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清,李小盼
(重慶市云陽縣人民醫院呼吸內科,重慶 404500)
·經驗交流·
家庭健康教育對出院COPD患者社會支持的影響
李世清,李小盼
(重慶市云陽縣人民醫院呼吸內科,重慶 404500)
目的觀察家庭健康教育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社會支持的影響。方法選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我院呼吸內科的107例COP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54例(A組)和對照組53例(B組),A組給予常規出院指導,B組給予家庭健康教育干預,對出院3個月后兩組的社會支持量表的得分情況、血氣指標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與A組比較,B組患者的社會支持總得分、主觀支持和對支持利用度得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PO2升高而PCO2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家庭健康教育干預明顯改善COPD患者出院后的社會支持情況。
家庭健康教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會支持;影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組累及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以及骨骼系統的嚴重疾病,隨著經濟的發展、環境污染、空氣質量下降等原因,其發病率和病死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1-2],給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重大影響。社會支持是影響COPD患者治療及預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朋友、親屬、同事等精神及物質支持的充分利用是患者預后的重要保障[3]。為進一步探討家庭健康教育對社會支持的影響,現將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呼吸內科收治的107例COPD患者出院前后的資料加以整理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107例COPD患者年齡25~74歲,平均(56.42±10.04)歲,其中男性61例,年齡25~70歲,平均(56.07±9.34)歲;女性46例,年齡26~74歲,平均(56.44±9.47)歲。病史3~5年、5~10年、10年以上者分別為13例、36例、58例;輕度COPD患者34例,中度45例,重度28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A組)和對照組(B組),A組給予常規出院指導,B組給予家庭健康教育干預,其中,COPD的診斷及分類參照2011年修訂的相關診斷標準[4]。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COPD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例)
1.2 出院教育方法A組給予常規出院指導,囑患者出院后清淡飲食,避風寒,適量增加運動,不適門診隨診;B組給予家庭健康教育干預,患者出院前積極與家屬進行溝通,根據其家庭條件、存在的問題、解決方法進行共同商討,主要內容為:(1)培養患者養成良好的作息規律,為患者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2)傳授深呼吸法、縮唇呼吸法技巧,盡量應用腹式呼吸;(3)經常播放輕柔、舒緩的音樂,幫助患者做好情緒調節,緩解精神緊張;(4)發放健康教育手冊,幫助患者及家屬正確認識疾病的預后和轉歸;(5)鼓勵患者適當運動,多做有氧運動,如瑜珈、蹬三輪車等;(6)對出院后的患者通過家庭訪視的方式后續跟蹤,對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指導解決,每個月兩次,教育時間為1 h,持續時間3個月。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方法對出院3個月后兩組的社會支持量表的得分情況及血氣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其中,社會支持的評定采用肖水源編制的社會支持評定量表[5],該量表共有10個條目,分為客觀支持、主觀支持、社會支持利用三個方面。客觀、主觀支持分別指客觀的、可見的、精神、情感上的支持;支持利用度是自身對客觀支持和主觀的支持的利用程度。其中第1~4、8~10條為單選,正向計分;第5條分項計總分;第6、7條根據來源計總分。分數12~66分,得分越高表示社會支持水平越高。
2.1 家庭健康教育對COPD患者社會支持情況的影響與A組比較,B組的總分、主觀支持度和支持利用度得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提示家庭健康教育能提升COPD患者的社會支持,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社會支持情況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的社會支持情況比較(分,)
2.2 家庭健康教育對COPD患者血氣指標的影響與A組比較,B組的PO2有所升高,而PCO2有所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血氣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患者的血氣指標比較()
注:1 mmHg=0.133 kPa。
COPD是由于反復咳嗽、咯痰導致的一種慢性炎癥性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氣促和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危及患者性命。疾病發作時患者常可表現為身心不適,肺功能降低,活動受限,并可出現氣胸、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6],同時,部分患者還可出現焦慮、抑郁、緊張等負性情緒[7],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因此,給予合理的出院后指導,取得患者家屬的理解與配合,根據其已有條件,對患者進行個體化的健康教育以獲得多方支持,對于COPD患者的預后意義重大。
有研究顯示,COPD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身體、心理及社會支持欠缺情況,究其原因可能有[8-9]:COPD患者因肺功能的下降需長期臥床,導致其社會活動逐漸減少或部分受限,造成患者與周圍支持接觸的機會較少,因而獲得的社會支持也隨之減少;長期患病會給家庭帶來一定的經濟負擔,經濟和家庭地位的下降是自卑、愧疚等負性情緒的重要來源,因此,患者主動尋求社會支持的信心和欲望隨之降低,不能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做好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工作,對于COPD患者出院后的預后是有積極意義的。本次研究結果表明,給予家庭健康教育干預后,患者社會支持的總分、主觀支持及患者對支持的利用度均有提高,PO2升高,而PCO2有所降低,這與出院指導下的教育干預是有關系的。深呼吸、縮唇呼吸法可以減輕患者肺部的負擔,從而減輕呼吸困難癥狀;多聽舒緩柔和的音樂可以減輕心理壓力;有氧運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肺部的通氣量,提高肺功能;充分利用社會支持,能最大限度的減輕患者的應激反應。同時,護理人員通過對既有資源的合理利用可促使患者主動尋求社會支持,這也與前期的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10]。護理工作者是醫生和患者之間的重要橋梁,同時也是醫囑的直接執行者,家庭健康教育的核心內容是調動患者社會支持的源泉,尤其是與患者的生活直接相關的配偶、子女、親屬、朋友等。教育的重點有二,一是在于對家庭成員的教育,為患者爭取一個適宜的生活環境和充分的社會支持;另一方面,注意主觀支持和客觀支持的綜合利用,主觀支持是患者獲得存在感和幸福感的源頭,獲得家人的理解和尊重是疾病預后的重要保障,同時家屬應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消除不良情緒,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鼓勵患者對已有資源的充分利用,正視疾病并積極治療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
綜上所述,COPD患者的社會支持是一個整體的、綜合的后續支持,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對患者給予合理的家庭健康教育有利于取得患者及其家屬的理解和配合,將社會支持充分利用。針對性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進而提高患者的社會支持度。
[1]王建軍,呂群.肌肉萎縮對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6):970-972.
[2]蔡柏薔.201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進展[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1,34(4):294-298.
[3]鄒小芳,劉青,于書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行為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4):382-385.
[4]柳濤,蔡柏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處理和預防全球策略(2011年修訂版)介紹[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12,1l(1): l-12.
[5]肖水源.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應用[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1994,4(2):98-100.
[6]類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希望水平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5):531-533.
[7]謝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家庭氧療32例指導和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113.
[8]史菲,酆孟潔.上消化道黏膜病變對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氣分析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1,32(8):1020-1021.
[9]賈曉清,趙黎明,李凱燕.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社會支持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1,17(2): 170-172.
[10]汪家坤,黃麗蓉,史靈芝.COPD患者急性發作的誘發因素調查及治療前后肺功能檢測[J].山東醫藥,2011,51(23):97-98.
R563
B
1003—6350(2014)12—1851—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4.12.0720
2013-11-29)
李小盼。E-mail:7511999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