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軍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湖北武漢 430000)
在廣東省城際鐵路的建設中,首次采用了內徑僅7.7 m的單線盾構隧道建造技術。牽引供電系統采用25 kV交流制式,接觸網在內徑7.7 m的單線盾構隧道內,基于標準的接觸導線懸掛高度5.3 m。在保證城際鐵路牽引供電接觸網技術安全性能的前提下,需對比研究,確定工程可實施的適應線路速度目標160 km/h的懸掛方案和特殊設計原則,同時還需研究7.7 m單線盾構隧道電氣化應用的限制性條件。
(1)盾構隧道內徑:7.7 m;襯砌施工誤差:150 mm;最小曲線半徑/外軌超高:550 m/150 mm;最高速度:160 km/h;連續曲線區段長度不大于4 km。
(2)接觸網正線導線組合:CTS120+JTMH95;工作張力:15+15 kN;接觸線懸掛高度5 300 mm。
(3)受電弓動態包絡線:受電弓上下震動范圍為120mm,左右震動范圍為250mm。
(4)帶電體對地絕緣間隙及受電弓振動至極限位置的間隙值,按照鐵路電力牽引供電設計規范取值為300 mm與160 mm。
為保證鐵路隧道安全,參考歐洲鐵路TSI適用于1 km以上20 km長度以下隧道的SRT(“鐵路隧道安全”)技術規程的相關強制性條款,結合國內較高等級的鐵路設計規范,根據國際上城際鐵路的建設經驗和慣例,需考慮以下安全性的保障要求:
①隧道斷面的建筑電氣限界要求;
②安全可靠的受電弓動態包絡線要求;
③腕臂定位裝置的安全冗余校驗要求;
④安全救援的接觸網供電分段原則;
⑤懸掛安裝零部件的選用原則;
⑥接觸網施工安裝調整和工藝要求。
本方案采用雙絕緣子的三角弓形腕臂方案,成熟可靠,安裝方案如圖1所示。
該三角形結構增強懸掛穩定性,并充分考慮各種安全余量,包括定位器最優的理想狀態等,為成熟可靠的方案,在我國香港等客運隧道中成功應用。
弓形腕臂目前在國內石懷、石太鐵路及香港多條城際鐵路成功運行,但國內外通常僅應用在列車速度140 km/h及其以下運行區段。

圖1 三角弓形腕臂懸掛方案(單位:mm)
弓形腕臂方案只有1個絕緣子,局部荷載集中,安全余量較三角弓形腕臂懸掛方案小,且對160 km/h以上的佛莞城際鐵路,其速度適應的上限有待進一步探討。
該方案安裝示意如圖2所示。

圖2 整體腕臂懸掛方案
日本新干線有成熟應用,但尚未在內徑7.7 m的小斷面或低凈空隧道中應用。
根據廣深港高鐵實際應用的經驗,該方案對土建和電氣化接觸網的施工精度要求極高,局部接觸網實施技術方案的可行性和便利性需要進一步深化探討。
采用交流剛性懸掛單旋轉腕臂安裝,安全可靠,特點突出,較低速度下完全滿足應用技術要求。
在國內140 km/h以下的電氣化鐵路如蘭新線烏鞘嶺隧道、石懷線局部低凈空隧道、溫福鐵路引進樞紐低速區段隧道內都有成功應用。120 km/h速度以下的地鐵有廣泛應用。歐洲的瑞士/奧地利有160 km/h的成功運營經驗。
由于國內沒有120 km/h以上運營經驗和產品,需要研究、消化引進先進國外先進技術,且造價相對其他方案要高。在未來運營中,剛性、柔性系統混用條件下,對運營機車的受電弓兼容性和壽命管理提出較高的要求,需進一步深化探討。
采用水平懸掛方式固定承力索,單支撐腕臂方式固定接觸線。
隧道內水平懸掛方式是一種成熟的承力索懸掛方案,具有安全和可靠性;而單支撐腕臂懸掛方式也是一種通過了鑒定的懸掛方式。該方案對隧道凈空的利用非常充分,其凈空利用的限制條件僅取決于滑輪框架對隧道壁的絕緣距離;隧道內接觸網懸掛方式可采用全補償簡單或彈性鏈型懸掛,國內外通常僅應用在列車速度140 km/h及其以下運行區段。
存在問題:
①承力索懸掛為柔性懸掛,對接觸網的振動是否有影響應進一步探討。
②承力索采用懸吊滑輪懸掛,懸吊滑輪對承力索的磨損依然存在,需要對懸吊滑輪進行改進。
③對160 km/h以上的佛莞城際鐵路,其速度適應的上限有待進一步探討。
(1)三角弓形腕臂(推薦采用)
采用雙絕緣子的三角腕臂。優點:充分考慮各種安全余量,包括定位器狀態等,采用雙絕緣子,絕緣子有備用,可靠性高。缺點:連續曲線(R<9 000 m)大于5 km的7.7 m盾構隧道內不能設絕緣關節。
(2)單臂腕臂
采用單絕緣子的弓形腕臂。優點:安裝凈空要求較方案一較小。缺點:國內無160 km/h及以上運營經驗,絕緣子無備用,安全可靠性比推薦方案低。連續曲線(R<9 000 m)大于5 km的7.7 m盾構隧道內不能設絕緣關節。
(3)整體腕臂
日本普遍采用的整體腕臂,屬于三角腕臂結構的一種變形。優點:腕臂結構穩定,絕緣有備用。缺點:國內小斷面或低凈空隧道未有運用,對施工誤差適應性差,可調范圍極小,對施工安裝及制造要求極高。7.7 m盾構隧道內不能設絕緣關節。
(4)剛性懸掛
采用匯流排的剛性懸掛。優點:對凈空要求最小,運營維護工作量較小,可靠性高,可以應用在連續曲線大于5 km的7.7 m盾構隧道內。缺點:國內無140 km/h及以上制造、運營經驗,隧道內外網剛度差異大容易造成受電弓磨耗大,造價較高。
(5)水平懸掛
水平懸掛方式固定承力索,單支撐腕臂方式固定接觸線。優點:安裝凈空要求較方案一較小。缺點:國內無160 km/h及以上運營經驗,安全可靠性比推薦方案低。連續曲線(R<9 000 m)大于5 km的7.7 m盾構隧道內不能設絕緣關節。
通過上表分析,以上5個方案方案均可滿足基本使用要求,方案1(三角弓形腕臂懸方式)成熟度及可靠度最高,完全適用于城際軌道交通佛莞工程項目。雖其不能應用在連續曲線(R<9 000 m)大于5 km的7.7 m盾構隧道內,但通過土建預留的配合,避免了該限制條件的發生。其他比選方案雖可行,但均存在一定限制。
綜合經濟技術必選后,在城際鐵路中可采用三角弓形腕臂懸掛方案,該技術方案成熟度高,設備和零部件規格均可采用標準化產品,可靠性、可行性滿足需求,適應城際鐵路客運安全運輸的要求。
推薦的三角弓形腕臂懸掛技術方案充分考慮了各種不利邊界因素,成熟度高,設備和零部件規格均可采用標準化產品,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可維護性和隧道安全救援條件等均滿足需求,采用特殊限制方案可適應于7.7 m盾構隧道內安裝要求,適應本工程特點,完全達到技術、安全和經濟性指標要求。在不考慮線路、隧道風洞等限制條件時,該接觸網懸掛方案本身完全滿足設計速度160 km/h的安全運輸和良好的技術性能要求。
[1] TB10621—2009 高速鐵路設計規范[S]
[2] TB10009—2005 鐵路電力牽引供電設計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