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建宏
轉作風要從根本上轉
●龐建宏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不能求一時之功、貪一時之名,更不能急于求成,要力求持續推進、持續純潔、持續鞏固。為達此目的,轉作風必須從根本上轉,尤其應做好以下三個方面工作。
“濁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轉作風,既要瞄準各類違規違紀問題狠治標,更要抓住問題本質狠治本。筆者認為,事業觀、工作觀、政績觀就是本,是“四風”問題的源頭所在。“三觀”不正則作風難實,風向不正終究會迷航。“治本”必須從“三觀”入手,從私心雜念反思,抓住蛇之“七寸”下猛藥,才能樹立人生正確的風向標,無論時間多久、行得多遠,都不會偏離人生的航道。
要淡泊明志,警惕求名之心過盛。工作中有的干部重表面文章,喜急功近利,善“花拳繡腿”,所做之事乍看光鮮亮麗,實則如瓶中插花沒有根基,經不起時間的檢驗,說白了是私心作祟,謀取政治資本,小則嘩眾取寵,大則勞民傷財。只有置身功名之外、淡泊明志,克服糾正“給己留名、為己立碑”的私心雜念,才能踏踏實實干工作,一心一意謀事業。要堅持以部隊建設、官兵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多謀夯土筑基的長效工程,摒棄竭澤而漁的短期行為;要常思雪中送炭的暖心工程,摒棄錦上添花的應景行為;要善為育才樹人的長遠建設,摒棄拔苗助長的急功近利之心。
要心態平和,警惕利益之心過重。古人云:“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一些落馬的貪官,對于貪污、受賄、以權謀私等違法亂紀行為的后果不是不清楚,他們之所以明知故犯,以身試法,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利益之心過重,“眼里識得破,肚里忍不過”,最終走向人民的對立面。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講,利益之心可存,但不能有“邪心”;利益之舉可為,但不能有“歪舉”。不論什么時候,都要以平常之心對待利益、以豁達之心取舍利益,得之不得意,失之不失態,善做金錢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要常思敬畏,警惕權力之心過強。鄧小平同志指出:“不要以為有了權就好辦事,有了權就可以為所欲為,那樣就非弄壞事情不可。”如何對待手中權力,既是一個關于認識的理論問題,也是一個人生觀的現實考驗。劉志軍、谷俊山、薄熙來以及十八大之后查處的多名高官,職位不可謂不高、權力不可謂不大,但卻身敗名裂,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失去監督的權力面前不知道止步和自制,放松了對自身的要求,模糊了對廉潔的把握,把公權力當成了自己的私有財產,最終被送上了審判臺。
當前,一些單位制定轉作風措施轟轟烈烈,實際內容卻上下一般粗,看似煞有介事,實則空空如也,雖然在形式上很給力,實效上卻很乏力。究其原因,是部分黨員干部對轉作風的認識不深、基礎不牢、信念不堅,要么固步自封,要么好高騖遠,沒有從黨的事業全局角度來謀劃作風建設與改革。只有根基牢固,方可經久不衰。因此,轉作風必須在強基固本上下功夫求深入。
要強化思想認識。認識不到位,作風難持久。部分人把改作風當作上級要求,并未在思想深處觸動“密切血肉聯系”這個根本,并未在黨性修養上強化為民這個責任。把好思想的總開關,要經常進行思想革命,注重提升政治修養,不斷強化黨性觀念;要常修為政之德,把改作風內化為精神追求和工作習慣,實現從被動到主動的角色轉變;要從密切聯系群眾的宗旨出發,堅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向下撲,切實樹起基層至上、官兵第一的理念,激發出為了黨的事業和群眾的利益努力工作的激情與干勁。
要不斷加強學習。學習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也是人們始終保持頭腦清醒的“鎮靜劑”。無論工作再忙,都要坐得住、靜得下心來學習。只有學得深入、學得扎實,才能不斷提高理論素養,保持政治上的堅定,堅決擁護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要視學習為己任,如饑似渴學深悟透黨的創新理論,學懂弄通本職工作所需的知識;要以“頭懸梁、錐刺股”的勇氣,堅持苦讀、苦思,在積累中積淀思想,在學識中陶冶情操;要善于博采眾長,努力學習別人的長處優點,領悟他人的思想結晶,于人有利便勇于借鑒,給人啟迪就時而學之。
要恪守黨性原則。常言道:一病不治則百病生,一處松弛則百處懈。破一次規矩就會留下一個污點,搞一次特殊就會喪失一分威信,謀一次私利就會失掉一片民心。一些黨員干部之所以陷入權力的漩渦,掉入美色的陷阱,主要是因為黨性原則不強,抵抗誘惑的“免疫力”太弱。只有自覺做到率先垂范,身正令行,常懷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才能保持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樹立起共產黨人的良好形象。
習主席強調,作風建設已經采取的措施、形成的機制要扎根落地,已經取得的成效要鞏固發展。轉變作風,少數人靠覺悟,多數人還是要靠制度來約束。如果改與不改一個樣、干與不干一個樣,甚至越出紅線不問責、改出實效不鼓勵,轉作風就會失去動力,就會失去有效的監督與評判。只有織起防護網,通上高壓電,才能真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要著眼細節狠抓落實。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作風建設不是大呼隆,只有緊貼部隊實際抓,緊盯具體問題抓,善始善終、善作善成,才能積小勝為大勝。著眼細節抓落實,就是要從以往習以為常、見怪不怪的問題改起,從官兵熱切期盼、涉及切身利益的問題做起,特別是從公款吃喝、公務用車、住房清理等當前上下關注的敏感問題抓起,不搞“權力下放”,不當“甩手掌柜”,切實解決好聯系服務基層官兵“最后一公里”問題。
要立足長久狠抓落實。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良好作風的形成具有漸進性,需要日積月累,非一朝一夕之功。如果不把作風建設當作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會議上、文件上,滿足于制定幾條措施、規定幾個“不準”,如果抓作風的態度不端正,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只會越改越糟糕,甚至積重難返。只有堅持常抓不懈,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姿態,通過嚴格制度、嚴格紀律、嚴格管理,不斷增強貫徹力執行力,才能確保作風問題不反彈不回潮。
要保持高壓態勢狠抓落實。高壓不帶電,猶如晾衣線。個別部門執法不嚴、個別環節敷衍塞責,就會導致中央和軍委的“高壓電”傳輸到基層變成“低壓電”,甚至“不帶電”。只有自上而下、自始至終保持嚴格法規、嚴肅綱紀的高壓態勢,才能讓“高壓線”形成威懾。一方面,對不良傾向、歪風邪氣要高度關注、果斷出擊,達到“處理一件、教育一片”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加大懲處力度,對違反作風建設的人和事,不管涉及到誰,一律嚴肅查處,真正做到對部隊負責、對官兵負責。只有風清氣正、廉潔高效成為常態,才能倒逼領導干部“自我革命”,切實凝聚軍心士氣,真正提高部隊戰斗力。
【作者系92001部隊政治部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