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松 HUANG Song
(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廣州 510642)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China)
高等農業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建設的探索
黃松 HUANG Song
(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廣州 510642)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China)
農業院校的物流管理專業在專業定位和專業特色方面的競爭日趨激烈。從農業院校建設物流管理專業的必要性出發,分析了農業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的定位與培養目標,進一步分析了農業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后提出了農業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建設的對策建議。
農業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建設;對策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作為創造價值的“第三利潤源”的物流行業的發展也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態勢。隨著物流行業整體運營的規范與成熟、以及全球供應鏈競爭的日趨激烈,企業對于專業的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擴大[1]。據權威機構的調查報告顯示,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已經被列為我國亟需引進的12類緊缺人才之一。為了更好地滿足企業對于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我國于2001年開設了物流管理本科專業,培養市場急需的具有商科背景又懂得物流管理的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但是由于物流行業的發展迅速,對于物流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一方面,盡管國內物流管理專業已經發展了十多年,但是在課程體系設置及其實用性方面離市場對于物流管理人才的預期還有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國內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的高校眾多,但是,理工類院校、財經類院校、綜合類院校、外語類院校以及農林類院校在培養方式,專業定位以及人才培養方面差異很大。截止到2013年,我國開始物流管理專業的高等院校有254所,其中農林類院校約占5%,農業院校如何充分利用農業院校的教學、科研以及與行業合作的有利優勢,在我國大力發展農業企業以及農產品物流亟需完善的發展背景下,培養獨具特色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是目前需要探討的問題。
因此,本文根據我國農業物流發展的基本現狀,基于農業院校建設物流管理專業的重要性,分析和探討農業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的專業定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和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的教改思路,為培養適應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專業型和應用型物流管理人才提供對策與建議。
1.1 缺乏既懂物流管理又懂農業的復合型人才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農產品的消費習慣和消費心理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人們對于食品安全以及在運輸過程中的農產品的保鮮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在農產品運輸和配送領域,對于物流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需要大量的既掌握現代物流管理理論知識,又了解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與運營規律的高級專門人才,但是長期以來我國物流管理領域的人才培養往往注重通才教育,而對于結合農業發展規律而培養的專門物流管理人才則相對缺乏。農業院校培養的物流管理人才則可以彌補上述不足。
1.2 發展現代農業物流的客觀要求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物流市場需求潛力巨大,但是我國的農業物流起步較晚,農業物流設施建設還不發達,農產品物流成本較高,對市場需求的及時反應速度還相對較慢,嚴重地影響了農業企業的競爭能力的提升。此外,對于農產品的新鮮度的重視對現代農業企業的物流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農產品冷鏈物流領域,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通常會損失25%左右,我國每年在運輸環節腐爛的瓜果蔬菜高達3.7萬噸,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從事農產品流通環節的技術人員對于農產品冷藏環節的重視程度不夠,同時技術設施也相對落后。
1.3 專業差異化發展的內在要求 農業產業化的核心在于標準化。農產品生產過程管理的精細化,農產品包裝的自動化,以及農產品運輸配送網絡的優化等都是實現農業產業標準化的有效途徑,這些領域對專門人才都有大量需求。但是隨著高校生源數量的逐年下降,使得很多學生認為農業院校的物流管理的畢業生出來之后就是從事快遞的,或者只是從事農產品運輸相關工作的,農業院校的物流管理的生源受到一定的觀念上的影響。為了扭轉這種局面,必須加大物流管理專業內涵的宣傳力度,改變現有的專業定位和培養方案,在重視寬基礎的同時重點體現差異化。專業的差異化發展需要適應外部競爭環境的需要,將物流管理拓展到供應鏈管理視角下,重新審視物流活動在農業企業運營和價值創造的作用,重視農業企業的物流活動及其規律,從而吸引更多的生源為現代農業物流的發展提供支持。
近十年來,隨著物流管理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重視,很多高校都相繼開設了物流管理專業。目前國內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的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一些工科型院校和綜合型院校開設的物流管理專業,以物流系統為研究對象,研究物流系統的資源配置、物流運作過程的控制、經營和管理,屬于管理學科門類中的管理科學與工程類,這樣的物流管理專業主要分布在機械學院,交通學院和工程學院等;另一類是一些財經類院校和農業類院校開始的物理管理專業,重視根據物質資料實體流動的規律,應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學方法,對物流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使各項物流活動實現最佳的協調與配合,從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經濟效益,屬于管理學科門類中的工商管理類,這樣的物流管理專業主要分布在管理學院和經濟貿易學院等,農業院校的物流管理專業主要是屬于這一類。
物流管理是一個由多學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新興專業,是屬于經濟學、管理學、理學、工學的交叉學科。農業院校的物流管理更偏重管理層面,其培養目標是為農業企業培養既懂現代物流管理理論、又懂農業企業經營與管理的綜合型人才,為物流技術與管理理念在現代農業企業中的廣泛應用提供人才支持。農業院校的物流管理專業的發展應該結合我國農業企業物流運作模式的特點,對專業培養目標進行合理調整,強調物流管理與農業物流的緊密結合。農業院校的物流管理專業培養的人才應該具有明顯的特色,在課程的規劃和安排上不僅要包括現代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論,同時也需要強化與農產品物流緊密相關的課程,如與冷鏈物流以及農產品運銷學等相關的課程,從而為培養農業龍頭企業所需要的專門物流人才提供服務。
3.1 人才培養定位不清晰 物流管理專業由物資管理、交通運輸管理以及商業儲運等專業演變而來[2]。早期開設物流管理的院校主要是在研究運輸管理,海運物流,物資配送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體現了較為明顯的流通物流的特點。而農業院校的物流管理的發展則并不具備這些基礎,所以農業院校的物流管理與這些院校的物流管理在人才培養定位方面具有顯著差異,因此一般院校的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并不適合農業院校。但是目前農業院校的人才培養定位還不夠清晰,所培養的人才所具有的行業特色還不夠明顯。農業院校要凸顯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在專業人才的培養定位上應該強調“農產品以及食品行業的物流配送模式與優化”,重視農業物流設備的科學運用,提高農產品包裝的效率,整合農產品物流網絡資源,提升農產品配送的速度和質量。
3.2 課程設置需要完善 目前農業院校的物流管理的專業課主要分為專業基礎課和專業選修課兩大類。其中專業基礎課和其它一般院校開設的課程無明顯差異,這部分課程的設置相對比較固定。而對于專業選修課,這部分課程需要體現培養特點和特色。但是目前國內高校在這部分課程的設置方面隨意性還較大,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還沒有形成穩定的模式。很多課程是從農產品貿易、農林經濟管理以及工業企業物流管理等領域借用過來的,如生產管理、采購與供應管理,電子商務等課程,缺少和物流管理相關知識的有效整合。
3.3 實踐環節較為薄弱 物流管理是一個實踐性要求非常高的專業,以培養高等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以提高學生物流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但是目前國內農業院校的物流管理專業的實踐環節都非常薄弱,一方面是現在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的院校太多,企業難以接納大量的學生實習,另一方面是學校所講授的知識與企業的實際操作之間還有一定的距離,學校培養的學生到企業實習時往往不能馬上上手。此外,農業院校的學生需要去一些大型的農業龍頭企業實習,這些企業的物流管理相對完善,物流設施已經初具規模,但是這樣的企業數量相對較少,而如果去一些港口和物流基地實習,又很難體現農產品物流的特點。
4.1 明確專業發展定位 農業院校的物流管理專業要反應市場的人才需求,培養具有廣闊的創新視野,同時又具備扎實的理論和實踐能力的復合型農業物流管理人才,引導學生進入和從事現代農業物流的發展道路。現代農業物流包括從農業生產資料的采購、農業生產的組織到農產品加工、儲運、分銷等,從生產者到消費者過程中所形成的物質產品流動。現代農業物流管理強調農產品生命周期內的一體化集成管理,能實現物流過程的標準化、自動化、網絡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提高物流服務水平、增強農業產業鏈整體效益。從而將傳統的農業物流服務提升到更高的層次,進一步將傳統的粗放式物流管理轉變為現代的精細化物流管理。
4.2 優化和完善課程體系設置 農業院校需要構建適應物流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的課程體系,通過實踐教學來促進學生基本技能的培養。在課程設置方面,強調“深基礎+寬口徑+強應用”三位一體的立體課程方案。在課時結構上,降低公共課學時,增大專業課學時[4],同時對于核心的專業基礎課,進一步增加學時,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通過核心基礎課程培養學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通過體現農業院校特色的專業選修課,拓展學生的視野,使學生不僅能夠將理論知識應用于農業物流企業,同時也能夠很容易地運用于制造型企業和服務型行業。通過企業運營模擬訓練,讓學生了解企業經營決策的全流程,體會物流活動對于企業經營決策的重要作用,理解物流運營決策和營銷和財務決策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而更深入地了解物流活動在支持企業經營目標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強案例教學,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3 加強教學實踐基地建設 和農業企業加強合作,建立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農業院校和農業科技創新型企業有著密切的學術聯系,通過加強與這些企業的合作,建立產學研實習基地,一方面可以讓身處教學一線的老師能夠近距離地了解農業企業物流的運營現狀,可以和企業一起發現和解決實際中遇到的問題,實現教學和科研共贏;另一方面,可以為學生提供參與企業實踐的平臺,通過實踐教學,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課堂上講授的理論知識,同時也可以激發他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興趣。
[1]中國產業洞察網.2013-2018年中國電商物流行業運行態勢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EB/OL].http://www.51report.com/research/3026156.html,2013.
[2]周鑫,劉偉,沙梅.國內不同類型高校物流管理專業設置比較分析[J].航海教育研究,2007,2:56-60.
[3]崔海龍.高等農業院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模式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10):6331-6333.
[4]荊浩,姜寶山.普通高校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設置探討[J].物流科技,2010(01):138-140.
Study on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The competition of the major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is becoming fiercer.Beginning with the necessity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development,the education aim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is analyzed.Then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in logistics management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are presented.At last,some advice on the major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is proposed.
agricultural colleges;logistics management;major development;policy
黃松(1982-),男,湖北武漢人,講師,管理學博士,研究方向為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G642
A
1006-4311(2014)11-02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