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健
把江蘇高校建設成為學習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堅強陣地
沈 健
江蘇省高校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8·19”重要講話精神和全國、全省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事關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事關教育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事關國家長治久安,對于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努力推動高等教育事業科學發展,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反映人才培養質量,事關校園與社會穩定,影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當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面臨新的挑戰,敵對勢力把高校作為滲透的重點目標,竭力與我爭奪青年;社會思想文化多元、多樣、多變,對引導師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將通過集中宣講、專題培訓、工作研討等多種形式,把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8·19”重要講話和全國、全省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結合起來,與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與全面落實教育規劃綱要緊密結合起來,與高校改革和事業發展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充分認識做好宣傳思想工作,特別是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和現實緊迫性,切實擔負起政治責任、領導責任。高校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要旗幟鮮明地站在意識形態工作的第一線,真正把守土意識轉化為明確底線、落實責任、完善機制、優化管理、加強陣地建設、把好選人引才政治關的具體工作,把中央和省委精神轉化為工作理念,體現為工作要求,具體為工作任務,落實到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中,真正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確保黨在高校意識形態工作中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
高校不僅是理論的前沿陣地和人才的聚集地,是意識形態斗爭的前沿陣地,也是引領社會風尚的思想高地。面對新形勢下高校意識形態正面臨的挑戰和沖擊,我們將按照省委統一部署,充分發揮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科和人才優勢,選派優秀專家學者參與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大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夢宣傳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全面增強干部師生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堅持學術研究無禁區、課堂傳授有紀律、公開宣傳有要求的原則,切實加強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課堂教學、報告會、研討會、講座、論壇、網絡和接受境外基金資助等管理,絕不給錯誤思想、消極觀點提供傳播渠道。加強師生思想動態分析和科學研判,及時掌握高校意識形態領域新情況新動向,研究改革開放、經濟社會發展遇到的理論和實際問題,為黨委政府提供決策參考,真正把高校建設成學習、宣傳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堅強陣地。

教師是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主要力量。當前,高校教師總體上積極健康向上,但也有少數教師存在著理想信念模糊、社會責任淡漠和職業道德淡化的現象。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將全面落實中組部、中宣部、教育部黨組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切實加強和改進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統籌推進學校黨政干部、共青團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干和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加大青年教師黨員隊伍建設力度,注重在教學科研一線的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高學歷高職稱教師、學術帶頭人、留學歸國人員中發展黨員,把更多人才吸收到黨員隊伍中來。繼續組織開展“感動江蘇教育十大人物”、“師德先進個人”和“十佳師德模范”等評選表彰活動,引導教師在傳授專業知識過程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融入育人全過程,體現在教育教學各環節。
面對新形勢、新情況,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與時俱進,在提高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上下功夫,不斷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力。進一步深化主題教育活動,將中國夢和“三愛”教育納入課堂教學中,融入校園文化建設,貫穿于社會實踐活動之中。積極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開展“江蘇省大學生和輔導員年度人物”評選,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和心理健康教育。不斷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學校電視、校園網、手機報、微博等新型輿論宣傳陣地,不斷擴大網絡文化育人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實施“大學生黨員素質工程”,全面提高大學生黨員發展質量,加強對青年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不斷強化實踐育人工作,建立和完善黨委部署、政府推動、社會參與、學校主導的社會實踐體制機制,強化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服務,切實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和就業等實際問題。
我們將以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8·19”重要講話和全國、全省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為契機,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明確目標任務,完善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方法,精心組織實施,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黨管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黨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確保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的安全穩定,為譜寫中國夢江蘇新篇章,實現江蘇教育現代化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作者系中共江蘇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廳長)
責任編輯:戴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