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昭琴 LIU Zhao-qin;湯平 TANG Ping;李波 LI Bo
(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重慶 400021)
(Chongqing Aerospace Polytechnic,Chongqing 400021,China)
高職院校教學與技能大賽銜接初探
劉昭琴 LIU Zhao-qin;湯平 TANG Ping;李波 LI Bo
(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重慶 400021)
(Chongqing Aerospace Polytechnic,Chongqing 400021,China)
本文以技能大賽為主題,分析了技能競賽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全員參與、重在學習的競賽觀念。針對提賽教銜接,提出了專業建設是基礎,制度建設是保障;綜合能力培養、綜合素質提升是關鍵;標準結合是重點,賽教結合需改革的觀點。
技能大賽;綜合能力;航天精神;大賽標準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1]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起,聯合國務院有關部門、行業和地方共同舉辦的一項年度全國性職業教育學生競賽活動。專業技能大賽作為一種專業技能教學手段在高職人才培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體現了以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技能訓練與素質提高緊密結合,教育教學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的高職教育發展方向。近年來,我系學生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上屢創佳績,獲得過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獲獎人數超過40人次。其中2012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數控機床裝調、維修與升級改造”項目榮獲國家級一等獎;2013年我系數控技術專業學生和模具專業學生以全國第一的好成績榮獲“注塑模具CAD與主要零部件加工”賽項一等獎,選手們熟練的技術、提交的材料和加工的零件與大賽標準和企業標準吻合,得到主辦方和大賽評委的一致好評。下面將分析技能大賽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結合我院技能大賽取得的成功經驗,探討如何樹立正確的技能競賽觀念,如何進行專業建設、改革,如何進行相關的制度建設,如何進行學生培訓選拔,以賽促教、賽教結合,為國家培養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全國職業技能大賽舉辦以來,得到了全國多所職業院校的追捧,也培養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和高技能的師資,但是,在競賽過程中也存在以下問題:
①有的學校對技能大賽并不重視,沒有認識到技能競賽對于學生的鍛煉價值,資金、師資支持力度不夠,沒有形成相關的制度。②在培養學生過程中,注重單門課程的學習,忽略了綜合能力的培養、綜合素質的提升。③有的學校并沒有切實加強專業建設和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改革,加強校企合作。競賽并沒有引領教學改革,沒有起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目的。④有的學校參加競賽的目的不正確,眼光短淺,為了暫時擴大學校知名度,保證學生在技能競賽中奪冠,傾全校之力,重點培養幾個參賽選手,因而在教學中出現了為競賽而重個體輕全體的不良現象。
筆者在指導技能大賽的幾年中,深有體會,為了總結經驗彌補不足,現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2.1 樹立全員參與,重在學習的競賽觀 針對個別學校在競賽中出現的為競賽而重個體輕全體的不良現象,職業院校必須樹立全員參與,重在學習的競賽觀念。為此可以在院校之間、院校內部、專業之間、班級之間,甚至在日常教學環節的小組之間,舉辦多種多樣、規模大小不同的技能競賽,使競賽成為學生日常學習中的常態。這樣既可以顧及到每個學生,使學生得到多方面能力的提高,真正營造“技能至上,能力第一”的氛圍,又可以選拔出優秀的學生,代表學校參加高級別的競賽[2]。
2.2 專業建設是基礎,制度建設是保障 專業建設是技能大賽成功的基礎。隨著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的推進,我系數控技術專業是市級示范院校建設重點專業之一,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是中央財政支持高等職業學校建設專業之一,而機電一體化專業是市級教改試點專業,這三大專業在示范建設過程中不斷完善,實習實訓條件建設的逐步完善,各實訓基地和實訓室等實訓條件建成,完善了實訓基地內涵建設;打造了一支專兼結合、德技雙馨的市級優秀教學團隊,教師通過國內外培訓、交流訪問、掛職鍛煉、參與教科研項目建設、編寫特色教材等,提升了社會服務功能;校企合作,構建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探索和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建設優質專業核心課程,將職業資格標準、企業標準和技能大賽標準融入課程標準,編寫“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一體化教材。通過三年的專業建設,為技能大賽取得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學院領導高度重視技能大賽工作,推動了相關的制度建設。學院成立了“技能大賽辦公室”,并由專人負責,組織協調相關人員,商定參與的項目,聯系和接洽相關事宜;學院出臺了“技能大賽獎勵辦法”,并由技能大賽辦公室統一協調負責每年學院技能大賽獎勵經費的發放;學生參與技能大賽以及教師指導技能大賽的相關事項有了依據;成立了“產學合作處”,負責校企合作等各方面事情。系部規定,參加技能大賽培訓的學生,通過正規的流程辦理手續,經系部主任批準,培訓期間以技能大賽為重,準許請假停課到比賽結束,期末考試可以申請緩考;考查和考核科目,在完成任課老師布置任務的前提下,成績為良或優。通過這些措施解決了競賽與日常課程學習的矛盾,他們就能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到培訓和比賽當中,為技能大賽取得成功提供了先決條件。
對參賽選手的培訓,指定專任的指導老師,分工協作,全程指導。機械類專業的比賽,大多以小組參賽,成員各有分工。比如:有負責三維造型及建模的,有操作車床加工回轉零件的,有操作銑床的加工型腔零件的,有負責工藝設計與工藝文件報表的等等,指導老師也相對應。但是不管是選手還是指導老師都不是獨立的,他們之間是協作關系,而且必須配合默契。
學院領導的重視、學院、系部相關政策的出臺為技能大賽的推進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2.3 綜合能力培養、綜合素質提升是關鍵 系統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是技能大賽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幾年來,我系尤其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包括系統的動手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系部成立了學習實踐部,有技能大賽經驗的高年級學生任部長,負責組織學生的自主學習、協調學習場地和設備、招收新學員等。學習內容包括二維繪圖、三維造型、編程與加工、機床操作、設備維護等方面的自主學習。學習方式以自學為主,老師引導,高年級學生帶低年級學生,優生帶差生,能者為師的模式。在學習實踐部,同學們可以暢所欲言,討論學習中的任何問題,有大家都不能解決的問題再請教專業教師輔導。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不管是技能大賽培訓還是學生的日常訓練,我們都注重職業素質的培養,尤其是航天精神的傳承。“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貫穿在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始終。在賽前的緊張集訓期間,航天精神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指導老師陪著選手們夜以繼日的訓練,動不動就六個小時緊張的模擬比賽,任何時候都嚴格按照6s管理,機床開動時,必須有人在場,加工結束時,必須清掃現場等等,需要選手們堅強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每天指導老師和同學們一起開總結會,找出問題的原因,共同分析問題,找到解決難題的辦法,第二天再繼續。如此反復,讓各種問題都盡可能的在賽前暴露出來。長期的辛苦是必然的,但我們的老師和選手從來沒有抱怨過。正是這樣的訓練,培養了選手們優良的心理素質。
參賽選手的選拔上,我們采取了層層選拔,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方式。選拔時,指導老師會根據班主任及科任老師的推薦,綜合考慮學生的能力和素質,選拔一定數量的學生,分模塊培訓、考核、淘汰進行層層選拔。同時,系部也不定期舉辦技能大賽、選拔參加院級和市級的技能大賽的學生,最終從通過市級大賽獲獎的學生中,選拔表現優異的學生組隊參加國家級大賽。通過層層選拔的方式,不僅選拔的學生可行,同時在層層考核、選拔、淘汰過程中,不斷的訓練了學生的心理素質,為選手在緊張而激烈的比賽中正常發揮甚至超常發揮打下了基礎。
2.4 標準結合是重點,賽教結合需改革 大賽不過是手段,促進教學,提升素質,培養的學生為企業所用才是目的。因此,在學生的培訓方式和培訓內容上,我們都會考慮企業兼職教師參與指導,融入企業標準,讓學生到企業參觀學習,按照企業加工產品的標準來要求學生。因為在一般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加工出來的零件僅有其形,而要到達企業真正的可用產品還需要完善各項精度指標。因此,將企業標準、大賽標準和課程標準三結合是培訓內容的重點,也是技能大賽取得突出成績的關鍵。
大家都知道“賽教結合”的重要性,對于如何實施也各有自己的認識。經過實踐,筆者認為,賽教結合需要在改革中才能真正的實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形成良性循環,才能走的長遠。幾年來,通過技能大賽,不斷總結經驗,并將有用的經驗固化下來,融合到各個教學過程。校企合作,構建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探索和完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建設優質專業核心課程,將職業資格標準、企業標準和技能大賽標準融入課程標準,編寫“項目導向,任務驅動”[3]的一體化教材,以企業真實零件和技能大賽典型零件為載體,以基于工作過程的模式編寫每一個項目,將職業資格考核典型案例和技能大賽典型案例按項目正式編入教材,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觸到技能大賽和企業以及職業資格的相關內容,并不斷強化。以企業標準建設實習實訓基地,拓展實訓基地內涵,開發新的實訓項目,也為技能大賽和實訓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以賽促教、以賽促學,賽教結合還需要不斷的改革和創新,并形成良性循環,才能再創新高。
技能大賽充分展示了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豐碩成果,集中展現了職業院校師生的風采,營造了全社會關心、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促進了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的產教結合,更好地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當然,各學科各領域技能大賽方式不同,工作經驗上也會存在差異,但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賽教結合需改革”這一點,只有不斷的改革創新,總結經驗,在探索中與時俱進,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再創新高。
[1]師素文,裴炳文.數控技術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A].2007無錫職教教師論壇論文集[C].2007.
[2]陸建平,趙翠.關注高職技能大賽,提升高職育人水平[J].交通職業教育,2011(3).
[3]胡林,陳玉海,楊偉群,宋放之.以數控銑為例比較中外數控技能大賽[J].金屬加工(冷加工),2011(16).
Discussion on Connect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and Teaching
Taking skills competition as the them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skills competition,proposes the competition concept of"full participation,focusing on learning procedure".Aiming at connecting of high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and teaching,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view that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s the foundation;system construction is the guarantee;comprehensive ability training and overall quality enhancing is the key;standard combination is the emphasis and competition teaching combination needs reform.
skills competition;comprehensive ability;aerospace spirit;competition standard
劉昭琴(1973-),女,四川內江人,教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數控技術;湯平(1972-),男,四川仁壽人,教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自動控制技術;李波(1973-),女,重慶人,教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技能大賽。
G719.21
A
1006-4311(2014)11-0277-02
《提升機械制造類專業服務能力的實訓教學基地建設研究與實踐》重慶市重點教改課題,編號:132125。