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這個人
《馬云說:生意就是這么干的》序
馬云是一個永遠不可能被忽略的存在。
在我2006年5月第一次見到他之前,他的創業史便早已經傳遍了大街小巷,而這個個子不高、身材清瘦的杭州男人,已經儼然成為中國最具人氣的新一代企業家的代表。他的成功經歷,他對創業者的循循教導,他對互聯網經濟的理解,以及他對企業家社會責任的承擔,這一切,通過他的一次次的演講和電視節目傳播出去。
這讓他成為一個特具魅力的人,別具性格的人。
在此之前,企業家在公眾的眼里,只是一群面目模糊的人。大家只知道這是一群成功的人,一群擁有財富和話語權的人,又或許,總是揮金如土,過著衣香鬢影和揮斥方遒相夾雜的生活的人。而這群人,有著共同的性格,比如剛毅、果敢、決斷。
而馬云,因為他特異的長相、出奇精彩的演說能力和幽默的言論,逐漸成為一個公眾偶像。在很大程度上,他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企業家,他成了一個明星。
后來在聊天的時候,馬云的助理陳偉無意中說起一些馬云生活中的瑣事,比如馬云的服裝都是太太張英一手打理的,即便馬云偶爾會陪她一起去商店,一般也只是身體上參與,思想上不參與。所以,馬云從來不知道自己穿的衣服是什么牌子的,不知道價錢,更不知道是不是名牌。實際上,馬云一直以為那些設計簡單大方、色彩明亮的衣服,就是一些中檔貨。而陳偉悄悄告訴我說,據他所知,應該都是名牌。
這一點,其實有點像馬云自己的為人,他的身上,看不出作為一個富豪的自覺,沒有一種富貴驕矜的感覺。
第一次見到馬云,是因為我受淘寶網的邀請,打算寫一本書,記錄淘寶網成立3年就打敗了國際電子商務巨擘eBay的故事。這一場發生在中國電子商務領域的經典戰役讓人振奮。在那個時候,馬云已經名滿天下,只不過,所有人都還不知道,馬云旗下的這家公司在戰勝了原本橫亙在面前的龐大的競爭對手之后,能迸發出多么巨大的能量,并在最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那時候,淘寶網的一切,都還不太為公眾所熟知,大家更關注的是阿里巴巴和雅虎之間的復雜的股權合并。在擁有了雅虎中國之后,馬云把很多時間都在這家新被他收入囊中的公司,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對其進行改造。
我和他的約見是在一個近午時分,他在北京的辦公室寬敞而簡單,沒有巨大的辦公桌,也沒有氣派的大班椅。只有一張靠窗的會議桌,旁邊擺著一組沙發,還有一個書架。書架上有一些小泥人,擺著武打的造型。
我等了他一會兒,就看見他疾步走進來,笑著,握手。我站起來的時候趔趄了一下,他也就笑了。他比電視上看起來更加瘦,也就顯得腦袋更大,穿著簡單的白襯衫、休閑褲,同樣的打扮,我后來無數次地見過。說句實話,作為觀眾,我也沒有看出他身上的衣服有名牌的氣息。
那次采訪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馬云是一個很有語言魅力的人,這方面我覺得屬于天分,而不是后天學習、訓練得來的能力。他講話略帶一點點杭州口音,語速很快,講話的時候動作幅度很大,表情異常豐富,眼睛緊緊地看著你,這個時候,你往往會不由自主地相信他所說的話。更何況,他的話從來不是枯燥的大道理,他喜歡用故事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而不是干巴巴地唱高調。
而且,我不知道是因為他本身的性格直率,還是因為他在商界的地位使得他在講話的時候可以沒有那么多的顧忌。在他的嘴里,你可以得到更多的對其他人,包括對競爭對手的直接評價。而這些評價,有時候出人意料,有時候甚至非常尖刻。
第一次見面,他就告訴我,eBay易趣的團隊中的某個人,讓他很不爽,所以即使有機會,他也不愿意和eBay合作,而是采取了血戰到底的戰略。
后來,當我不再以采訪的名義和他聊天的時候,他會更加肆無忌憚地說:某某人,我覺得3年之內他一定會倒掉;某某人,我不喜歡他,因為他的內心懷疑一切,沒有信任;某某人,我這輩子絕不會再和他有任何形式上的合作……
這些話,盡管有些已經事過境遷,有些真的如他所說的一樣發生了,可是我仍然不敢寫下他提到的那些名字。
但是,馬云絕不是一個尖酸刻薄的男人。
他有時候會有一些孩子氣的固執和判斷,正如他說他不喜歡eBay易趣團隊的某個人,他說不出原因,也不是因為二人之間有什么齟齬。可是一旦讓他覺得不順眼,氣場不對,他就會選擇敬而遠之,選擇不合作。
馬云是很相信感覺的一個人,對人如此,對環境也如此。有一次聊到風水的話題,他先開玩笑說他也懂風水,后來他解釋說,其實所謂的風水就是氣場,而一個敏感的人對于自己所處環境的氣場,是會有敏銳的感知的。所以,所謂好的風水,其實就是能讓人覺得身心舒暢,心情開朗的環境。同理,人,或者朋友,也是如此。
關于朋友,我后來看到眾多鮮活的例子,證明馬云是一個多么值得交往的朋友。
馬云有許多朋友,其中不乏明星、學者、企業家。其中最廣為人知的男人是史玉柱,最廣為人知的女人大概就是中央電視臺《贏在中國》的主持人王利芬了。
也許是和王利芬好幾回一起參加會議被火眼金睛的群眾看見,所以馬總在2009年減持了一點公司的股票后,就“被離婚”了一次,王利芬也成了馬總“被離婚”的重點嫌疑對象。
馬云的名人朋友還有很多,比如被他稱為“于公子”的于丹,和他有互相通報機智的汪涵,越劇名家茅威濤等。然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卻是馬云對那些相識于微末之時的朋友們的態度。
提到馬云的過去,Ken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名字。
很多人都知道馬云考大學考了3年,但很少人知道他曾風雨無阻10多年每天在西湖邊讀英語,和外國人交流。
Ken是澳大利亞人,是馬云還很小的時候在西湖邊讀英語時認識的朋友,從此情同父子。馬云第一次出國,就是受Ken的邀請去澳大利亞。到了那邊馬云才發現,原來國外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樣,資本主義國家并不是宣傳中的那樣水深火熱,也用不著我們去拯救,相反,如果我們不迅速發展,我們恐怕將被拯救。馬云的視野,就這樣被打開了。
后來馬云在夜校開了一個英語班,那時候Ken已經年過古稀,不過依然健壯。他在杭州的時候,會時不時去英語班看看,和學生們聊聊天,就當是給他們上一點小課。上過英語班的陳偉還記得,Ken的話里有很多俚語,他們聽不懂,這時候馬云就會幫忙解釋。比如:“非常好”這個短語,Ken就不說“verygood”,而是說“bloodywonderful”(血淋淋地好)。
1998年馬云在北京工作,Ken來杭州的時候,馬云自己不在,就拜托了陳偉去接待他。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里,陳偉上哪兒都帶著Ken,吃完晚飯才送他回賓館。接待工作結束,陳偉自己覺得做得很不錯,結果Ken卻向馬云投訴,說陳偉總是酒后駕駛,這個習慣很不好。這件事,讓陳偉在多年之后還記得,還不忘檢討自己當年的錯誤。
Ken已經去世很多年了,可是馬云的家里和辦公室里,一直都放著他和Ken的合影。Ken的兒子和父親長得一模一樣,是一位瑜伽教練,他還會時不時地到中國來,每次來,都一定會到馬云家里去做客。
馬云的助理陳偉和他一直是朋友,保持著一起吃飯、喝酒、講段子、吹牛的良好關系。陳偉后來去給張紀中當了一段時間的助理,2008年,因為祖母去世,讓他頓悟“父母在,不遠游”的古訓,于是在春節過后,他去了一趟馬云家。之后,他就成了馬云的助理。
阿里巴巴集團秘書長邵曉峰,曾經是一名刑警,一個著名的神探。多年前馬云最喜歡干的事情就是找邵曉峰吃飯,聽他講破案的故事。后來他也加入了阿里巴巴,開始是做淘寶網的安全總監,后來成為支付寶的總裁。如今這位曾經的神探,已經成為互聯網精英、阿里巴巴集團的高級管理人員了。
又據八卦說,阿里巴巴還有一位女高管,也是和馬云私交不錯的朋友。多年前她在美國,常常因為感情問題半夜給馬云打電話哭訴,而馬云也常常陪她一聊就是很久。最后輾轉多年,她最終也花落阿里巴巴,成為團隊一員。
而我曾經想過一個問題:馬云為什么會把這么多私人朋友招攬進自己的公司?這樣的做法,和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現代公司的管理機制是多么不相符合啊!一直到后來,我聽了馬云和我說的“風水說”之后,才明白他這樣做的道理。
實際上,環境不單單是指地理環境、物理環境,環境中最不可或缺的一個因素——是人。不同的人在一起工作,組成一個個不同的氣場。這些經歷過時間考驗的朋友們,在生活上志趣相投,性格上互相投契,為人知根知底,和這些人一起工作,不是更能形成令人心曠神怡的氣場嗎?

2008年7月1日,阿里巴巴在杭州梅苑賓館召開組織部全體會議,其中一項內容是歡迎原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張蔚等新同事加入阿里集團。晚上B2B中層以上會議繼續召開,會議一直持續到凌晨3點。
會上所有的人都直言不諱,先是有老同事抨擊“空降”的新領導,認為職業經理人那些技巧和規則不適合阿里巴巴,阿里巴巴靠的是苦干精神,是“很傻很天真,又猛又持久”的精神。
還有人挑戰馬云:“如果馬總您的決定出現了明顯的錯誤,那誰來制衡您?”
馬云很平靜地回答:“第一,公司沒有人可以制衡我。第二,如果我已經作出了決定,哪怕是錯誤的也必須執行。第三,你們都認為是錯誤的決定,并不一定就是錯誤的。”
這個回答表現了馬云非常強勢和自信的一面,而事實也很快給出了最好的證明。就在這次會議之后不久,金融風暴席卷全球。馬云在幾乎所有高管都反對的情況下,堅決執行“狂風行動”,大幅讓利給“嚴冬”中的中小企業,結果受到了中小企業的擁戴,客戶數量井噴。雖然單價低了,總收益反而增加,“狂風行動”大獲成功。
挑戰馬云權威的同事,并沒有因此而受到任何影響,這是馬云在阿里巴巴所倡導的文化之一。每次組織部的會議,就是說真話的會議,大家把心里的想法都抖出來、辯明白,事后誰也不計較。有的同事在會上被馬云批得體無完膚,晚上又會出現在馬云家喝茶、聊天,好像什么都沒有發生過。
助理陳偉還記得他剛剛加入公司的時候,有一天公司旗下的口碑網的同事突然跑來找他,希望他去“指導工作”。陳偉很高興地去了,還發表了許多意見。事后他才知道,這件事是馬云安排的,而馬云的原話是這樣的:“要有更多的客戶,就要把網頁做到極致的簡單,要讓從前不上網的人一來就會用。現在整個公司里只有陳偉一個網絡白癡,讓他來看,他看懂了,說明產品可以上線了。”
陳偉說,這件事沒有讓他受傷,因為他知道其實馬云已經給他留了面子了。馬云是這樣看待面子問題的,“在公司里成長起來的管理人員,哪個沒有把臉皮當拖把在地上拖過?拖過你就不會不懂裝懂,就會腳踏實地。”
所以,馬云的不可制衡、無人挑戰,馬云的強勢和自信,都表現在大戰略、重要決策上。在公司,他并不總是一個神一樣的存在。事實上,他也從來沒有想把自己高高掛起,塑造成一個不可親近、說一不二的暴君。
陳偉后來把他所認識的馬云和阿里巴巴寫成了一本書《這才是馬云》。這本凝聚了他對馬云長達20年的觀察和理解的書中,寫了許多不為人知的過去。在創業的時候,馬云會不斷地產生夢想,而其中一個夢想是這樣:帶著團隊所有人去巴黎過年。在大家已經驚喜萬分時,宣布年夜飯后還發年終獎:每人兩把鑰匙。在大家莫名其妙時,他再說,我給大家每人在巴黎買了一棟別墅,還有一輛法拉利跑車。當場有人因心跳過速,被送進醫院……
這是一個有點無厘頭的夢想,和馬云日后發表過的那些振奮人心的夢想相比,這個夢想顯得有些不著調。可是,這個故事卻感動了我。
有這個夢想的馬云,沒那么高瞻遠矚,卻平易近人。他的夢想里有財富和成功,更重要的是,有他的團隊和他的朋友。
這就是馬云,很難用一句話準確概括的馬云。
編輯:小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