患者的安全。
[1]張玉,陳蔚.老年跌倒研究概況與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28(9):929-931.
[2]王倩,王燕.國內外預防患者跌倒護理方法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3,28(5):87-90.
[3]張燁,徐亞芬.“1+3”模式在預防患者跌倒管理中的應用體會[J].護理與康復,2011,10(9):817-819.
[4]朱月妹,袁浩兵,陳雷,等.老年人預防跌倒意識與行為研究[J].現代護理,2008,14(2):155-157.
[5]于洪宇.老年人跌倒問題的相關因素研究與預防護理[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09,7(1):85-88.
[6]熊先榮,王玲.護理安全文化視角下患者安全問題探討[J].醫學與社會,2010,23(11):38-39.
[7]王冬黎,劉笑月.常見護理糾紛的防范[J].護理研究,2003,17(18):1106-1107.
[8]周玉蘭,謝嘉敏,馮曉瑜,等.住院患者跌倒高發時段和地點的分析與對策[J].中華全科醫學,2010,8(3):392-393.
[9]鄒艷輝.“現代護理學”之質量改進與病人安全(下)[J].當代護士,2011,(4):23-25.
[10]周靜,喬健歌,張璐.系統化跌倒安全教育與管理臨床應用效果評價[J].上海護理,2013,13(1):15-17.
[11]明星,周麗.護理人力資源配置對病人安全影響的研究[J].護理研究,2009,23(14):1229-1230.
[12]Lindus L.Preventing falls in older people[J].Nurs Stand,2012:26(20):59.
[13]蔡秋玲,黃峭,鄒冬梅.探討老年患者跌倒因素與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3):76-77.
Application of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outpatient with tumble
HAN Chong-zhen HOU Xiao-qun▲SUN Yan
Department of Out-patient,the Municipal Hospital of Qingdao City East Area,Qingdao 266071,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outpatient with tumble.MethodsThe outpatients and nurses from 2011 to 2012 were selecteded as research object.Outpatients who accepted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nurses who were well-trained to prevent tumble in 2012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outpatients who didn’t accept the intervention and the nurses who didn’t systematically trained In 2011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emergency skills assessment of tumble and proactive services of the nurse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and the quantity of patients with tumble and dispute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after intervention on the emergency skills and proactive services(P<0.01). The number of the incident in patients with tumble after intervention was obviously less than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1).ConclusionAccording to the reasons of outpatient tumble,it is necessary to take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which can enhance the responsibility of nurses,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atients with tumble,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reduce the economic compensation.
Outpatients;Nursing intervention;Tumble
R197.323
B
1674-4721(2014)10(c)-0121-03
2014-09-18本文編輯:祁海文)
韓崇真(1962-),女,山東省青島市人,本科,主管護師
▲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